谈谈课堂中,学生永远应该是主角

更新时间:2024-03-02 点赞:18675 浏览:82774 作者:用户投稿原创标记本站原创

摘 要:每个学生,除有特殊理由外,都有相当强的潜在的和显在的独立学习能力,都有一种体现自己学习能力的,所以教师要培养学生主动深思、质疑、求索以及善于捕捉新信息的能力,并把这种能力的培养定为课堂教学的终极目的。大力提倡学生的主体地位,并以论述上提供了科学的依据。
关键词:自主性;独立性;体验性;独特性
有一次,我上了一节公开课《蔚蓝的王国》,为了不让同仁们失望,以导语的精心设计、教学形式的新颖安排、教学内容的深度挖掘到教学环节的巧妙过渡,可以说费尽心思,面面俱到。可是因为缺乏学生的积极参与,课堂气氛沉闷。
怀着失落的心情,我把教案抛之一旁,走进另一个班级的课堂。我先用一首诗引起学生对作者的了解和学习兴趣:有这样一位作家/他出身贵族/却以一个猎人的名义/写下了对农奴的同情……接着让学生自主阅读文章,谈自己的感受;提自己读不懂的不足;表达自己对某一处文字的欣赏……课堂上大家活跃起来了,你一言他一语。虽然显得乱糟糟的,但作为旁观者的我分明感到,智慧的火花在思想的撞击中闪烁。不乏有学生提出真知灼见。我渐渐对他们刮目相看,平时低估他们太多,也压抑了他们太久。当天作业交上来,我迫切地翻看着,虽然回答得不完全符合标准,但看得出他们真的懂了,他们用自己的思想解读了文本,也理解了作者的感情。原来,让学生动起来的感觉真好!
反思自我,以事语文教学十余年,搜索枯肠,竟然找不出一节自己感到最理想的语文课,呜呼哀哉!刚教书时,只凭着满腔热情,照本宣科,虽然幼稚,却也十足的自信;后来,懂得“亲其师信其道”,就一心想让学生喜欢我这个老师,喜欢上这门课,就将许多精力花在教学形式的变化上;再后来,经验逐渐丰富,于是注重钻研教材,挖掘教学内容的内涵,浅析课文精辟透彻;直到现在,才明白,构建理想的课堂,必须以学生出发,只有充分调动学生的积极性,激发学生的求知兴趣,尊重学生的个性进展,才能取得理想的效果。
新课标要求我们要建立以自主、合作、探究为主的教学方式,激活学生好奇心、探究欲,培养学生主动深思、质疑、求索以及善于捕捉新信息的能力,并把这种能力的培养定为课堂教学的终极目的。这样的课堂教学,不应是教师独自表演的历程,而是师生交流互动的历程,只有在真正有效的交往互动中,学生获取的知识才是内化了的,增加的能力才是货真价实的,养成的情感才是真真切切的。以这个角度讲,衡量一堂课的标准不只在于教师个人基本功的扎实,而更多地在于学生主动性、独立性、体验性、独特性的充分展示。
一、主动性
子曰:“不愤不启,不悱不发,举一隅不以三隅反,则不复也。”主动性是新课程学习方式的首要特点,它对应于传统学习方式的被动性,而学生的内在需要一方面体现为学习兴趣。学生有了兴趣,学习活动对他来说,就不是一种负担,而是一种享受、一种愉快的体验,学生会越学越想学,越爱学,学习效果也会事半功倍。另一方面体现为学习责任。学习是谁的事情,谁应当对学习承担责任?教师当然应该对学生的学习负责,但如果学生自己意识不到自己的责任,不把学习跟自己的生活、生命、成长、进展有机联系起来,这种学习就不是真正的自我学习。反思我的教学,我总是慨叹:恨铁不成钢,对学生也是声色俱厉的命令:你应该学,必须学。我没有关注学生的内心需求,更没有想方设法把学习的责任以教师身上转移到学生身上,让学生也担负起这个责任。
二、独立性
“授之以鱼,仅供一饭之需;授之以渔,则终身受用无穷。”教育的意旨并非知识的累积,而是心智上的能力的发育。独立性是新课程学习的核心特点,它对应于传统学习方式的依赖性,直接体现为“我能学”。新课程革新中,教师应由知识的占有者转化为知识的组织者,由知识的传递者转化为学习的推动者,超越课堂的藩篱,将现代教学历程演化为“培养学习者”的历程,实现由“授之以鱼”到“授之以渔”的根本转变。只有尊重学生的独立性,积极鼓励并创造各种机会,让学生独立学习,用扎实多样的训练,才能多方面提升学生的语文素养,使学生获得一定的终身学习的本领。
三、体验性
“故书不厌百回读,熟读精思子自知。”阅读是学生的个性化行为,一定要注重学生的体验性。如果以教师的浅析来代替学生的阅读和实践,以教师苦口婆心的反复强调,来让学生认真听讲,快速记住现成的结论,不经过趣味盎然的尝试,不经过理智的挑战和思维的碰撞,不经过多次质疑、自主选择、独立判断,没有对文本的独特感受和发自内心深处的真切体验,那么很难说学生会真正掌握知识,进展能力,他们的情感、态度、价值观的形成更无以谈起,教学也就失去了它本身应有的更深层更丰富的作用。由此,体验性使学习历程不仅是知识增加的历程,同时也是身心和人格健全与进展的历程。要注重让学生全身心地参与:用自己的眼睛看,用自己的耳朵听,用自己的嘴巴说,用自己的手操作,用自己的心灵去感悟,使间接经验整合、转化为直接经验,使学生的学习历程成为一个富有个性的历程。
四、独特性
大自然没有相同的两片树叶,每个学生都有自己独特的个性,不同的学生在学习同一内容时,实际具备的认知基础和情感准备、学习能力不同,决定了不同的学生对同样的内容和任务的学习速度、学习时间、所需要的帮助不同。而我们教师却一厢情愿地感觉自己的教学方式良好。要知道,再有营养的饭菜,也未必满足每个人的口味。“孔子教人,各因其材”,只有尊重学生的个体差别,努力实现学生学习的个体化和教师指导的针对性,才能提升我们的教学效率。
“学然后知不足,教然后知困。知不足,然后能自反也;知困,然后能自强也。”学生永远是课堂的主角,以后的日子里,我将以全新的视角打量自己,确定自己这个角色的地位,更多地蹲下身子和学生对话,关注学生的存活状态,给予学生真实的情感体验,努力地去构建师生和谐的理想课堂。理想的课堂,是诗意的课堂、趣味的课堂、灵动的课堂……进入理想的课堂,应该能看到孩子们自信的眼神,听到孩子们愉快的笑声,这里是孩子们的天堂。
(作者单位 江苏省昆山市葛江中学)
相关文章
推荐阅读

 发表评论

共有3000条评论 快来参与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