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析美术美术班教学中艺术个性发现和培养工作

更新时间:2024-02-05 点赞:27300 浏览:121711 作者:用户投稿原创标记本站原创

一、当前美术班专业教学中对艺术个性培养的忽视

由于升学的压力,许多爱好美术的、不爱好美术的孩子都背起了画夹,走上了学习美术的道路。为了满足他们学习美术的愿望,许多中学都尽可能地扩大美术班招生量,以期能取得更好的升学业绩。一个学校美术班的学生数少则二、三十人,多则四、五百人,美术特长生的培养由过去的师傅带徒弟式的传授,演变成今天大批量的集体教学。许多美术班学生的作品都呈现出其所共有的面貌,一个画室几十个学生的作品都如同出自一个学生之手,具有惊人的相似性,很难找到什么个性的存在。这是当前美术班专业教学中存在的普遍问题。

二、艺术个性对于美术生的重要性

大家知道,个性对于一件艺术品来说是非常重要的,对于一个艺术家来说更是非常重要的。艺术最可贵的是富有特色的创造,而这种富有特色的创造发展到一定层次则是艺术家个性的自然流露。许多大师的作品个性面貌异常鲜明,不用署名也能一眼认出是谁的作品。梵·高的作品热烈奔放,米莱的作品朴实淳厚,拉斐尔的作品文雅秀丽,倪云林的作品平淡逸远,朱耷的作品凄冷孤傲。这是艺术家个性的直接流露,他们的个性也直接影响到其作品形式、技法、风格面貌的形成。
当然,我们不能期望所有学生将来都能成为美术家,他们中的绝大多数人都将成为普通的美术工作者。但是,我们有理由相信未来的美术家将产生于这一代年轻的美术爱好者之中,作为美术教师有责任去发现并保护好那些富有艺术天赋的学生所表现出来的艺术个性,并加以正确地引导和培养。对于大多数学生来说,个性同样不能被忽视,甚至被扼杀,因为他们将是服务于社会的美术工作者。这个时代是个性化的时代,即便是普通百姓的日常生活用品、服饰、家居装饰等也越来越多地追求个性化品味,这需要服务于大众的普通美术设计师们能提供个性化的设计。所以,作为美术教师,同样应关注这些未来普通的美术设计师艺术启蒙时期的个性保护和培养。

三、美术初学者艺术个性的呈现形式及其艺术个性泯灭的原因

一个启蒙老师给一群从来未经过训练的美术爱好者上第一节课的时候,这些孩子一开始便展露出了不同的艺术个性,这些个性一开始往往是以所谓的“缺点”的方式呈现的。那些偏爱直觉、不拘细节的、标新立异的则有可能发展成奔放、强烈、抒彩很浓的风格,和德拉克洛瓦、梵·高一脉相承。对于美术初学者呈现出的复杂的艺术个性,一般的美术教师的通常做法是对之予以纠正,将其拉入到教师所认为的正确轨道中。这样学生作品之间的个性差异便被割除掉了,而进入了教师为他们设定的同一模子中,这个教师所培养出的学生便具有相同的面貌。这种削足适履的教学方法不符合因材施教的原则,也不符合艺术上百花齐放的方针,扼杀了学生的艺术个性。

四、艺术个性的发现、保护和培养

也许有人会说,在学习艺术的初始阶段,不应发展什么艺术个性,打好基础就行了。其实事实并非如此,个性对于一个艺术源于:论文 格式www.618jyw.com
人才来说,犹如一粒天生的种子,这个人艺术成长的过程就是这粒种子发芽、成长、壮大的过程,最后形成了风格。这个品种的种子再发展也不会变成那个品种的苗子,艺术家从来都不是被教育出来的,梵·高再教育也成不了拉斐尔。这一点我们从对许多艺术家早期、成熟期和晚期的作品比较中便能发现,这些艺术家不同时期的作品虽然不同,但却有同一的个性贯通其中,只是这些个性从不显著、稚嫩,变得越来越清晰、显著、成熟、壮大起来,更加独具一格。这一点能给我们艺术教育者一些启示,让我们明白一些教授艺术学生的方法:(1)艺术个性不是被教育出来的,它是学艺者天生就有的,教师能做的仅仅是发现、尊重、善待、引导,并因材施教地提供与其个性成长相关的知识,作为其个性成长的营养,并施以不同的教法,作出不同的要求。(2)教师要分清需要教授的内容中,哪些是与学生成长有关的,需要针对不同的学生因材施教的,哪些是具有共性的知识、规律,要求所有学生必须掌握的。除了所有学生都要掌握的规律性的东西之外,其他的知识技法则可以由学生自由吸收,教师只需要将知识提供给他们,并作适当的引导,切不可定出统一的框框。对于那些人人都要掌握的规律性的东西,教师也不必采用灌输的方法,可以采用研究式教学方法,引导学生自己去探究总结。研究性教学方法有助于调动学生学习的主动性,面对客观物象,他们将会用自己富有个性的感觉和思维来进行分析、思考,而不是用一个模子来套。这样,他们所感觉到的和所思考的东西便有了一定的个性色彩。
学生艺术个性的培养对于其艺术的成长是非常重要的,应引起我们艺术教育者的重视,这其中还有许多科学性的东西有待我们去进一步探索。
(作者单位 江苏省常州市田家炳高中)
相关文章
推荐阅读

 发表评论

共有3000条评论 快来参与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