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议汩汩让你真情汩汩流淌

更新时间:2024-03-04 点赞:8146 浏览:32378 作者:用户投稿原创标记本站原创

摘要:现在学生作文中普遍存在“寡情”或“滥情”的现象,教师要指导学生学会在识得写作对象的前提下认真感悟和体会,学会做一个具有公民意识的有情之人,引导学生常怀美好之心、欣赏之心和悯恕之心,对生活多观察、勤体悟,激励他们努力地将自己的情感融入作文中,真正做到让真情实感从笔端汩汩流淌出来。
关键词:写作;体悟;情感深度;人文情怀
什么样的作文才是好作文?什么样的作文才能得高分?如何才能使作文从如山的高考作文中脱颖而出?对此,某教授曾建议考生在高考文体中多采用记叙文,他说:“相较于议论文体,记叙文比较容易写出个性,写出真情实感。”
写作,其实就是表达自己真实的情感或看法。从阅卷者的角度来说,富有真情实感的文章更容易打动人。这就要求我们学生的作文能够多些真情,多些实感。

一、识得对象,用心体悟

真情实感从哪里来?它来自生活的观察、体验,来自生命的感受和体悟。叶圣陶曾说过:“如果你平时没有识得人物,在铺开稿纸提起笔杆的时候必然不会有这种种功夫,哪怕你想得心血枯了,头发白了,也必然不会有。所谓识得人物原是要去‘识’的,‘识’是实实在在的经验,一点一滴的经验,不是凭空‘想’出来的。有了经验,就自然能形容某人的形貌神态,自然能觉察某一言语行动最足以见出他的心思情性,自然能见出他在某一环境中内心外表的整个生活。”写人如此,写物如此,写事亦如此。如果李密没有与祖母相依为命的生活经历,怎么能够反复陈说并最终打动晋武帝,让晋武帝改变主张?如果雨果没有对生活细致入微的观察,怎么能够于“一滴眼泪”中看出人性的光辉?
可见,要写好文章,首先要走近写作的对象,去识得写作对象,去观察、去感悟,才有可能写出真情实感的文字,才能打动自己进而打动他人。所以,平常的教学中要多引导多鼓励学生关注身边的人和事物,观察他们的特点,认真地感悟和体会。

二、融入真情,以情感人

记叙文写得是否成功,很大程度上要依赖于对记叙对象的情感深度。苏童在《哪一只小鸟先飞出来》中这样写道:“另外一点容易被忽略的是你对记叙对象的情感深度。以情感人是永不过时的写作法则,要努力地把你的情感融进文字之中。胡适的《我的母亲》,语言虽平实简易,字里行间却饱含着对母亲的热爱和崇敬;老舍在《想北平》中把自己对北平深沉的爱融入他描写的一花一草之中;《我心归去》中韩少功身在风雅富贵之邦的法国,心却无时无刻不想着贫瘠而脏乱的故土。他们都把对故土的浓烈的爱融进文字之中,让我们真切地感受到游子对于故土的那种割不断的情思。这些情感实实在在,写出来就真挚而感人。对学生来说,每天和家长、老师、同学在一起,包围着他们的有亲情、友情以及师生情。这些情感都是真实存在的,作文中只是需要把这些真实的情感用文字恰当地表现出来,无需掩饰,无需修饰,就足以打动人。
不忽略对记叙对象的情感深度,写出真情实感不是写作的小技巧,而是显示生命质量的大问题。林清玄在《莲花香片》中写道:“在我们的生命里不也有许多香片吗?一片一片又一片,对粗糙的人,飞入芦花都不见;对细腻的人,如好雪片片,每一片落下来,都滋润了我的心。”他认为生活中要怀着欣赏之心,这样才能体会到生命中的“香片”,学生的写作亦如此。我们要克服对于生活的冷漠,常怀美好之心、欣赏之心和悯恕之心,经常地有所发现、有所感动,在这样的观察、思考和表达中陶冶情操,实现精神追求,写出的文章才能以真情实感打动人。

三、人文情怀,公民意识

表达真情实感首先要考虑你的这个自我是否有价值,是否有人文情怀。如果被狭小的自我蒙住了双眼,沉溺在个人的情感天地之中,写出来的东西,是对自己的不负责,也是对读者的不尊重。前人留下的那些浸着血泪的爱国诗篇,秉笔直书的史传,与旧世界决裂的宣言,无一不是跳出狭小的自我,出于高尚的情操和坚定的信念。司马迁的“人固有一死,或重于泰山,或轻于鸿毛,用之所趋异也”,杜甫的“安得广厦千万间,大庇天下寒士俱欢颜”,顾炎武的“天下兴亡,匹夫有责”,鲁迅在《药》中对寂寞而死的夏瑜表现出的敬仰,艾青在《北方》中流露出的对悲哀的北国深沉的爱恋,丰子恺在《送考》中对赶考孩子的同情与无奈等等,或是歌唱生命,或是悲天悯人,或是敬重善良,作者的笔端总是流淌着对社会、对人生的真情关注,有着鲜明的爱与憎。作为学生,也必须具备这样的人文情怀。
同时,学生的写作还应有公民意识。写作的公民意识要求我们有高度的社会责任感。高中生的写作要关注社会上的重大事件,表现重大的社会主题,但更要注重从身边的普通人和日常生活入手,关注社会,关注人生与人性,从而逐步增强自己的社会责任感,从自我的狭隘中解放出来,做一个大写的人。如2010年作文《绿色生活》中有一位优秀考生写道:“人们开始关注自己生活的绿色,意识到工业和科技不是生活的全部,只有护卫好生活中的绿色,才能得自然之理,发展科技和工业!追求绿色生活,是祖先遗传下来的天然基因的爆发。人与自然和谐相处,才是最美好的生活状态,我们从猿到人,又从“人”到“猿”……”考生关注社会,关注自然,追问“绿色生活”的本源,即人类能否回归自然?从猿与人的历史发展与悖反之中,触及人类生活的根本问题,时见意趣,时见慧解。可见首先得做一个大写的人,才能有难得的大思路,跳出自我狭隘的圈套,才能写出大写的文章。
总之,多一些对生活的观察和体悟,常怀一颗美好之心、欣赏之心和悯恕之心,做一个具有公民意识的有情之人,关注社会、关注源于:论文格式标准www.618jyw.com
人生,我们何愁写不出充满真情实感的文章?
(作者单位 江苏省宿迁中学)
相关文章
推荐阅读

 发表评论

共有3000条评论 快来参与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