谈战略性战略性转型:我国继续教育科学进展观中专生

更新时间:2024-01-16 点赞:7920 浏览:24699 作者:用户投稿原创标记本站原创

摘 要:我国继续教育的改革要进行战略性转型,必须在科学发展观统领下进行。我国继续教育的战略性转型表现为三个方面:由补充型转向主体型,由传统型转向现代型,由低端型转向高端型。
关键词:科学发展观;继续教育;战略性转型
:A
《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提出要“到2020年,基本实现教育现代化,基本形成学习型社会,进入人力资源强国行列。”继续教育改革的根本目的:“使现代国民教育体系更加完善,终身教育体系基本形成”,从而“使源于:论文格式怎么写www.618jyw.com
全体人民学有所教”,最终“建设全民学习,终身学习的学习型社会”。科学发展观对继续教育体系有统领、指导和促进作用,继续教育要科学发展,实现可持续发展,必须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切实推进自身的改革与发展,进行战略性转型。

一、核心概念界定

科学发展观:一般来说是指以人为本、全面、协调、可持续的发展观。科学发展观作为一种新兴的先进发展观,不仅符合时代的发展潮流,还符合现今中国的国情;不仅体现了鲜明的时代特征,还包含着深远的人文精神。
成人教育:即关于“成人”的教育。这里所指的“成人”,是指已经参加了劳动,能够自食其力的成人。就内涵而言,凡是对成人实施的教育活动都属成人教育。狭义继续教育是对从业人员不断进行知识技能补充、增新、拓宽和提高的一种追加教育。广义继续教育是指受过一定教育的人(包括受过高等教育,中等教育,一切初等教育以及扫盲后教育等),为提高素质,适应工作,生活的发展需要所接受的再教育。成人教育的前提是“成人”,凡是对“成人”进行的教育都是成人教育,从此意义上说,成人教育包括了继续教育;继续教育的前提是“非文盲”,一般指已经脱离正规教育的从业人员和负有成人责任的人所接受的各种各样的教育,主要人群是“成人”,在此意义上说,继续教育一般指的是成人继续教育。
所谓转型,是指事物的结构形态、运转模型和人们观念的根本性转变过程。继续教育转型就是从观念理念、体制制度、运转机制、管理模式等方面所进行的根本性的质变。继续教育转型是主动求新求变的过程,是一个创新的过程。

二、由补充型转向主体型

继续(成人)教育为我国经济的发展,社会的进步,人们生活质量的提高做了历史性贡献。当今信息化、网络化时代的继续教育将如何发展?是摆在所有继续教育学院面前的重大课题。在谋划未来发展框架时,我们必须遵循科学发展观和“人才”、“教育”两个“发展规划纲要”的精神,进行继续教育的战略转型。新中国成立后,继续教育充当着补充教育的角色。现在,继续(成人)教育已经发展成为一个多层次、多规格、多形式、多渠道的现代继续(成人)教育体系。

(一)补充型继续教育

新中国成立后,我国继续(成人)教育承担着扫盲教育和对文盲的技能培训教育、文化和健康教育的任务,继续教育充当着补充教育的角色。继续(成人)教育作为社会主义教育事业的一部分,担负着提高广大在职从业人员素质,直接促进经济社会发展的重要任务。十一届三中全会使我国的经济、社会、文化、科技、教育的发展有了新的契机。大量文盲的扫除、农村成人文化技术学校的建立、青年职工的“双补”、干部教育稳步发展、成人高等教育的发展与创新,使我国继续(成人)教育在社会主义建设中发挥了不可替代的作用,30年继续(成人)教育的发展和成就也为今后的发展奠定了坚实的基础。但是在当今信息化、数字化时代,继续(成人)教育作为补偿教育的时代已经结束。

(二)主体型继续教育

教育与教育变革的动力主要来自于经济社会发展的需要。随着我国经济社会的发展和科学技术的进步,继续(成人)教育主动服务于经济社会的发展,加快了自身的改革,为我国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培养了各类人才。目前,初步形成了包括初等、中等、高等不同学历层次,学历教育与非学历教育并行,办学和教学形式多样并与普通教育衔接的多层次、多规格、多渠道、多形式的有特色的主体型继续教育体系。
近十年来,随着终身教育思想和终身学习理念深入人心,国家对继续教育的认识有了新的突破,并逐步形成了共识:继续教育是国家现代教育体系中的重要组成部分,是以人为本的教育所不可或缺的。成人是社会的主体,没有主体参与的教育是不健全的教育体系,更不能成为真正意义上的现代国民教育体系和终身教育体系。因此,普通学校教育是终身教育体系中的核心和基础,继续教育则是终身教育体系的主体。

