探究小学生小学生抗逆力培养与

更新时间:2024-03-31 点赞:4469 浏览:13408 作者:用户投稿原创标记本站原创

一、研究过程与成效

(一)培训教师,统一认识,夯实知识储备

研究初期,为了统一认识,组织教师参加系统的抗逆优质教师工作坊培训活动。系统的学习让教师们吸收了当今心理辅导的前沿知识,更进一步认识心理健康对自身的积极意义,学会调节心理平衡。如果说开始时老师们是被要求去参加学习的,那么真正参与抗逆教师培训活动以后,他们就是主动的、被吸引着去参加的。许多老师每次听完课,首先对照分析自己的心理状况,不自觉地学习调节,实现了“自助”。面对学生时,自觉地思考:怎样才能打开他们的心锁,怎样对他们的问题进行心理辅导意义上的解释,促进他们自我领悟,提高他们的自我心理调适能力等。
为了使教师们理论联系实际,落实行动,获得体验。我们组织全体教师设计开展了系列的提升自身抗逆力的团体训练游戏实践活动,分享活动体验,有趣的活动增强团体的凝聚力。系统地学习实践活动,不仅增加了教师们的心理辅导知识储备,还在促进教师的心理健康水平、在辅导学生抗逆能力上、心理辅导能力水平提高上收到了良好的效果。

(二)问卷调查

认真分析我校学生的家庭和生活背景及结构等特点,在充分研究学生的基础上,教师全员参与心理辅导,面向全体学生,了解他们的心理特点和成长中出现的问题,针对本校不同学生的实际,开展研究,制定符合我校学生心理特点的辅导目标和重点,灵活运用团体心理辅导和小组辅导、个别咨询等不同的心理辅导形式,建立长期开展的针对性较强的心理辅导体系。
长期坚持团体心理辅导、小组心理辅导、个别心理咨询等辅导活动。在辅导目标、重点、专题的确定上,坚持做到重点个案跟踪辅导,在个案辅导的基础上,筛选出共性问题,全校开展团体辅导;在原来的校本教材的基础上,研究新时期的学生,设计与时俱进的辅导专题,有组织有计划地开展针对性的活动。遇到棘手问题,及时求教同行专家,提高了心理辅导工作的的科学性和实效性。

(三)“抗逆互动营”活动

把团体心理辅导和小组建设结合起来,营造良好的人际环境,培养学生协调人际关系的能力,对培养学生抗逆力有重大的推动作用。2007-2008年度的“抗逆互动营”活动,每学期开展了四节小组活动、两次家长工作坊、一次家教旅行。

(四)个别辅导,提升个体抗逆力

每天定时开放心理辅导室,重点关注个体,跟踪辅导了不少有需要的学生、家长、老师个案,展开家庭辅导,有效提升个体抗逆力,以下是部分接待记录。

(五)引进趣味性较强的先进心理辅导技术

学习国外、港台地区的先进辅导理论和技巧,引进了绘画辅导、沙盘游戏辅导、心理剧辅导、音乐辅导、团体心理游戏辅导、感觉统合训练等辅导技巧,在科学的理论指导下,组织全体教师利用校本研究的形式,学习内化理论,并应用于实际的团体、小组、个别咨询与辅导中,成为一种吸引师生的充满趣味的有效的辅导方法,进一步拓展了学校心理辅导的内涵和空间,收到较好的效果。

(六)“情绪知多少”校园小记者行动

每学期开展,培养校园抗逆气氛的,有利于促进小学生抗逆力的提升。
根据常模,低于1个标准差(32.5-11.8),即≤20分,则孤独感较低,高于1个标准差(32.5+11.8),即≥44分,则孤独感较强。在初测中,23名学生中有4人分数高于44分,占总人数的1

7.1%。(见表1)

1.团体辅导实施后23名被试的社交状况分析

通过4次的系统团体辅导训练,对23名被试进行社交状况再次测量,问卷仍然采用前测中使用的问卷,通过数据分析,得到如下结果。(见表2)
根据儿童焦虑量表全国协作组制定的儿童社交焦虑量表的中国城市常模,≥18分则为具有社交焦虑倾向。在后测中,23名学生中,有6人分数高于18分,占总人数的26.1%。
根据常模,低于1个标准差(32.5-11.8),即≤20分,则孤独感较低,高于1个标准差(32.5+11.8),即≥44分,则孤独感较强。在本次调查中,23名学生中,有2人分数高于44分,占总人数的8.7%。(见表3)

