谈述困境中学作文教学困境与对策

更新时间:2024-02-10 点赞:13458 浏览:57082 作者:用户投稿原创标记本站原创

【摘 要】在中学语文教学中,作文教学不仅是语文教学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也是一个重难点。当前中学生作文教学普遍存在着各种困难,作为一名优秀的教学人员,必须善于对这些困难进行分析并提出解决对策。本文结合笔者的多年工作经验源于:论文例文www.618jyw.com
,谈谈对作文教学的认识与感受,总结了当前中学作文教学的困境所在,并尝试提出了一些解决问题的对策。
【关键词】中学;作文教学;困境
新课标中对作文教学有了明确的要求,而如何具体落实新课标要求,用什么有效的办法来解决作文“难教”、“难学”的问题,是摆在语文教育工作者面前的一道“困境”难题。本人结合自己的教学经验以及对作文教学的一些思考,总结目前中学作文教学的困境以及走出困境对策。

一、现状及成因分析

1.现状
从我校调查情况来看,学生的写作态度和写作能力大致分为三种类型:一是喜欢型,约占20%。这种类型的学生平时积极参加生活实践,勤于收集写作素材,写作兴趣浓厚,文思敏捷,成绩优良。二是应付型,约占50%。这部分学生对写作态度比较冷漠,既不喜欢,也不厌恶,他们认为写作文只不过是完成任务,因而总是马虎草率,应付过关。三是厌恶型,约占30%。这部分学生或认为自己没有“写作细胞”,个别甚至不知道作文是怎么回事,或认为写作不是学生的任务,所以作文总是不写,成绩极差。
2.成因
(1)课外阅读缺失。学生的课外读物少,很多家长教育观念滞后,认为只要读好了这几本教科书就不错了,还买什么课外书,有的家长因为经济原因根本就舍不得花钱给孩子买课外书。这样一来很多孩子除了要读的这几本教科书外就再也没有别的书可读了。俗话说“巧妇难为无米之炊”,学生脑海里没有多少语言文字的积累,写作的时候就很难有生动表达的语言。课外阅读量的缺失给孩子的作文带来了许多困难。
(2)缺乏有效指导。课堂写作缺乏有效的指导,陈旧的教学观念阻滞了学生的思维。传统的作文课堂教学结构阻碍了学生写作水平的提高。作文课通常采用的模式是“教师命题——范文讲解——学生独立写作——教师自己评阅”。这种训练模式造成的后果是:①学生不会下笔,无话可说。这是因为学生作文不是来自生活需要,而是来自老师或教材。②学生不会积累。这是因为学生作文的材料大多都是教师提示或准备的。③学生不会创新,文章千人一面,缺少个性。这是因为老师有意或无意间设置的框框严重束缚了学生。④学生写作不是为了表达自己对生活的体验和感悟,而是为了“任务”或“分数”。这是因为过分注重了作文的应试功能,从某种程度上助长了学生的生搬硬套或随意编造。
(3)评价缺乏激励性。忽略了作文批改和评语对学生写作的重要激励作用。教师背着学生全批全改作文,虽然用心良苦,但是教师心中的评价指向难以被学生理解和接受。因为评阅任务重,有的教师只是简单地给学生打一个评语,有的甚至只有一个分数,学生拿到自己的作文本后也懒得去看自己的作文到底有什么优点或不足,更谈不上去修改和反思了。这就导致作文评阅促进作文进步的功效大大削弱了。
教师没有注意培养学生的写作兴趣。学生往往不知道作文的妙处何在,写得不多,更难有成就感,如若长期得不到鼓励,最终疲于应付,倦于无趣。

