探索合作办学“政校企外”四方合作办学体制构建与实践要求

更新时间:2024-01-19 点赞:8451 浏览:25756 作者:用户投稿原创标记本站原创

源于:本科www.618jyw.com
[提要]文章通过对国内外职业教育开展校企合作过程中有关政府政策支持问题进行研究,整理和总结了国家中高职示范校建设和国家骨干高职院校建设过程中,不同地方政府政策支持的做法及其对职业教育发展的影响,分析了目前海南职业教育校企合作现状,找出制约海南省职业教育校企合作发展的矛盾焦点与现实困难,从政府政策层面探讨了可行的解决思路和具体的办法措施,为海南省政府出台支持职业教育领域校企合作发展的政策举措提供科学、合理、有效、操作性强的技术支持和理论依据。
[关键词]办学体制 政校企外 骨干院校 高职教育
[作者简介]张志坚(1962- ),男,海南东方人,海南经贸职业技术学院党委书记,副研究员,研究方向为高等职业教育、高校思想政治教育。(海南 海口 571127)
[课题项目]本文系海南省教育厅教育教学改革类重点项目“关于推动校企合作促进海南职业教育发展的相关政策研究”的阶段性成果。(课题编号:Hjsk2012-102)
[]A [文章编号]1004-3985(2013)06-0030-02
2010年7月,《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年)》发布。此次教育改革的一项重要任务就是深化教育体制改革,做好顶层设计。对职业教育而言,就是建立多元办学机制,形成“政府主导、行业指导、企业参与”的办学机制。在此背景下,2010年12月,海南经贸职业技术学院被教育部和财政部纳入全国100所国家骨干高职院校建设行列。在成为40所首批启动建设的院校之一后,面临的最大难题就是如何创新办学体制机制,推动教育教学改革,提高人才培养质量。学院明确提出:组建由政府主导、学校负责、企业参与、国际合作的合作办学理事会,形成“人才共育、资源共用、风险共担、成果共享”的政校企外四方合作办学的有效机制。

一、“政校企外”四方合作办学体制的利益驱动

“政校企外”四方合作办学体制的核心内涵就是建立多元化的办学机制。多元的主体包括政府、行业、企业、社会各个方面,既不是单独的政府办学也不是完全的行业企业办学,并且要在制度设计上激励多种形式办学主体的积极性。要形成多元的办学主体和有效的办学机制,最关键问题就是要建立利益驱动机制,寻找各方利益交点。
1.政府方面。第一,推动职业教育发展是促进经济社会发展的必然要求。2009年12月,海南国际旅游岛建设上升为国家战略,意味着海南必须要加快经济发展方式转变,其关键就是要实行“两个转型”和“两个升级”。“两个转型”即产业结构和产品结构的转型以及就业结构和劳动力结构的转型;“两个升级”即产业升级和劳动力素质升级。要实现这两个转型和升级,都离不开职业教育的发展和质量的提高。因此,就政府层面,必须将职业教育的发展改革与当地经济社会发展紧紧结合,统筹规划,协调发展。
第二,推动职业教育发展是政府职能部门的职责所在。当前我国教育职业由于缺少制度规范、缺少财力保障、缺少政策引导、缺少机制配套、缺少体系建设等原因,导致职业教育面临社会需求旺盛与有效供给不足之间的矛盾、规模能力提升与质量结构不尽合理之间的矛盾、就业能力提升与社会吸引力不强之间的矛盾、强调大力发展与体系体制机制创新不足之间的矛盾、公平教育目标与政府责任缺位之间的矛盾。要解决上述问题与矛盾,政府就必须要切实履行好发展职业教育的职责。
2.学校方面。第一,有利于培养符合市场及企业需要的职业人才。对职业院校而言,其培养出来的人才质量是否得到市场和企业的认可是衡量其办学成效的重要标准。只有行业企业的全过程参与,包括培养方案制订、教材编写、实习基地建设、实践教学实施等,才能使职业教育培养更符合行业产业的发展需求,学生的知能结构更符合职业岗位的实际需要。第二,有利于培养学生良好的职业素养与职业道德。这是职业教育的核心内涵及主要特征所决定的。多元化办学最大的作用就是把学生当作“准职业人”来培养,充分利用社会、企业的职场环境,在历练岗位技能的同时,通过企业文化、职业操守的感染浸润以更好地培养学生的职业素养与道德。第三,有利于开拓办学空间和整合教育教学资源。在构建“政校企外”四方合作办学理事会过程当中,学校通过与企业开展校企合作,可以充分利用企业的资源来弥补教育教学资源的不足,尤其是实践教学设施的不足。同时,还可以通过理事会的平台,来吸引社会各界对职业教育改革与发展给予必要的支持和帮助。第四,有利于提升社会服务能力。开展多方合作办学,学院可以在培养人才的同时,充分发挥自身优势,与企业开展横向课题研究,为社会和企业提供各类技能培训、管理咨询、项目策划等,不断拓展服务社会的领域,强化服务社会的能力,更好发挥高职教育引领作用。
3.企业行业方面。第一,有利于企业降低发展过程的人力资源成本。行业企业参与职业教育发展的内在需求和根本利益,关键是可以有效降低企业发展过程的人力资源成本。第二,有利于企业传播企业文化和精神。企业在参与人才培养过程当中,将其企业文化和精神融入到教育教学全程,有效解决企业的人才资源管理和员工稳定问题。第三,有利于企业提高社会影响力和树立品牌。企业参与和支持地方职业教育的发展,除了其有实现自身利益的目的外,还要主动地承担起一定的社会责任。第四,有利于企业解决高素质职业人才缺乏的问题。高素质职业人才的缺乏是未来我国企业无法回避的问题。企业参与职业教育是应对未来高素质劳动力供给不足的严峻形势、加强人才培养储备的远见之举。正因如此,海南经贸职业技术学院在组建“政校企外”四方合作办学理事会时,就明确提出学院要优先向参与理事会建设的企业提供优质的毕业生,为企业建设发展提供人力资源保障。
4.国外教育机构方面。开展国际合作办学,促进人才培养与国际接轨,这是我国职业教育发展的必然趋势,也是国际教育机构提升自身品牌和影响力的内在需求。同时,还可以达到传播文化的作用。

