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论你不哲学课教学,“想说爱你不容易”

更新时间:2024-01-25 点赞:14630 浏览:60454 作者:用户投稿原创标记本站原创

哲学充满着神奇和智慧,千百年来人们崇尚哲学,热爱哲学,孜孜以求地追寻着智慧和真理。然而,受年龄、生活阅历等各种因素的制约和影响,在高中生眼中,他们觉得哲学似乎就代表着神秘、抽象和空谈,那么多的哲学原理和观点是那样的抽象化、理论化,那样的繁琐复杂,令人昏昏欲睡。这也往往让我们一些老师感到头痛,老师在课堂上讲了不少,最后问学生“听明白了没有?”学生一脸茫然地摇摇头,多么让人丧气的一幕啊。出现这种现象原因是多方面的,笔者认为主要有以下几方面原因:

一、哲学教材内容的编写还有不尽人意之处,还有待完善。

新课程《生活与哲学》模块的编写坚持“三贴近”,注重启发式教学,注重实用性、实践性,着眼于学生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的培养,在内容和编写体例上变化较大,它的面更广,而且有一定的跨度,对比旧教材是有了很大的进步。但也存在一些值得商榷的问题。例如对于意识外延和本质的阐述过于理论化,学生较难以理解,教师也难以进行解释;再如关于内外因的辩证关系问题,新教材只是在综合探究中提了一句,“在分析事物的发展原因时,我们要着重抓住事物的内部矛盾(内因),又不忽视事物发展的外部矛盾(外因)”。等等。这都会对我们老师和学生来带来困难,教学中如何把握好“度”就不那么容易了,如果对教材内容进行拓展,多补充一些,学生对知识及原理的理解和掌握可能会更容易些,但这会增加学生的负担,同时由于知识点多、原理多、课时又紧张,在实际教学过程中也难以实施;如果不稍加拓展,则部分学生学起来有如囫囵吞枣,理解不够深入,更谈不上知识的运用了。
第二,教师对哲学特别是马克思主义哲学方面的书籍阅读不够,对哲学知识的掌握有限,这是制约哲学课教学的瓶颈。
现在不少老师面对高考压力和各种社会压力,疲于奔命,用于阅读哲学书籍和了解当前哲学发展的动态的时间越来越少,因此,在教学哲学中有时就会觉得捉襟见肘。我们不能要求每位中学政治老师都成为哲学家,但每位负责任的教师都应该花一些功夫阅读有关的书籍,多思考有关哲学方面的命题,多了解当前哲学发展的动态,只有把自己武装得更强大,这才能适应哲学课程教学的需要。
学习哲学课程是帮助学生逐步形成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形成良好思想道德品质的主要途径。但是由于哲学观点和哲学原理本身理论性强,逻辑性严密,比较抽象,教学过程中学生易感到抽象难懂,枯燥无味,因而,搞好哲学课的教与学,对老师和学生来说都是一种考验,“想说爱你不容易”!通过学习同行开设的公开课、观摩课等,结合自己的教学实践,我也尝试了一些方法,尽力提高教学的实效:

一、开好门,引好路,唤起学生的求知。

哲学思想对学生人生的影响是深远持久的,老师要努力教好,学生要努力学好。“磨刀不误砍柴功”,每当我开始给学生进行《生活与哲学》模块的教学时,我总是会从那并不宽裕的课时中挤出一定的时间来介绍哲学的悠久历史,介绍著名的哲学家如柏拉图、亚里士多德、康德、黑格尔、马克思、恩格斯等,介绍哲学与生活的密切联系以及对人生的深远影响。这往往能达到令人意想不到的效果,绝大部分学生学习哲学的热情得以调动,对学习哲学充满了向往,在学生心中播撒下哲学智慧之花的种子。

二、精挑细选,用心“耕耘”,引导学生掌握哲学思想。

上好一堂课并不是很难,难的是要上好每一堂课。常言道:“亲其师,信其道”,“要给学生一杯水,教师要有一桶水。”这就要求我们教师在备课时要下苦功。教师在收集大量资料的基础上,既要钻研教材,吃透重难点,每个探究活动的设计意图,每个知识点的能级要求和教学深广度,又要探索教学方法,广泛搜集素材,深入浅出地阐明哲理。
课堂上,多运用平时搜集到的形象有趣的小故事、漫画、哲理寓言来教学,能帮助学生理解哲学原理,往往能收到事半功倍的效果。例如在学习“矛盾的普遍性和特殊性”时,可以运用“阿凡提染布的故事”让学生体会到矛盾普遍性寓于特殊性之中,并通过特殊性表现出来,没有特殊性就没有普遍性。“颜色”和“星期”都是矛盾的共性,存在于矛盾的个性中,即存在于具体的红、蓝、绿、黄、紫、黑、橙等色和星期一至星期天的这一共性之中。这样,学生更容易理解和把握这一知识。
第三,加强学生的课堂参与,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促使学生从原有的知识和经验中形成和获取新的知识。
在授课过程中,我不是简单地把知识直接呈现在学生面前,而是向学生提供一些案例、问题和情境,让学生自己去思考、去体验、去选择、去解决,在这一过程中让学生自己去判断是不是、能不能、该不该、值不值,让学生自己经历知识的生成过程,从中来了解、领悟马克思主义哲学的基本原理和基本方法。同时经常引导学生进行小组合作探究,加强对学生的哲学思维的训练和培养,引导学生在分析材料中掌握所学的哲学观点和原理,提高分析、归纳和概括能力。这样经过探究和自主学习生成的知识才能在学生的头脑中生根,成为对学生有用的知识。

四、联系实际,学以致用,让学生在运用中感悟哲学智慧的魅力。

哲学是一座充满着神奇和智慧的殿堂。但如果离开了生活实际,它就失去了生机和活力。我在教学过程中经常使用一些鲜活的现实材料,把时代精神带进哲学课堂,引导学生关注国家大事,关注社会生活,关注时展。每当教完某个板块,我都会用一节或二节课的时间让学生用哲学的原理来分析实际。有时是单元后面的综合探究,有时是自己创设社会热点、生活事例等情景,然后把学生分成小组进行交流,讨论,通过学生的合作探究,激发他们思维,使他们在分析的过程中思想碰撞出智慧的火花,真正做到学有所用,学以致用,而不会感到哲学离生活很遥远,真正感受到源于:论文要求www.618jyw.com
生活处处有哲学,这也是学哲学的真正意义所在。

五、概括总结,及时梳理,让学生明确哲学知识体系,构建哲学知识网络。

学生在学习哲学知识时,往往会觉得零乱无头绪,因此,我在教学过程中重视对知识的概括及梳理,经常在完成某部分教学内容后,停下来对所教的知识进行及时的梳理,使于学生及时掌握知识。我跟学生打了个比方,好比说家里买了个书柜要让你存放书籍,这个书柜里有好几个小柜子,你就必须把自己的书分门别类放进去,这才方便以后查找。学习和掌握哲学原理也应如此。
教无定法,教师在教学实践中只要细心,是能探索并掌握一套适合自己适合学生的教学方法。以上的几点仅仅是我在哲学模块教学中所思和所得,我也认识到在以后的教学工作中,还会有许多新情况,新问题不断出现,还需要不断学习,不断提高自己的业务水平,才能适应新课程教学的要求。
相关文章
推荐阅读

 发表评论

共有3000条评论 快来参与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