二、如何走出中学作文教学的困境

1.注重积累,使学生有东西可写

(1)根据课文内容来积累。“重视文本”也是新课标的要求,而且很多课文的思考练习中都出现“背诵自己喜欢的自然段,摘抄好词、佳句”这样的练习,让学生在背诵时感受语言文字的优美,摘抄中积累材料。如果学生能掌握一些好词佳句就为写作做好了铺垫,能够让他们有词可用、有话可说。
(2)读日记、评日记。坚持写日记是积累材料的最好方式,也是练笔的最佳途径,由于日记的内容很广,可以写听到的、看到的,也可以写想到的。自己的喜怒哀乐都可无拘无束地记录下来。这样就让学生有一个自由表达的空间,也能够写真实的事情。比如:每组织学生开展一项活动,搞完一次卫生大扫除等,都可让学生把当时的情景和感受用日记的形式写出来。为了分享写日记的成功喜悦,提高语言的准确表达能力,激励不断写感受、写思考、写发现、写独特见解的兴趣,笔者每周安排一次“写日记、读日记、评日记”活动,取得了良好的效果。从当初学生的不好意思把在家写的内容读出来,到后来的主动要求先读,就是一个可喜的大变化。

2.耐心指导,触发写作灵感

作文教学的着力点是帮助学生解决“写什么”和“怎么写”的问题,正是因为他们不知道“写什么”和“怎么写”,才导致他们害怕作文,而这中间最根本的原因是缺乏生活积累和语言积累。现实生活是作文的源泉,语言是构筑作文大厦的材料。只有通过教师正确的诱发与指导,教会学生观察生活、留意生活的方法,掌握进行素材积累的正确的、有效的途径,才能夯实作文的基础。教师要帮助学生走进自己的生活,让学生“我手写我口、写我心”,真诚地“吐露自己的心情”,真诚地倾吐自己的心灵话语,抒发自己的真情实感。在一次自由命题作文时,有一名女同学用了不足一节课的时间顺利完成了一篇题为《和母亲浇水》的作文,真实叙述了昨晚(深秋的夜晚)自己陪病弱的母亲冒雨浇水的艰难经历,字里行间流露着作者对母亲深深的同情、理解和感恩。由于本习作写的是亲历,抒的是“我心”,经老师推荐投稿,很快在当地日报顺利发表。实际上,学生的感情世界是非常丰富的,他们有宣泄情感的强烈愿望,一经教师点拨,其文思会如泉涌。

3.改变评改方式,激发学生写作热情

改变单一的老师评改作文的形式,是提高评讲质量重要的环节。 以往教师评讲作文,总是找几篇好的或差的习作,老师以公式化的评语,读一读、听一听或老师点评。长此以往会使学生厌倦这种教学方法, 要把修改作文的主动权交给学生,让他们自己读,让大家共同议,适当的时候老师点评。要针对一些学生作文中存在的共性和特殊性去讲评,评出特色来。这样既锻炼了学生的口语表达,也充分开发了学生的潜在思维能力,使学生对问题的看法有了共识,思想认识水平会有提高。比如,评讲“螃蟹的责备”这个材料作文,在教学设计上,可以把评讲分为“榜上有名”“片段展示”“佳作欣赏”“出谋划策”几个环节。 先宣读文章有优点的学生的名字,再让这些学生把好的片段和文章读给同学们听,然后老师“采访”他们,让他们谈写作的感受及自己对作文的评价,接着让全班同学讨论并发表自己的见解。“出谋划策”是把一篇中等水平的文章印刷出来让学生品评并加以修改,使之在众人的“谋策”之下,成为一篇优秀的作品。这种评讲作文的形式,充分发挥了学生的主体地位,学生真正成为了学习的主人,学生比较乐于接受。同时,在评判作文时一定要多一些人文关怀,多一些鼓励、表扬,可以根据不同学生的写作基础,予以不同的评判,只要学生习作中有一点进步都应给予及时的肯定和褒扬。例如,满足了字数的规定,运用了某一种写法等,只要符合本次写作的要求,完全可以给高分,甚至像魏书生老师那样给100分。
总之,中学作文教学的问题牵涉到语文教育的诸多方面,也受到许多因素的制约。但不管怎样,问题总是要解决的,盲目的悲观泄气并不可取。我们既要看到教学中的困难,更要看到希望。“问渠那得清如许?为有源头活水来。”我们相信,只要作文教学中注入了新的知识血液,只要我们充分发挥语文教师的创造性,八仙过海,各显神通,中学作文教学就一定能够杀出一条新路,冲出困境,走向光明。
相关文章
推荐阅读

 发表评论

共有3000条评论 快来参与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