二、“政校企外”四方合作办学体制的具体举措

海南经贸职业技术学院深化办学体制机制改革创新的基本思路是:在政府的指导与支持下,组建由政府主导、学院负责、企业参与、国际合作的合作办学理事会,形成“人才共育、资源共用、风险共担、成果共享”的“政、校、企、外”紧密型多方合作办学长效机制。
1.以“政校企外”四方合作办学理事会为平台,深化人才培养合作力度。第一,转变政府职业教育工作机制,为人才培养寻求政策支持。一是邀请政府相关职能部门选派代表作为合作办学理事会理事,对学校体制机制改革、教育教学改革及人才培养进行宏观政策指导。发挥政府的主导作用,争取在办学体制、招生制度、国际交流、实习实训基地建设、人事制度改革等方面得到政府政策上的支持以及在办学经费配套方面的经济支持。二是学院通过充分的调查研究,以期能够争取政府制定有利于学院建设的政策措施,出台鼓励企业接受学生实训实习的税收优惠及补贴政策,完善就业准入政策,加大企业参加职业教育、教学改革、教学管理的补贴激励;建立职业教育返税制度,把企业接受职业院校专业教师挂职、学生实习以及吸纳毕业生就业等作为享受优惠政策的重要依据。三是转变政府职业教育的工作机制,尤其是职业教育的行政管理观念,发挥“主导者、保障者、服务者”的作用。
第二,建立校企合作平台,深化校企合作力度。一是建立利益驱动机制。学院为企业输送高素质职业人才,提供培训服务、技术支持等,企业则吸纳学院毕业生、提供实训实习基地、参与教学方案制订等。2010年,学院与海口旅游投资控股集团等地方龙头企业签定战略合作协议,在人才培养、员工培训、技能鉴定等方面展开合作。二是加强校企合作制度建设,形成风险共担机制。如何保护学校与学生的合法权益,同时又能提高企业参与到职业教育的积极性。从2010年开始,学院针对学生到企业实习实训、专业教师到企业挂职锻炼、企业委托学校培训员工等校企合作的重要事项研究、制定并出台相关制度,明确双方权利、责任和义务。
第三,加强国际合作与交流,为教育教学改革开拓国际视野。通过引进国外优质教育资源,借鉴国外现代的教育理念、课程体系、教材内容、教学方法等,提高人才培养质量。成立国际学院,大力开展国际合作办学。从2010年起,在加强和巩固与韩国、俄罗斯、丹麦等国的合作基础上,学院重点与美国、英国、德国等发达国家建立起紧密型的国际交流与合作办学机制,并以应用外语系与旅游管理系为基础,整合教育教学资源,积极筹建国际学院,按照国际行业标准和职业要求,着力培养海南国际旅游岛建设紧缺的和新兴产业发展所需的职业人才。
2.以专业建设指导委员会为依托,实现人才共育共享。第一,以市场需求为导向,优化专业结构和部署。一是及时跟踪市场需求的变化,主动适应区域、行业经济和社会发展的需要,有针对性地调整和设置专业。建立以重点专业为龙头、相关专业为支撑的专业群,增强学生的就业能力,深化校企合作、工学结合的人才培养模式,促进专业建设科学化、规范化,充分发挥专业建设在人才培养工作中的重要作用。二是邀请政府代表、企业代表及国内外专家对人才培养目标、人才培养模式、专业设置调整进行把脉。同时,召开专业咨询论证会,了解社会行业对专业设置、人才培养模式、课程设置、教学实践、教学改革等方面的意见和建议。
第二,以企业需求为导向,全面培养“准职业人”。一是以企业行为规范为准则,严格按照“准职业人”的标准来培养学生。在校内实训课堂上,着重培养学生团队协作精神、协调沟通能力、动手操作能力以及良好的执行能力等,从而提高学生的职业能力。二是以企业价值观念为标杆,大力推进校园职业情境文化建设,积极拓展学生职业岗位认知培养的途径,培育职业情怀。在校外实习实训基地顶岗实习时,不仅要求学生掌握岗位技能,帮助学生深刻理解企业价值观念,培养爱岗敬业的精神。同时,以企业社会责任为要求,培养职业道德。在校园文化建设上,重视植入企业的价值观念、企业精神、经营理念和行为准则,尤其是世界500强企业的优秀文化。
3.建立校内校外“双导师”制度,加强教育教学改革。第一,修内功,建立校内专业指导师制。从各专业骨干教师当中挑选专业背景深厚、行业知识丰富,并熟悉专业就业工作的优秀教师担任校内专业导师。以班级为单位,在3年内,跟踪了解学生专业知识和技能掌握情况,协助他们制定科学、持续、全面的职业生涯规划,有针对性地学习专业技能,了解行业企业的发展需求。在创业就业方面予以跟踪指导,随时提供服务。
第二,引外力,建立校外实习实训导师制。通过推行校外实习实训基地课堂化,建立起现代学徒制,为每一位学生选配一名企业人员作为工作实践导师,帮助其尽快进入岗位角色和掌握岗位技能。2008年,学院在海南省高校中率先实行校外职业发展导师制度,聘请海南重点企业、知名企业成功人士担任学生的校外职业发展导师,并邀请他们定期到校举办专题讲座或召开座谈会,面对面为学生提供职业生涯规划指导。目前,学院至少已聘请50名校外职业发展导师,在未来三年国家骨干高职院校建设期,力争实现各专业、各年级全覆盖。
4.举办各类企业冠名人才培养班,建立校企合作育人长效机制。第

