谈群像河南人群像塑造与传播

更新时间:2024-01-25 点赞:18174 浏览:81195 作者:用户投稿原创标记本站原创

摘要:曾经有一段时间,河南人的形象被妖魔化。今天,中原经济区建设、社会主义文化大发展、大繁荣为重塑河南人良好形象提供了机遇,特别是河南省委书记卢展工为河南人形象进行了生动刻画。在这种背景下,强大的河南作家群以河南历史文化名人、当代草根明星为蓝本进行文学创作,然后通过文艺作品进行展示,可以达到重塑河南人良好形象之目的。
关键词:河南人;群像;塑造;传播
“河南人”这三个字代表的是一个群体,饱含着复杂的情感。之所以说复杂,是因为历史与现实的情感不一样:曾经有一段时间,河南人形象在民间饱受非议和嘲弄,今天,河南人形象正在重塑。之所以说复杂,是因为中原内外的情感不一样:在中原儿女拥有浓厚地域自豪感的同时,其他地域的一些人却固执地戴着有色眼镜看待河南人。今天,在建设中原经济区、建设社会主义先进文化的进程中,人们不得不理性地审视河南人的坚韧秉性,不得不认真地审视河南人所富有的代表中华民族起源文化的仁厚性情。这种潜移默化的变化,为我们塑造与传播河南人形象提供了良好的机遇。

一、河南人形象的错位与定位

重塑河南人形象,需要我们有足够的勇气正视历史和现实。不能不说,人们对河南魔化是一种错位,然而这种错位却真实地存在过,尤其在民间。比如,有的人编出顺口溜:“十亿人民九亿骗,河南人是教练。全国开有连锁店,总部设在驻马店。”在今天的网络交际中也有妖魔化河南人的现象。比如,有的网民不负责任地在网络上发帖:“河南是小偷最多的地方,没有之一!你们觉得呢?”有的新闻媒体不负责任地将新闻标题写为《派出所又抓到一个河南小偷》。这种以偏概全、以点概面的妖魔化河南人让人愤慨。
接下来,我们就要理性分析这种妖魔化背后隐藏的各种因素。出发点不一样,得出的结论就不一样。我们可以从两方面来认识:一是河南人的人口基数大,在这样的前提下,如若说整个人类的“坏人”比例是一个定数,那么这一定数乘以河南人的人口基数,就是一个很大的人群,比其他任何身份都大的一个“坏人”人群。这样来说,妖魔化河南人是不尊重河南人多的实际情况。二是河南底子薄,发展不平衡,河南人长期受穷,贫穷对人们精神的腐蚀与压迫是十分强烈的,难免有些人会因为穷铤而走险,做出违法乱纪、不道德的事情,从而为整个河南人群体抹黑。
今天,我们面临着重塑河南人良好形象的机遇期。从宏观层面来讲,正在部署发展社会主义文化大发展、大繁荣,《关于深化文化体制改革推动社会主义文化大发展大繁荣若干重大问题的决定》指出:“在我国五千多年文明发展历程中,各族人民紧密团结、自强不息,共同创造出源远流长、博大精深的中华文化,为中华民族发展壮大提供了强大精神力量,为人类文明进步作出了不可磨灭的重大贡献。”河南人可以自豪地说,中华众多文化的发源地就是中原这块土地。另外,2011年9月28日,《国务院关于支持河南省加快建设中原经济区的指导意见》出台,标志着中原崛起开启新的篇章,中原经济区是被纳入国家层面的重点开发区域。中原经济区建设使省内外、国内外的目光开始聚焦河南,细微地观察河南人,走近河南人。从微观层面来讲,近年,河南涌现了一大批草根英雄,塑造了众多被民众誉为“最美精神”的河南人形象,这些形象鲜活地在电视台“感动中国”年度评选、“道德模范人物”评选等传媒渠道得到展示。
河南人作为一个群体,其群体的精神或者形象的定位是什么呢?河南省委书记卢展工对此有过两次经典的描述,可以作为河南人群像的描绘。第一次是2010年3月3日在进京务工人员座谈会上,卢展工概括的河南人形象是“普普通通的河南人,踏踏实实的河南人,不畏艰险的河南人,侠肝义胆的河南人”。2011年3月3日,卢展工与在京河南人座谈并再谈河南人形象:“包容宽厚的河南人,忍辱负重的河南人,自尊自强的河南源于:论文的标准格式www.618jyw.com
人,能拼会赢的河南人”。这两次概括是对河南人群像的生动刻画,为我们塑造和传播河南人群像做了基础准备工作。