三、由传统型转向现代型

(一)继续教育的观念转变

《面向21世纪教育振兴行动计划》指出:“教育将始终处于优先发展的战略地位,现代信息技术在教育中广泛应用并导致教育系统发生深刻的变化,终身教育将是教育发展与社会进步的共同要求。”党的十六大提出了“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形成全民学习、终身学习的学习型社会,促进人的全面发展”,十七大进一步提出“使现代国民教育体系更加完善,终身教育体系基本形成”,《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提出要“到2020年,基本实现教育现代化,基本形成学习型社会,进入人力资源强国行列”,为继续教育的改革和发展提出了明确具体的任务:如“大力发展非学历教育,稳步发展学历继续教育”、“重视老年教育”、“广泛开展城乡社区教育”、“搭建终身学习‘立交桥’”等。终身教育体系构建,缺少成人的教育,不能称之为完备;学习型社会建设,没有成人的学习和参与,不能称之为形成。面对新世纪的机遇和挑战,面对国家对继续教育提出的新任务和新要求,继续教育要树立新理念:
一是继续教育是国家现代教育体系中的重要组成部分,是从业人员接受的主体教育。成人是社会的主体,没有主体参与的教育是不健全的教育体系,更不能成为真正意义上的现代国民教育体系和终身教育体系。
二是享受继续教育是成年公民的一项基本权利。那些在不同学习阶段失去学习机会的人应该有选择继续学习的权利,继续教育为他们创造了享受这种权利的条件。
三是教育公平是重要的社会公平,继续教育是实现教育公平的重要途径。
四是继续教育的宗旨是为每一个成人学习者服务,它以开放灵活的、充分体现成人学习特点的继续教育体系,多种多样的学习资源,生产生活所需的学习内容,供成人学习者选择学习。这些观念的发展和强化,是继续教育自身发展的必然。

(二)继续教育的实践转变

1.城乡社区继续教育

传统的继续(成人)教育活动范围一般局限于学校、企业和农村等空间领域。学习型社会将教育从传统的学校扩展到社会的各个层面、各个组织和所有的人。学习型社会的组织形式,包括学习型城市、学习型社区和学习型政党、学习型军队、学习型企事业单位。随着学习型社会目标的提出,社区已成为继续教育活动的重要领域,学习型社区是学习型城市建设的基本内容,是建设学习型社会的重要基础。现在,学习型社区建设已成为各级党委和政府工作的重要内容。为建设学习型社区很多政府投入了大量的人力、物力和财力。以社区为依托,以社区继续教育对象的广泛性和服务的开放性,为社区的每一位成员提供适合其需要的教育与培训,通过其丰富的内容和多维的结构满足社区成员的需求。社区教育充分利用和整合社区内已有的各类教育资源以及各种公共设施,面向社区成员有序开放,实现资源的共享;积极开展多种形式的青少年校外素质教育,在职人员、下岗职工和进城务工人员的职业技能培训,社区居民的社会文化生活教育,满足居民的多样化的教育需求。实践证明,社区教育有力提升了社区民众的整体素质和生活质量,促进了社区可持续发展,推进了教育制度改革和终身教育体系构建,加快了学习型和谐社区建设的进程。学习型社区建设方兴未艾,前景广阔。
与此同时,随着我国城市化进程的加快,每年大约1,800万的农村富余劳动力转移到城市和乡镇企业就业。由于80%的农村劳动力的文化素质和技能水平较低,无法适应经济社会发展的要求,为改变这一状况,就要加强进城务工人员的继续教育工作,教育部和各有关部门在全国各地组织实施了农村富余劳动力转移培训和实用技术培训。

2.城乡数字化继续教育

信息化时所当然地要推进数字化学习。城乡社区数字化学习是创造人人可学、时时可学、处处可学的学习环境的基础。但是,城乡社区数字化学习需要有丰富的数字学习资源作支撑,便捷的数字学习平台为依托,有效的支持服务机制作保证。目前,教育部也在创建“全国城乡社区教育示范区和实验区”的基础上,开展了创建“全国城乡社区数字化学习先行区”和“全国城乡社区数字化学习实验(示范)基地”等工作。同时,开展“普通高等学校继续教育数字化学习资源开放服务模式的研究及应用”等相关重大课题的研究,从而更深 入、更扎实、更科学地推进社区数字化学习资源的共建与共 享。