一、以企业需求为导向摘自:写毕业论文经典的网站www.618jyw.com

,开展人才培养工作。2011年9月,学院与海南光明会计人才优配管理有限公司合作举办“光明会计班”。未来3年,海南光明会计人才优配管理有限公司将投入资金用于教师教改补贴、学生奖学金、班级活动及管理经费等,并为该班学生选配行业企业能手和优秀管理人才作为教师和校外职业发展导师,已展现校企合作的良好成效。
第二,提高合作企业的层次,着重与行业龙头企业开展合作。一是面向国内外知名企业开展合作,努力实现校企人才共享、设备共享、技术共享、文化互补、管理互通,促进校企深度合作,提升学院办学基础能力。二是通过引企进校,积极建设校内生产性实训基地,采取学校提供场地和管理,企业提供设备和技术的校企合作模式,形成生产型实训。同时充分发挥专业教师的技术特长,积极推进校企产学研结合,主动为中小企业提供技术开发、应用和推广服务。积极为中小企业开展职工培训。通过校企合作,搭建企业文化融入学院的平台,使学生在校园就能受到企业文化的熏陶,学院在校内设立“企业文化长廊”,让学生感受企业的经营生产及管理理念。

三、“政校企外”四方合作办学体制的几点思考

建立“政校企外”四方合作办学体制,其核心内涵是实现办学主体多元化,但这是一项复杂而系统的工程。在此,笔者作为学院负责人,在推动这项工作的过程当中,有以下几点思考:
一是目前行业、企业、科研机构充分参与职业教育办学过程的程度还不够。要尽快从当前主要依靠政府行政手段推进职业教育,转变为依靠校企合作制度、产教对话机制等法律制度、体制机制和行政管理等多种资源、多种形式,全社会协同推进职业教育健康协调持续发展的观念。
二是在推动校企合作过程当中,要提高合作企业的层次。学校在选择合作企业的时候,应该尽可能地与当地重点或龙头企业加强合作。以海南经贸职业技术学院为例,我们着重与海南国际旅游岛八大重点发展产业领域的龙头企业开展合作,面向国内外知名企业开展合作,努力实现校企人才共享、设备共享、技术共享、文化互补、管理互通,促进校企深度合作,提升学院办学基础能力。
三是职业教育的发展需要相应的政策和制度作保障。就海南的情况来看,在职业教育支撑产业发展、职业教育管理体制、职业教育行业指导、职业教育企业参与、现代职业学校制度、考试招生、督导评估、就业准入和投入保障等方面都还缺乏较为完善的政策和制度,应引起各方关注,政府部门尤应加强研究与制定,为职业教育发展提供良好的政策环境。
[参考文献]
[1]陈解放.“产学研结合”与“工学结合”解读[J].中国高教研究,2006(12).
[2]丁金昌,童卫军.关于高职教育推进“校企合作、工学结合”的再认识[J].高等教育研究,2008(6).
[3]胡艳曦,曹立生,刘永红.我国高等职业教育校企合作的瓶颈及对策研究[J].高教探索,2009(1).
[4]汤生玲.我国职业教育办学体制的探讨[J].职业技术教育,2009(1).
[5]吴勇,宋专茂.构建高职教育多元化合作办学体制[J].高教探索,2003(1).
[6]许士群,黄志纯.高职教育政行校企合作办学体制机制创新与实践——以盐城纺织职业技术学院为例[J].黑龙江高教研究,2011(12).
相关文章
推荐阅读

 发表评论

共有3000条评论 快来参与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