二、河南人群像塑造的目标定位

有了河南人群像的刻画与定位,那么谁能代表这种定位呢?我们仍然应该从历史与现实两方面来做双重把握。在历史层面,实现河南人良好群像化的是众多的历史名人;在现实层面,实现河南人良好群像化的是众多草根明星。
历史唯物主义告诉我们,人民群众是历史的创造者。优秀的中原儿女创造并传承了厚重的中原文化。在中华民族悠久的历史中,河南长期是中国政治、经济、文化的中心,可谓人杰地灵、名人辈出,一大批政治家、科学家、思想家、军事家、文学家灿若群星,他们是河南人群像的杰出代表。塑造河南人群像,就要从这些名人先贤那里汲取养料,整理每个名人的资料,整合河南名人群体的精神,进行精神的外化与塑造,打造一个鲜活的能让人辨识的河南历史名人群像。
同时,我们也要立足于当代,以河南涌现的众多英雄先进人物为蓝本进行河南当代人形象的塑造。例如县委书记的好榜样焦裕禄,“感动中国”人物、带着妹妹上大学的洪战辉,“感动中国”人物、三次跳海救人的魏青刚,隐功务农50年的老红军李文祥老人,“感动中国”人物、“最美乡村女校长”李灵,“感动中国”人物、大孝至爱的谢延信等。这些人身上都体现着河南人踏实肯干、包容宽厚等众多精神。
我们必须认识到,河南文化是一种根文化。长期以来,关于中华文明的起源问题就有“一元论”与“多元论”之争,但无论是“一元论”还是“多元论”,中原作为中华文明的发源地历来是不争的事实。河南人精神是中华民族根文化的有力载体。在塑造河南人群像的过程中,要以这种根文化为基点,以先贤精神塑造中华民族的精神共同体,从而增强中华民族对中原文化、对河南人群像的认同感。

三、河南人群像传播的方法论

在大力建设中原经济区、促进社会主义文化大发展、大繁荣的过程中,河南人提升自身形象任重道远。要宣传好厚重的中原历史、宣传好优秀的河南人民,就要改变目不识宝、妄自菲薄、浅尝辄止等错误认识,全力塑造河南人群像,在方法论上下功夫。除了常规的名人群像传播的方法,具体到河南人,要深度挖掘河南人群体的精神元素,从以下3个方面做到深度传播。一是利用河南作家群的强大力量来书写。新闻作品是易碎品,文学作品的影响力则持久而深远。在河南进行文学创作有得天独厚的优势,因为“文学豫军”在文学界独树一帜。不仅有河南本土作家张一弓、田中禾、张宇、李佩甫、李洱、墨白、二月河,还有从河南走出来的作家刘震云、阎连科、周大新、刘庆邦、柳建伟等。可以将这些强大的文学力量组织起来,集中创作一大批刻画河南人群像的文学作品。河南作家群刻画河南人群像是有优势的:他们长期在河南生活,了解河南人,了解河南的风土人情,创作起来得心应手;他们天生具有河南地域的自豪感,容易走进河南人的情感,创作的作品正面烘托力强。
二是利用喜闻乐见的文艺形式进行传播。生动的艺术形式的传播力是强大的。我们要把河南人精神赋予艺术作品之中,形成能够大力宣传河南人群像的艺术精品进行传播,可以把作家的创作成果通过电视剧、电影、小品、歌剧、戏剧、歌曲等文艺作品表现出来。例如,表现河南人形象的戏歌《河南人》就是很好的一例。戏歌《河南人》由河南省委书记卢展工作词、著名戏剧作曲家赵国安谱曲、著名豫剧大师小香玉演唱。戏歌《河南人》豪情万丈、大气磅礴,一经推出就受到热烈关注。
三是以全方位的传媒格局为媒介。除了报纸、电视、广播、互联网之外,全方位的媒体格局应该包括交通广告、灯箱广告、其他标示性广告等。强化主流媒体对河南人群像的传播。我们应该摈除那种对主流媒体的固化思维,因为主流媒体并不仅限于党和政府的“喉舌”,如《人民日报》、新华社、人民广播电台、电视台。另外,有些媒体虽然不是官办媒体,但办得非常好,影响非常大,我们也应发挥这些媒体的功用,广泛传播河南人群像。
参考文献:
新华社北京10月25日电.关于深化文化体制改革若干重大问题的决定[N].人民日报,2011-10-26.
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务院. 国务院关于支持河南省加快建设中原经济区的指导意见[N].河南日报,2011-10-09.
[4]平萍.卢展工在河南进京务工人员座谈会上盛赞:普普通通河南人 踏踏实实河南人 不畏艰难河南人 侠肝义胆河南人[N].河南日报,20源于:初中英语论文www.618jyw.com
10-03-05.
[5]平萍,张建新. 卢展工在河南进京务工人员座谈会上盛赞:河南人的奉献 河南人的形象 河南人的精神 河南人的追求 [N].河南日报,2011-03-04.
责编:思源
相关文章
推荐阅读

 发表评论

共有3000条评论 快来参与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