双重代码论述对于中学英语词汇教学效果探讨

更新时间:2024-03-15 点赞:14872 浏览:61086 作者:用户投稿原创标记本站原创

词汇是所有语言的基本要素之一,在语言系统中占据着核心的地位。对语言学习者而言,词汇学习非常重要。事实上离开词汇学习,第二语言学习就无从谈起。词汇的贫乏或多或少地制约了语言技能的形成并限制了交际。语言教师和学习者都逐步意识到坚实的词汇基础对于任何语言学习过程都是至关重要的。英国语言学家威尔金斯(Wilkins,1971)指出:“要是没有语法,很.多.东西无法表达;要是没有词汇,什.么.东西也无法表达。”麦卡锡(McCarthy,1990)也指出:“学生学语法无论多么好,他掌握二语的发音无论多么成功,没有表达广泛含义的单词,在那种语言上的联系就不可能在任何有意义的方式上表达出来”。目前,中国学生在英语学习过程中最突出的问题就是:无法牢固地识记单词,记得快忘得也快;多数学生对记忆大量的词汇感到力不从心或束手无策。词汇学习是一个长期累积的过程,假如采用的有效的学习方法,就会取得事半功倍的效果。佩维奥(Paivio,1971)在其著作《意象与语言加工》中提出了双重代码理论(DualCodingTheory,简称为DCT)。双重代码理论以为|教育论文网|认知过程包含两种相互独立的子系统;一套是关于非语言事物的表征与信息加工系统,另一套是语言加工系统。非语言系统是以意象系统为代码,由于其功能包括场景分析和心里意象的天生|教育论文网|(包括视觉的和诸如听觉的、感觉的以及情感的形式)。跟语言处理相关的系统被称为语言系统。这两个子系统互为独立但又紧密联系,既可以独立运作,又可以并行运作,也可以交互运作。通过语言系统和非语言系统的共同作用,学习者会对正在处理的语言更加感兴趣,印象更加深刻,因此理解和记忆的效果也就更好。本文以双重代码理论为理论基础进行了英语词汇学习方面的研究。作者试图研究在词汇学习过程中对于被试加强非语言系统因素(意象,情感反应等)是否能够有效的改善词汇的学习。除此之外,作者还试图证实具体词汇是否比抽象词汇更轻易记忆。作者用一个月时间在某中学进行了两次基于双重代码理论的词汇学习的实验。该中学的初二年级的两个自然班以及高二年级的两个自然班的学生参加了这两次实验。两次实验的方式、步骤和方法均相同,唯一不同之处在于所学的目标词不同。作者进行两次实验的目的是为了避免一次实验的偶然性,以确保实验结果的有效性。实验过程中,控制班接受传统的教学方法,而实验班则接受基于双重代码理论的教学方法。实验班和控制班的学生均完成了前测、即时测和延后测,测验结果经社会科学统计分析软件包(SPSS)的统计分析。实验试图验证两个问题:一、基于双重代码理论的学习方法是否能有效的改善学生的短时词汇记忆以及长时词汇记忆;二、具体词汇是否比抽象词汇更轻易记忆。研究结果表明基于双重代码理论的学习方法能够加强初中学生和高中学生的短时记忆和长时记忆。除此之外,学生对于具体词汇的记忆要好于抽象词汇。本论文共有六章。第一章是对本研究的一个简单先容,包括本研究的目的及意义。第二章主要是对二十世纪六十年代以来国内外词汇学习策略发展的回顾。然后作者扼要先容了在认知策略中有较大影响的四种词汇学习策略。第三章主要先容了本研究的理论基础,即双重代码理论。作者解释了构成该理论的基本框架,以及双重代码理论的普遍模式。最后解释了该理论对于词汇学习的意义。第四章为具体的实证研究。作者首先提出了研究问题。然后分别对初二年级的两个班级和高二年级的两个班级进行了两次运用双重代码理论学习词汇的测试。第五章作者收集相关实验数据并运用SPSS统计软件分析并讨论。第六章是对本研究的总结,阐述了研究的结果,局限性以及对于更进一步研究的意义。【关键词】:双重代码理论词汇记忆中学英语词汇教学
【论文提纲】:Abstract6-8摘要8-10ListofAbbreviations10-11ListofFiguresandTables11-12Chapter1Introduction12-161.1ResearchBackground12-131.2ThePurposeofthePresentStudy13-141.3TheSignificanceofthePresentStudy14-16Chapter2LiteratureReview16-322.1AnOverviewofLanguageLearningStrategies16-182.2AnOverviewofVocabularyLearningStrategies18-272.2.1StudiesAbroad18-202.2.2StudiesinChina20-222.2.3SomeKeyVocabularyLearningStrategies22-272.2.3.1TheKeywordMethod22-232.2.3.2TheContextMethod23-242.2.3.3RoteRehearsal24-252.2.3.4LexicalChunk25-272.3AnOverviewofStudiesontheApplicationoftheDCT27-292.3.1StudiesAbroad27-292.3.2StudiesinChina292.4TheImplicationoftheDCTinVocabularyLearning29-32Chapter3TheoreticalBase32-383.1IntroductionoftheDCT32-333.2BasicUnitsoftheDCT:LogogensandImagens33-343.3TheGeneralModeloftheDCT34-38Chapter4Research38-484.1ResearchHypotheses38-394.2Subjects394.3ResearchInstruments39-424.3.1Tests39-414.3.1.1Pre-Test39-404.3.1.2VocabularyTests40-414.3.2TargetWords41-424.4Procedure42-484.4.1TeachingMethodintheControlledClasses42-434.4.2TeachingMethodintheExperimentalClasses43-48Chapter5DataAnalysisandDiscussion48-595.1ResultsofthePre-Test48-495.2ResultsoftheVocabularyTests49-565.3Discussion56-59Chapter6Conclusion59-636.1Conclusion59-606.2Implication60-616.3LimitationandSuggestionorFurtherResearch61-63Bibliography63-69AppendixI69-70AppendixII70-71AppendixIII71-72AppendixIV72-73Acknowledgement73
相关文章
推荐阅读

 发表评论

共有3000条评论 快来参与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