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壮族初中作文与壮族传统文化联系选题

更新时间:2024-03-28 点赞:29297 浏览:132709 作者:用户投稿原创标记本站原创

中国是个多民族的国家,也是个多元文化的民族,各民族的传统文化各具特色,源远流长。作为一个壮族儿女,作为一名初中的语文老师,把自己的民族的传统文化渗透、融入初中作文教学中,让壮族的传统文化在教学中得到传承,让学生从应试教育的桎梏中解放出来,沐浴在本民族的灿烂传统文化阳光下,将会使初中作文教学有着不同寻常的意义,使学生作文更丰富多彩。

一、壮族传统文化特点

广西是壮族人民居住比较集中的地区,自古以来,我们的壮族先民,古骆越人一直在岭南这块古老而富饶的土地上劳动、繁衍生息。他们在与大自然进行艰苦卓绝的斗争中,摸索出一套独特的生存生活方式,创造出壮民族丰富的物质文化和璀璨的精神文化。他们把野生稻驯化为栽培稻,形成了灿烂的稻作文化——“那文化”。尤其在右江流域的隆安,是我国野生稻的原生地之一,以隆安为中心的古骆越水流域是我国最早、规模最大的稻作中心区,因此隆安的“那”文化资源非常丰富。特别是近年来,在隆安境内相继出土的大石铲、牙章、遗骨等文物以及发现我国最古老的原始栽培稻和普通野生稻,为隆安县是“那文化”圈中心和世界稻作文化起源地之一的定位提供了有力的佐证,成为隆安民族文化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壮族文化的主要特点是:(一)壮民族把“稻田”称为“那”,壮族传统文化是没有文字记载的民族文化。(二)人们在劳动活动中,以歌传言,以歌传情,因而产生了“排歌”,排歌,多以五言为主,四句为一组,以“嘿那”为后缀音而结束。(三)壮民族的俚语、歌谣,是先人劳动生活的积累,幽默风趣,朗朗上口。

(四)壮民族的传说、道巫多以惩恶扬善为内容,力劝人们孝敬父母、团结同族,行善积德等。

总之,壮族传统文化虽没有文字记载,但其历史悠久,语汇丰富,并以押腹韵为主,采用比兴手法,亦庄亦谐的诠释出经岁月锤炼又光彩夺目的人生哲理,真实地演绎着壮族人民从容洒脱的生活态度,其浓郁的民族特色,已经构成具有本民族特色的系列文化。

二、壮族传统文化与初中作文教学的联系

本人所在的学校是隆安县民族中学,作为民族学校,95%的学生来自壮族地区,他们在壮语言氛围中长大,从小听壮话、说壮话,耳染目睹这些没有文字的壮族语言,同时也受到了其特有文化的熏陶。但是,作为义务教育中的壮族初中生,他们不仅仅是壮族的后代,更是炎黄子孙,对于绵延五千年的中华文明,对于大汉民族留下的无数灿烂文化精髓,他们更有责任有义务传承,发扬光大。而对于壮族传统文化这朵奇葩也不应该丢掉。
因此,在作文教学的同时,把我们壮族传统文化运用到作文中,使汉语作文中掺揉进富有少数民族特色的语言,让作文词语更加丰富,语句更加多彩,那将是一件了不起的事情。

三、如何把壮族传统文化融入作文教学中

《语文课程标准》指出:写作教学应贴近学生实际,让学生关注现实,热爱生活,表达真情实感。怎么样才能把那些富有民族气息的乡土文化融入作文中去呢?
首先是要挖掘身边积极的民族传统文化资源。隆安本土的俚语,浓缩了壮族人民的智慧,它言简意赅,或喻或逗,暗调明侃,皆为精品,如:莽进不莽出——打个人算盘;在厨房见大海——吹牛皮;两手捉三蛙——顾此失彼;麻雀喝塘水——无济于事;在火灰上写字——无信用;乞丐嫌锅巴——挑三拣四;乞丐盼圩乱——浑水摸鱼;蛤蟆想吃老鹰肝——痴心妄想;天塌当瓜棚倒——不紧不慢;瞎虎碰腐肉——无意巧合;小狗源于:论文网www.618jyw.com
不知滚水烫——幼稚无知等一百多条我们先人总结流传下来的俚语。这些独特的民族文化遗产都需要我们挖掘和传承。
接着,把本土文化运用到作文教学中去。(一)适时将本土文化介入课堂教学。在课堂教学中,每遇到一些成语、熟语与壮语的意思相同或相近的,我就把这些词语换成壮语来教,这样,由于学生听惯说惯了土话,就很容易接受。如:视死如归,可以转换成壮族俚语“死当狗放屁”;吝啬可转换成“撒尿还挤渣”;趁机办事可转换成“狗肉趁热吃”;无济于事可转换成“蛙油治不了咳”。所有这些,都可以互用,甚至有些俚语比汉语的表达更加生动形象。这些生动有趣的本土语言有时会触动学生原始文化的心弦,他们更容易理解和接受,学习的兴趣也相对提高。在“学对课”这一环节中,我在讲授一些对联的基本知识后,学生对课的兴趣异常高涨,一人出上句,大家都踊跃思考,对出很多个下句。其中也有隆安本土著名的对联:白狗上山,藤绊脚叫嗯——黄牛下塘,水进鼻鼾佛(土话是:麻白痕芭,喉抖蛤hiǎo ɡ——歪妹隆dm,nm侯能grén fě)。学生在笑声中不仅学到了对联知识,还领略到浓浓的本土文化。(二)以舞台表演形式传承本土民族文化。隆安传统文化五花八门,有其精华也有其糟粕,我们对本土歌谣童谣进行整理加工,将有价值的经典内容拣选出来,编成小戏剧《隆安本土歌谣大串烧》,让学生以原汁原味的本土民间曾经流行的游戏进行表演,真正从传统文化中汲取精神营养,形成积极的人生态度,全面提高人文素养。(三)多样活动感受壮族传统文化。壮族,有丰富多彩的传统活动,如三月三、五月五的对歌节,年初一初二的排歌表演,非遗文化中的婚丧习俗等,有机会我就带学生去观看,有时录像,课堂上给学生欣赏。同时,让学生收集本土故事和传说,并写成文字,讲给同学听。我们师生共同收集的本土传说《丫歪》被翻译成《人熊》发表在广西民族报(2010年4月)上。(四)把本土文化运用到作文写作中。在作文教学中,适时地点拨,鼓励学生把一些词语转换成本土语言,运用本土的俚语、歇后语,让作文更富有民族特色,更能彰显壮族传统文化。
综上所述,继承民族文化遗产、弘扬祖国民族文化,作为二十一世纪的新型教师,承载着不可推卸的责任。作为壮民族中学的一名语文教师,更应该吸收本民族文化的智慧,汲取壮族传统优秀文化的营养,把我们民族的传统文化渗透、融入初中作文教学中,让我们的民族传统文化与汉语言交相辉映,相得益彰。
参考文献
隆安本土作家散文集《那之韵》,2012.
雷英章.隆安那文化现象初探[J].南宁市委学校学报,2010(1).
[3]张声震.壮族通史[M].南宁:广西民族出版社,1997.
(责任编辑韦淑红)
相关文章
推荐阅读

 发表评论

共有3000条评论 快来参与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