2.团体辅导实施前后23名被试社交状况对比分析

通过前后测对比分析发现,无论是总体的分数还是个人的总分,后测分数均低于前测,说明干预措施有成效。(见表4)
二、思考

1.学业期待过高与亲子关系疏远

在小学,来访的小朋友都有被打的经历,挨打的原因都是成绩不好,不听话。文德路小学有不少孩子由保姆或者长辈带到大,读书前很少和父母生活在一起。长辈和保姆对他们很宠溺,满足他们的一切要求,以他们为中心。但是父母不一样,当他们和父母生活在一起后,父母会对他们的言行有要求,不会满足他们的过分要求,他们做错事情时会教训他们。文德路的孩子更愿意和保姆或者长辈生活在一起,他们不会觉得自己做错了,他们觉得是父母不喜欢自己,所以才打骂自己,他们不会从自己方面找原因。

2.同学关系不稳定

在小学,研究者感到同学关系也困扰着小朋友,他们喜欢一群人一起来访,谈论一样的话题。他们喜欢成绩好、才艺多、人品好的同学。他们排斥偷东西或者行为不好的孩子。这些孩子的关系很单纯,形成一些小团体,一起玩。小朋友会集体讨厌或者排斥某个小朋友,不和她玩,不理他,讲他的秘密,让他在全班面前丢脸。小团体间会相互排斥和攻击,这些团体不一起玩,不理睬对方,借机嘲笑和打击对方,提高自己。文德路的小朋友喜欢讲自己很善良,很好什么的,是其他小朋友不好。他们会把自己的想法告诉其他小朋友,寻求支持,他们的关系复杂。
三、总结

1.每个小朋友都有内在的抗逆力

在观察中我发现,每个小朋友都有内在的能力,这种内在的能力可以转化成抗逆力。心理辅导老师创造各种各样的情感摘自:学年论文格式www.618jyw.com
和技巧去教授和传递这些抗逆的技巧,让小朋友通过游戏感受能力的增加和发掘。小朋友竭力去组成关系、解决问题、发展认同感和达到自己的目标。抗逆力是小朋友具有的天赋,这就对传统的恶观念即抗逆力只是属于少数“超级儿童”,要想拥有抗逆力必须足够的优秀、足够老练。

2.学生可以创造自己的抗逆力

人的力量,通常不被自己发现,帮助自己实现抗逆。但是关怀的关系、高期望的信息以及参与贡献的机会,可以让向朋友意识到自己的抗逆力,创造出差异。在小组中,我观察到,心理辅导老师的关怀,让小朋友感受到了支持,仅仅是一次微笑、拍一下肩膀、一声问候、一句安慰,都让小朋友感到自己是特别的,是有能力的;当心理辅导老师向成员传递高的期望时,小朋友感到了自己的重要性,感到自己是被期待和认可的,于是,他们就会朝着期望去努力;同时,在小组中,给与小朋友参与团队活动的机会,让他们为团队的活动贡献,这些都回提升小朋友的抗逆力信心;记得在家庭之旅里,小朋友为父母服务,每个小朋友都很积极,感觉自己为父母服务,显示自己长大了。

3.言传身教胜于一切

小朋友会模仿家长的行为,然后把模仿的行为用在于学校同学和老师的相处里。我们看到,不少家庭教育孩子是一套,自己的行为又是另外一套,于是孩子不知道该怎么办。在家长工作坊里,当心理辅导老师提出这个问题,并且用游戏让他们体验时,不少家庭才第一次意识到原来自己的言和行使不一致的,明白孩子的问题与自己有关,于是,家长开始关心怎样那个做?当心理辅导老师引导他们在日常生活中,对孩子的教育要言行一致时,他们感到茅塞顿开。
责任编辑 邱 丽
相关文章
推荐阅读

 发表评论

共有3000条评论 快来参与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