试述学生如何让学生“动”起来结论

更新时间:2024-03-29 点赞:28997 浏览:132913 作者:用户投稿原创标记本站原创

语文是基础学科,是最重要的交际工具。它的工具性、人文性的特点都需要由学生在课堂上自主积极地“动”体现出来。

一、激活学生思维,让学生动脑

在课堂教学活动中,放开手脚,让学生主动参加学习讨论,不仅能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而且更重要的是能促使全体学生都动脑筋思考问题,同时还能锻炼学生的听说能力。巧设疑是开展讨论式教学的前提,设疑时抓住重点难点,抓住矛盾的主次,设置几个关键的疑点,启发学生思考。学生围绕疑点自由地阅读作品,敞开心扉,畅所欲言地辩是论非,老师不强行作标准答案,只是正确的引导,形成共识。对于一些生僻难理解的教材,我又将教学讨论的中心与学生们生活贴近的东西联系起来,让他们去思考,以深入浅出进行思维转换。例如原先的《看戏》这篇课文,如今的学生对京剧知识了解甚少,而课文对声音的描写又是教学难点,如何调动学生的思维,让他们去感受声音这一抽象东西的动感和美感,我就让学生对他们平时熟悉的、喜欢的歌唱家的歌唱来讨论,并在课堂上放了刘欢的录唱片,再让学生们来评析他的唱音、情感以及自我感受。顿时,学生的情绪饱满,十分活跃地谈论起来,我再回头来简要地介绍京剧的特点,他们就理解什么是“珠圆玉润,字正腔圆”的唱腔了,也就更好地体会出梅兰芳深厚的京剧表演艺术的功力。

二、激活说话的兴趣,培养学生练口的习惯

在静态语境中练基本功。语文教师在课堂教学中应安排适宜的练口活动的时间,提高学生口头表达能力并使之养成良好习惯。练口前要向学生提出要求:“声音洪亮、吐字清楚、正确流利”。练口开始时是要求学生注意讲话时的声调、仪态。先要求把话讲完整、讲清楚,进而要求生动、感人、精彩。这样反复练习,逐步提高,就会养成好习惯,就会练就“说话”的本领。
样板效应,熏陶感染。作为语文教师:一方面要严于律己,力求做学生在朗读、演讲、辩论等方面的榜样,另一方面是让学生寻找常见的高水平的样板,进行学习、欣赏、评论、效仿。如收看电视辩论节目、体育比赛实况的解说等等,让学生欣赏高水平的“说话”。认定样板,找到差距,学生自然在效仿的过程中学到真本领。

三、创设气氛,学会动情

要善于创设唤起学生情感的环境。环境影响人,环境造就人。宽松和谐的课堂环境可以使学生爱学、会学、乐学。课堂上,播放雨中的周庄、冬天雪后的周庄、节日中热闹的周庄的画面,再结合着朗读带领学生进入赵丽宏的《周庄水韵》,让学生去感受这个“中国第一水乡”之美,感受周庄的韵味之所在,感受作者的喜悦与赞美,同时,学生也会发自内心地升起一种对周庄的向往与赞美之情。学习《百合花》时,先请学生从网上找出百合花的有关图片并介绍其特点,再学习小说,学生就能很自然地把美丽高洁的百合花同新媳妇、小通讯员这两个人物形象联系起来了。因为这些环境氛围带给学生的是极大的感染和熏陶。
教师要善于动情。教学过程总是伴随着师生的情感交流,教师带着进入角色,才能带着学生进入情境之中。学习苏轼的《江城子·密州出猎》时,我在介绍完文章背景后,用抑扬顿挫的语调进行饱含的朗诵,再通过阐释,把学生带入词的意境当中,这样学生就更能理解词人的内心情感了:多么豪放不羁的个性!好一腔豪情壮志。接下来的学生朗读、课堂讨论、回答问题等,无不在自己的引导下进行。这样,教师始终以自己的情感拨动着学生感情的心弦,带动着他们情感的发展。

四、设置活动,让学生动手

在动脑、动口、动情的同时,我还注重训练学生大胆动手的能力,以增强学生的生活体验。如在课堂教学中,学习状物文章《石榴》、《海燕》、《白鹅》、《白杨礼赞》及一些实物性说明文时,我特意让学生先画出实物的图画,学习《风筝》这篇课文前,先让学生制作一个风筝,在学习《纸船》时让学生制作一条小纸船。这样,不但激发了学生学习的兴趣,更能让学生通过动手加深了对课文的理解。学习古典小说《鲁提辖拳打镇关西》时,我让每位学生都体味鲁提辖的那三拳,通过模仿动作来把握鲁提辖对恶人镇关西的痛恨程度,同时也感悟作者描写的连贯、准确和生动。此外,我还让学生尝试做小记者、小编辑,深入学校、家庭、社会搞调研,增强其动手能力。
责任编辑摘自:本科毕业论文模板www.618jyw.com
邱 丽
相关文章
推荐阅读

 发表评论

共有3000条评论 快来参与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