简论血液对《观察血液流动》实验再设计学报

更新时间:2024-03-08 点赞:7314 浏览:23994 作者:用户投稿原创标记本站原创

摘要:济南版生物学七年级下册,第三章第二节中设计了实验《观察血液的流动》,本节观察实验非常必要。通过这个实验,学生可以获得有关血管和血流的感性认识,并且提高学生的观察能力和小组合作能力,同时又熟悉了显微镜的使用。但是,此实验难度较大,影响实验效果的因素较多,为了更有效地准备和指导这个实验,优化实验效果。我在实际教学过程中,对本实验不断探究和尝试,就影响实验效果的几个因素,进行了改进与再设计。
关键词:实验步骤;显微镜;小鲫鱼;小金鱼;小泥鳅;棉絮;培养皿;载玻片
1 实验步骤的调整
这个实验应当先把有关显微镜的操作做好,只等待小鱼包裹好了,立即进行观察,以免小鱼在培养皿中待得时间过长而焦躁不安,尾鳍乱动,难以在显微镜下观察。而我们教材中并没有体现这一点,是先包裹好小鱼了,再去准备显微镜,然后观察。因此,在实验中应当明确这个先后顺序。

1.1 明确实验步骤

①准备显微镜 ②包裹小鱼 ③安放观察 ④整理仪器

1.2 实验步骤中的注意事项

1.2.1 实验过程中要爱护小鱼

在实验过程中,往往会出现女生不敢抓小鱼,或者因紧张使劲抓住小鱼,而男生乱抓小鱼,或者抓着小鱼吓唬女生的现象发生。我们实验教师要明确实验室纪律和强调爱护生命的教育,让学生在这节实验课当中不仅仅学习到知识和动手能力,而且要让学生感受到团结合作和爱护生命的科学素养。

1.2.2 操作显微镜要擦干净手

尽管实验顺序作了调整,因为学生对实验并不熟练,所以在学生操作实验过程中,难免出现操作显微镜和包裹小鱼的反复交叉进行。这样就必须强调好学生在实验操作显微镜前,先要擦干净手,避免打湿或者污染显微镜,造成损坏。

1.2.3 培养皿的安放

这个实验要求在低倍镜下观察,因此,为了保护物镜镜头,我们可以只安装一个10倍的物镜即可。这样在安放培养皿观察的时候,载物台的立体空间就比较宽阔,易于培养皿的安放。同时也防止污染镜头和培养皿壁碰到镜头。
如果安装了多个镜头,安放培养皿时,尽量靠近载物台的一侧,保证只有低倍物镜在培养皿范围之内,以免碰坏或者弄脏其他镜头。

1.2.4 注意用擦镜纸擦拭镜头

在实验过程中,难免会出现小鱼尾鳍乱动而碰到物镜的情况,因此要提醒学生注意用擦镜纸擦拭物镜。
2 实验用鱼的选择

2.1 宜小不宜大

小一点的鱼可以充分的放到培养皿中,稍摘自:毕业论文提纲范文www.618jyw.com
微大点的鱼有时候放不到培养皿中,根本用不了,或者能放到培养皿中,而培养皿太大难以安放到载物台上。小一点的鱼还容易用湿的棉花包裹,也便宜。

2.2 尾鳍色素越少越好

尾鳍色素越少,越发容易在显微镜下观察到血液的流动。

2.3 单尾鳍比双尾鳍好用

单尾鳍更容易在培养皿底面展平,而双尾鳍容易折叠,不易于观察。

2.4 小泥鳅比小金鱼好用,小金鱼比小鲫鱼好用

小鲫鱼活泼好动,影响观察,并且容易污染镜头;小金鱼相比小鲫鱼安定一些,比较容易观察;偶尔用过几次小泥鳅,发现小泥鳅更容易安定下来,更有利于观察,但是不容易买到。
3 实验用棉絮的选择

3.1 用棉絮不用纱布

在实验中,最好用棉絮,因为棉絮的吸水性强,减少添加水分的问题。而纱布吸水性不强,水多了,容易积聚在尾鳍上,影响观察;水少了,小鱼不易于安定。

3.2 棉絮不要太厚,越薄越好

棉絮薄了可以在小鱼上面多覆盖几层,靠近培养皿的一侧使用一层薄棉絮或者干脆不用棉絮,防止底下垫得太高,尾鳍翘起来或者舒展不开,不易观察。另外,我观察发现,底面垫得太高,鱼体不太平衡,小鱼尾鳍更容易摆动。

3.3 棉絮要提前浸水

棉絮提前浸泡在水中,从水中取用棉絮的时候,用手轻轻沥一下水分,以免水分过多;如果水分太少了,可以用滴管加上少许即可。

3.4 棉絮可以重复利用

实验完毕,使用的棉絮可以在清水中洗干净,晒干,以备重复利用。
4 载玻片的使用

4.1 载玻片的改进

由于载玻片难以放入培养皿中,我用玻璃刀把载玻片切割成半月形状,这样更容易放入培养皿中。

4.2 载玻片的使用

虽然我对载玻片进行了改进,解决了载玻片不易放入培养皿中或者放入载玻片就不容易对准通光孔的问题,但是我发现,用载玻片有时候小鱼更不安定,载玻片会碰到物镜镜头等问题。因此,大多时候,不使用载玻片,等小鱼安定,直接观察,效果很好。
5 培养皿的使用

5.1 培养皿的选择

大号的培养皿难以安放到载物台上,一般选用小号(直径9 cm)培养皿。

5.2 培养皿的使用

安放观察前先用手指轻轻按住小鱼,将培养皿翻转,倒掉多余的水,将培养皿外侧的水珠擦干净,然后安放到载物台上进行观察。
相关文章
推荐阅读

 发表评论

共有3000条评论 快来参与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