试议作文我这样训练低年级作文

更新时间:2024-04-01 点赞:5386 浏览:17944 作者:用户投稿原创标记本站原创

低年级作文起步训练,既是早期培养学生表达能力的基础,又是开发学生潜智,增加学生感知生活,提升自我能力的关键环节。《语文课程标准》指出:“语文课程应致力于学生语文素养的形成和发展”,这是语文课程特定的任务,也是语文课程落实的目标。《语文课程标准》首次提出:“工具性和人文性的统一是语文课程的基本特点”,还强调指出:“重视情感、太度、价值观的正确导向”,“培养学生高尚的道德情操和健康的审美情趣,形成正确的价值观和积极的人生态度”,“学生是语文学习的主人”。为此,我做了大胆而有益的尝试,取得了令人欣喜的效果。

一、拼音与练习说写相结合

汉语拼音包含了汉语言的全部音韵和语意,所以,不失时机地把学习拼音与练习说写相结合十分必要。学生由认识拼音到运用拼音来表达,这是一个从掌握知识到形成技能的过程,也是培养学生创新意识和创新能源于:论文格式模板www.618jyw.com
力的过程。但是,拼音只是抽象的语音符号,与儿童的心理图式确有一段距离,如果把它融于汉语言的运用之中,就需把汉语言所具有的物象、情景等信息图式与儿童的思维图式相匹配、连通,从而就能够大大地激发儿童学习的,提高他们的表达能力。一年级刚入学的儿童已经具备了一定的说写能力。我认为低年级教师在语文教学过程中必须充分利用拼音训练孩子的说与写。开始孩子可能只会说一个词、一句话或更多一些,也可能存在许多语病,教师应及时纠正和点拨,做到耐心和细心,要以表扬鼓励为主,坚决杜绝批评。引导孩子们说(写)清什么时间、什么地点、都有谁、在干什么、结果怎样、心情怎样、表情如何等诸要素的句子。拼音与练习说写相结合,完全打破了以往的汉语拼音仅仅是“识字、正音”的工具的做法,把它定位在《语文课程标准》指出的:“帮助识字,学说普通话”上。使学生在语言的实践中学习拼音,在拼音的实践中学习语言,二者相得益彰,从中培养了孩子们的语文综合素质,使他们及早感受到了学习语文的成就感。

二、看图与练习说写相结合

新一年的课程设计不但给学生留有充分的创造思维展示的时间和空间,而且注重直观、形象的配图,我们一是要让学生弄懂看清教材图画的内容和意思,再引导学生想象,说一说你看懂了什么,组内互相说说,大家补充后,推荐一名说得好的同学在全班说一说;二是剪图说写训练,我们要引导学生收集自己喜欢的图画,把它剪下来,说一说,再写下来。比如:一名学生剪了一幅小男孩放风筝的图画,图中还有蓝天、白云、青草、绿树。他说完后,在图的下面写到:“春天来了,天空飘着朵朵白云,小鸟在树上唱歌,小哥哥在草地上放风筝,风筝飞得多高啊!”看图与练习说写相结合,既符合《语文课程标准》,又锻炼了孩子的观察能力、分析能力、想象能力和表达能力。

三、朗读背诵与练习说写相结合

朗读和背诵既是理解语言的有效手段,也是积累语言,培养情感的有效途径。又是新教参教学的重点,意在让学生多接触一些中华优秀的传统文化,积累感性认识,丰富学生的文化底蕴。教师在教学中要充分发挥小学生记忆力强的优势,先从朗读背诵课文入手,再延伸到朗读背诵成语、儿歌、古诗,这样,坚持长久,学生读书才能琅琅上口,感情饱满,运用语言时才能脱口而出,也才能把记忆中优美的词句恰当地运用到自己所说所写的句子中去,从而提高自己的语言表达能力。

四、实物与练习说写相结合

这里的实物指孩子们的学习用具和生活用品。在学生中随处可拾。教师要抓住这些实物,引导孩子们说写,这即能培养孩子的观察能力,想象能力和表达能力,又能锻炼孩子的创新能力。教师在教学中可引导孩子:“你的书包(文具盒)谁给买的?”“你的书包(文具盒)里都装着什么?”“你有哪些玩具?你最喜欢玩什么?你能告诉我是怎么玩的吗?”如:一个孩子手里拿着文具盒说:“我的文具盒是长方形的,里面装着格尺、橡皮、铅笔,还有削笔刀。”从外到里,孩子说得多有条理啊。作为教师,我们更要勤于观察,善于思考,尽力从孩子的学习和生活实际中寻找出更多的实物引导和训练孩子们说写。

五、绘画与练习说写相结合

低年级孩子最富想象力,我们要教孩子绘简笔画和蜡笔画,这也是《语文课程标准》中指出的语文的实践活动。让学生在实践中增加语文知识、增长语文才干。我们本着课文内容与学生生活和社会活动实践相结合,尽力引导学生展开想象,绘出自己喜欢的图画,使原本静态的文字和抽象的概念变成了学生头脑中的优美图画,画完后在组内说说,其他同学给予补充。有一个同学画了一幅画,图中有一个背书包的同学,还画有学校大楼、云朵、鲜花、绿树和柏油路。孩子说完后,在图画的左下角写道:“今天是星期一,天气非常晴朗,路边有一排排绿树,一朵朵鲜花,小明背着书包高高兴兴上学去。”孩子的诸多能力在绘画与练习说写中逐步得到提高和发展。
低年级说写通过上述综合与系统地训练,不仅符合儿童的心理图式和认知规律,也符合《语文课程标准》。反映了学生自身发展的需要,具有一定的前瞻性、适应性和操作性,同时,也体现了整体性和阶段性。《走进新课程》指出:“把学生过程之中的发现、探究、研究等认识活动突显出来,使学习过程更多地成为学生发现问题、提出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过程。强调发现学习、探究学习,研究性学习。”“要积极引导学生从事实验活动和实践活动,培养学生乐于动手、勤于实践的意识和习惯,切实提高学生的动手能力、实践能力。”这也是语文教学与实践活动中对“知识能力、过程方法、情感太度价值观”的集中体现,所以,我们应当认真研究,勇于实践,大胆探索。
相关文章
推荐阅读

 发表评论

共有3000条评论 快来参与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