3.企业职工继续教育

在20世纪80年代,以岗位培训和继续教育为重点的企业职工教育得到了持续发展;各类专业人员的继续教育受到重视,2000年以来,全国参加继续教育的专业技术人员超过6,000万人次。这对提高在职人员职业道德、职业知识水平、工作能力和生产技能发挥了重要作用。然而,为了适应经济全球化和产业结构调整、市场竞争日趋激烈的经济社会发展形势,企业必须依靠科技的创新和提高劳动者素质,通过继续教育的通道建立学习型企业。近年来,教育部职业教育与成人教育司在100多个国有大中型企业中开展了“创建学习型企业”实验,并与20多个行业协会举办“中国培训发展论坛”,推动企业开展教育培训。2006年,参加各类培训和学历教育的企业职工共计9,174万人次,占企业职工总数的43.7%。

4.干部继续教育

近年来,我国的干部教育形成了多类型、多层次、多种形式的教育培训体系,培训基地形成了新格局,干部教育培训工作的科学化、制度化、规范化取得重大进展。《干部教育培训工作条例(试行)》的颁布,标志着我国干部教育培训达到新高度,整个干部教育培训正处于大发展新阶段,有力推进着我国高素质干部队伍建设,有效地增强广大党政干部的执政意识,提升执政能力。

5.现代远程继续教育

改革开放以来,从早期广播电视授课发展到广播、电视、基于网络的多媒体相结合的多样化的开放式教育,为社会所有公民提供平等的、个性化的学习机会,有效地促进了教育公平,推进了终身教育和终身学习的发展。据统计,1999年~2007年,电大培养的高等学历毕业生已累计突破600万人,各类非学历教育培训累计超过4,000万人次。利用卫星电视、计算机网络、录像教材、VCD光盘、CAI课件以及文字和音像教材等多媒体手段,面向从业人员,提供培训课程。初步形成了以电视节目为主要教学媒体的教育网络,成为培养农村各类实用人才的重要阵地。

(三)构建现代型继续教育

构建现代型继续教育有三大支柱:一是终身教育体系。这是学习型社会的基础和主要支柱。二是学习型社会的组成体,通常也称学习型组织,包括学习型城市、学习型社区、学习型乡村、学习型企事业单位、学习型机关、学习型家庭。三是供全民自主学习的平台,包括图书馆、博物馆、文化馆、媒体、纸质和电子学习材料、网络等。
现代型继续教育要树立大教育、大培训观念,坚持学历教育与非学历教育结合,坚持学校教育形式和其他各种教育形式的结合,多层次、多形式、多渠道地大力发展继续教育。

四、由低端型转向高端型

(一)低端型继续教育

改革开放之初,各地继续(成人)教育普遍开展的是扫盲教育和农村成人文化技术教育,对青壮年职工思想政治和文化技术补课。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以来,对独立设置的成人高校进行了审批、复查和验收;在试点的基础上,在全国范围普遍建立了自学考试制度;普通高等学校在恢复办学和招生的基础上,通过夜大、函授等形式,举办了作为学历补偿性质的成人高等教育。此后,为适应国家工业化、信息化、城市化的需要,成人教育有了长足的发展。
尽管如此,我国的继续教育总体来讲,一直处于低端发展阶段。同时,也表现在特色不明,层次不分的低端状态中。从继续教育实践的主体看,高等学校具有特殊的地位,尤其是综合性重点高校拥有富足的教育资源和较强的资源共享及传播能力,学科门类齐全,师资雄厚,教学设施,科研设备,实验手段,图书资料丰富精良,开展继续教育活动是其责无旁贷的义务,作为开展继续教育的重要阵地,并没有进行办学层次化、特色分类化的界定和管理,而且各大学所办的继续(成人)教育也仅仅局限在传统功能上;继续教育基本雷同,毫无层次划分。今天,高校继续教育应该改革、整合、创新,转换功能,重点大学应定位于“高层次、高水平、高品位、高质量、高效益”上,使继续教育的功能高移化;传统继续教育的功能主要侧重继续(成人)学历教育,而今,高移化的重点高校,继续学历教育目标应定位于高于本科及以上的学历学位教育,准确地讲,已没必要进行本科及以下学历教育,应回归到继续教育的本质功能上,建立高层次、多方面、多样化的高校后继续教育体系。

