谈述诗歌散文中国古代诗歌散文欣赏优点与不足

更新时间:2024-04-13 点赞:12247 浏览:47588 作者:用户投稿原创标记本站原创

一、新教材的优点

新课改以来,我们发现新教材和老教材相比,有许多它的优点。

1.编排更加合理

把全书分成六个单元,诗歌、散文各三单元,这和以前诗歌、散文零散分布在各册中相比,有助于认识诗歌和散文各自的文体特
征。而诗歌和散文后面的“中国古代诗歌发展概述”和“中国古代散文发展概述”又能使我们通过学习文学史的相关知识介绍,将已学过的作家作品串连起来,获得对古代诗歌和散文发展概况的系统知识。

2.抓住中心,目标明确

对于诗歌,从探究诗歌的旨意、诗歌的意境、诗歌的声韵三方面入手,一个方面一个单元,层层深入,由浅入深;对于散文则从理解散文的形象性,把握散文的逻辑性和抒情性,体会散文的灵活性和趣味性三方面入手。这样能够从大处抓住与这两种文体本质性情有关的主要之点,避免过繁过细,有助于初学者掌握运用。

3.注重学生体验,减轻教学负担,充分体现新课改精神

每一单元开头都安排有“赏析指导”,介绍相关知识和鉴赏方法。接下来的“赏析示例”,为我们提供了参考借鉴的范例。之后,还有“自主赏析”“探究、讨论”,便于学生发挥主观能动性,将所学的方法用到实处。最后还有“推荐作品”,作为课堂延伸,帮助同学们拓展知识面。

二、新教材的不足

但在实际教学中,我发现这套教材同样也有许多的不足。

1.未能区别对待现代散文和文言散文

现代散文,把重点只放在形象性、逻辑性、抒情性、灵活性和趣味性上尚可。可文言散文却不可。因为这样会导致学考分离。对于古代诗文,高考考纲对我们的要求是能读懂浅易的古代诗文,包括理解、分析综合、鉴赏评价。这是对诗歌和散文的总体要求,但对于散文,在高考实际操作中主要是理解。具体体现在试题中那就是对实词、虚词、句式等的掌握程度,简单一点说那就是翻译。源于:论文格式模板下载www.618jyw.com
如果哪个学生能准确地翻译材料,我想其后的试题对于他来说就易如反掌了。反之,连意思都搞不懂,又何谈形象性、逻辑性、抒情性、灵活性和趣味性呢?再说,考纲说的是能读懂浅易的文言文,但在实际中,考试中的文言散文材料难度日益加深,有向专业化靠拢的趋势。在这种情形下,还用欣赏现代文阅读的方法来欣赏,恐怕只会是空中楼阁,曲高和寡。
所以,对于文言散文,首先是翻译,解决重点实词、虚词、句式和词类活用现象。然后,有条件的话再欣赏那些“性”。如果实在欣赏不了,也没关系,毕竟我们还没有那种经历,等有了那种经历也就自然能欣赏了。例如,对《祭十二郎文》的欣赏,尽管教参中说“读韩退之《祭十二郎文》而不堕泪者,其人必不友”,但实际教学中,学生大部分都没有那种生离死别的经历,所以也就不能体会作者那种内疚、自责交织在一起的深深的痛。等长大以后有了类似经历,我想其表现出来的情感也会大同小异吧!

2.习题设置不够科学

新教材习题设置不多,但这不多的习题却存在偏离中心,让人无所适从的尴尬。例如,第二单元的重点是景和情的关系,按道理,题目的设置也应围绕这个中心,但事实上并非如此。在《梦游天姥吟留别》中设置了如下习题:(1)背诵这首诗,解释下列诗句中加点的字的意思。(具体内容略)(2)李白是用什么手法表现天姥山的雄奇和高大的?结尾说“唯觉时之枕席,失向来之烟霞”,这反映了李白怎样的人生态度?(3)诗的结句“安能摧眉折腰事权贵,使我不得开心颜”,反映了诗人的什么性格?历来评家都认为这两句是全诗的“诗眼”,试结合全篇内容谈谈你对这种说法的理解。(4)请将此诗与李贺的《梦天》进行比较,分析两诗在主题和意境上的差异。仔细分析一下,我们发现,除了最后一个问题围绕中心之外,前面的题目和老教材没多大区别,既在字词上设题,又在手法、主题和诗歌内容上设题。可谓包罗万象,面面俱到。那是不是说这些就不重要呢?当然重要,可是这样一来就没有了重点,任何一篇课文都可以从这些角度欣赏,这就偏离了编排这本书的主旨了。

3.课文的选择未能考虑到实际教学的操作性

例如,第四单元选了一篇《庖丁解牛》,目的是通过寓言借故事喻义来体现本单元的教学重点“创造形象,诗文有别”,进而欣赏形象性。不能说《庖丁解牛》这寓言不好,这课文本身不错,但作为形象性来欣赏,我觉得不是十分合适。因为,此文的重点应在后面“善哉!吾闻庖丁之言,得养生焉。”养生之道才是课文的主旨。再说,我们如果不通过借助资料是很难理解这里提到的“道”的。即使借助资料了,有时都觉得这个“道”有点牵强。所以,如果要选的话可以选择一些易懂的,主旨明确的。其实,我认为在欣赏散文的形象性的时候,既选择人物传记、游记,又选择寓言和说理性的议论文,这本身就显得繁杂。比如,《阿房宫赋》,说它是说理的形象性,在实际教学中,我试着找寻它的形象性,结果除了文中的比喻句具有形象性外,实在找不出还有什么。可反过来想,比喻哪有不形象的呢?所以,在实际教学中大多数老师都放在赋的特点、手法和字词教学上,绕了一圈又回到传统的教学上了。
作为一线教师,本人非常支持新课改,但希望编者在编排教材的时候,多考虑一线教师的教学及选材的可操作性,而不是只考虑作品本身的优秀。要知道,天上的月亮虽然很美,但我们只能望月
兴叹!
(作者单位 江西省赣州市石城县石城中学)
相关文章
推荐阅读

 发表评论

共有3000条评论 快来参与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