(二)高端型继续教育

作为高端型继续教育应具备以下五个基本特征:
1.独特性
独特性是高端型继续教育的首要特征,继续教育的办学特色首先体现在鲜明的个性上面。继续教育的办学特色是相对于一定的参照系存在的,是与其他学校比较的结果,如果没有同类事物来与之比较,所谓的办学特色就没有可比性。继续教育的办学特色,其参照系是其他继续教育类的院校,唯有和其他继续教育进行比较,其独特性才能得到彰显,方能称得上特色,继续教育办学应具有鲜明独特的个性。
2.优质性
优质性是高端型继续教育的本质特征和决定性因素。对继续教育而言,“人无我有”仅仅是潜在的特色,是突出办出特色的必要条件,而“人有我优,人优我新”才是继续教育办出质量的充分条件。要界定继续教育的质量,不能简单地用“有没有”来界定。继续教育的办学质量,虽然要以独特性作为基础,但不是独特的东西都能体现继续教育的办学质量。唯有这种区别成为被广泛认同的优势,并且这种优势达到其它继续教育在短期内难以超越的时候,方才构成继续教育的优质性内涵,即“人有我优”。
3.稳定性
继续教育的特色是继续教育在长期的历史积淀基础上形成的,此即为稳定性。就继续教育来说,其特色的形成需要三个方面的基础:第一是传统基础。即从传统中发展而来,并且是未来发展的基础,其形成是一个连续渐进的历史过程;第二是社会基础。继续教育的特色不是自封的,应当取得社会的广泛认可,并且得到其他类型教育的广泛认同;第三是群众基础。继续教育特色的形成,也离不开继续教育学习者的广泛参与和合作,需要得到社会成员的认同。
4.发展性
继续教育的发展性特征是相对于稳定性来说的,这里所说的稳定性是一种相对而言的态势,不是僵化的、静止的。世界的本质是发展的,在发展中先进事物替代落后事物、新生事物替代旧事物、特色替代“非特色”。继续教育的特征随着内外部办学环境的改变与时代的发展,将不断被赋予新的内容。与此同时,继续教育特征需要办学主体充分考虑学校的发展前景,不断地探索和创新,在这样的发展过程和态势中,继续教育才能渐渐形成自身的特征。
5.导向性
继续教育的特征,是对继续教育在办学过程中的价值取向的反映。这种价值取向一经形成,将对社会软环境产生深刻的影响,引导着继续教育各种资源的配置,同时,在最能够体现和突出学校特征的领域和项目,吸引着优质的资源。正是由于这种导向作用的影响,使得人们在继续教育办学过程的“不平衡发展战略”和“特色发展战略”之间画上等号。
统观继续教育的五大特征,可以看出继续教育特征的本质是“独特性”和“优质性”;继续教育特征的形式是“稳定性”和“发展性”;继续教育特征的功能是“导向性”。本质决定了功能和形式,反之,功能与形式,是本质的外化。
五、结语
继续教育是我国国民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从继续教育的性质来讲,其受教人数之众,受教时间之长,受教内容之广足以称得上是终身教育体系的主体。继续教育体现了有教无类、学有所教、终身学习的教育公平。继续教育为在不同学习阶段失去学习机会的人创造了继续学习的条件,成为实践“以人为本”科学发展观的一项重要举措。继续教育的未来是:应该在科学发展观统领下抓住机遇,转变观念,利用自身的优势、特色,彻底进行战略性转型,将我国继续教育提升到新的高度、层次,建立具有中国特色的现代继续教育体系,为建立中国的人力资源强国做出独特的贡献。
参考文献
朱新均.在建设学习型社会中成人教育大有作为[J].中国成人教育,2004,(2).
朱涛.成人教育:构建学习型社会的重要依托[J].当代教育论坛, 2004,(12).
[3]纪望平.学习型社会中成人教育的光荣使命[J].中国成人教育,2004,(7).
[4]李盛聪,刘幸.论成人高等教育存在的问题与改革创新[J].中国成人教育,2007,(3).
[5]庄凯.浅析成人高等教育发展的问题及对策[J].江西教育科研,2007,(10).
[6]张乐平.发展继续教育,高校不能推却的社会责任[J].继续教育, 2007,(8).
[7]陈丽.远程教育学基础[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04.
【责任编辑:李养正】
相关文章
推荐阅读

 发表评论

共有3000条评论 快来参与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