阐述综合性初中语文综合性学习教学对策中专

更新时间:2024-01-31 点赞:7384 浏览:24425 作者:用户投稿原创标记本站原创

摘 要:随着社会的发展和科学的进步以及新课改下国家对素质教育的大力提倡,力求让学生摆脱应试教育和应试课堂的传统性和死板性,随着如今教育的主流,成为思维活跃,创造力强,并且具备一定实践能力和自觉思考学习的新型四有人才。在初中任何一门科目上,教学方法都有了较大改善。由于语文科目本身理论性和记忆性较强,如果不能灵活教授,就很容易造成照本宣科,按部就班的模式。即教师“一言堂”,学生不停做源于:论文www.618jyw.com
笔记。语文综合性学习活动旨在提升学生语文素养,在培养学生自主探究学习能力的前提下,建立一个合作式学习模式。在紧扣语文的基础上,发散性地培养学生的主观能动性和思维敏捷性此法必定卓有成效。
关键词:初中语文 综合性学习 教学策略
虽然初中语文综合性学习教学策略被大力推崇,甚至成为时下的大势所趋,然而由于一些教师不能从根本上对综合性学习这一概念有个正确深刻的认识,或由于其受到专业技能素质上的局限,不能充分理解这一教学策略,最终造成这一提倡的形式化,违背其初衷。例如,有些老师将其与作文课等同;有的老师为了迎合学生兴趣,活跃课堂气氛,在课堂过程中过于重视游戏环节,导致教学效果的缺失。这样的现状在无声地呼吁着正确的语文综合性学习的教学策略。

一、融入课堂活动的同时紧扣“语文”

提倡在课堂中融入实践活动环节旨在促进师生之间的交流,体现课堂的互动性。这也是有别于传统教学模式的重点方面。在讲授过后让学生进行角色扮演,能够强化学生印象,用寓教于乐的形式让学生对理论有更好认知,并且强调参与性。然而这种参与性不应该只体现在学生身上,也应该体现在教师身上,这样才能体现师生的一体化和亲密.以《两小儿辩日》为例,教师可分别让学生扮演“小儿甲”和“小儿乙”要求这两人在对话时参照原文,但可转化为自己的话,适当加一些自己的感悟和理解。要转化为自己的话,首先要对古汉语的原文进行较为精准的翻译,并且还要融入自己的理解,这就对学生的思维能力,翻译能力以及对文字的组织能力都有着较高要求。成效显著地达到教学目的。老师可站在一旁充当旁白,协助学生,并且关注学生,在学生卡壳,无法继续时,予以简单的提示衔接,保证整个教学表演的关联性和完整性,启发学生的思考,使其思考不出现断层。

二、课中提出问题需有发散性

为了培养学生的合作学习能力,老师可先将学生分成死人或六人小组,并将优生和差生混搭,以形成“强带弱”的模式。同时老师提出的问题一定要具备科学性,可讨论性,和主观开放性。其答案一定不能是统一的。而且必须具备一定难度。让学生切实感觉到答案的得来不易从而加深印象,使其形成一个完整的思维模式,有一个完整的思考过程。老师提出的问题,一定要带有主观性,不能是那种稍微通过查资料,查阅书本或例题就能得出答案的问题。换而言之,倘若老师提出的问题不具有相当的科学性,“综合性学习”则会失去意义——到底还是回到了传统教学模式的圈子。[3]故而老师在问题的选择上一定要慎重考虑。这样可以培养学生的发散性思维,敦促其发挥主观能动性自觉思考。最后博取众长,让小组各个成员受益.例如,在学习乐府双壁之一的《木兰辞》时,老师可提出如下问题:“同学们,你们对木兰 “替父从军”的看法如何”。首先,这个问题本身带有辩证性。学生必然给出两个结果:(1)木兰本是闺中女儿,却不能过诗词歌赋,赏花扑蝶的生活,将青春献给塞外沙场,是当时那个连年战乱的牺牲品,万分不值。(2)木兰乃巾帼英雄,忠孝两全,免去了年老体衰父亲的兵役之苦。这样就可以引起小组中的热烈讨论,让课堂气氛达到。

三、课前预习活动也需在紧扣语文的基础上“发散”

课前预习能让学生做到“心中有数”,从而能使所学知识更快吸收,同时也可减轻老师的劳动强度。例如,在给学生讲解裴多菲的《我愿是急流》时,可要求学生收集与水域有关的成语,例如“激流勇进,溪水潺潺”等,也可要求学生画出自己心目中的“急流”。老师通过讲解,评选出与诗人笔下急流形象最为接近的作品,贴在教室的醒目位置。或者,老师还可要求学生根据《我愿是急流》的体裁结构仿写一段等等。或者,教师也可鼓励学生举手发言,当堂朗诵这首诗。或者,教师在讲解课文之前,可用音频模式给学生播放这首诗的朗诵,或播放一首与激流有关的歌曲,让学生处在身临其境,精神集中的状态,给接下来的教学活动创造便利。
四、结论
要在初中语文教学中深度融入“综合性学习”,其秘诀和关键点在于“紧扣语文,形散而神聚”。换而言之,无论在课前或课中,所提出的问题和所进行的实践活动都必须以培养学生语文能力为根本目的,收缩有度,在课堂气氛活跃的同时抓住学生的胃口。
参考文献:
胡志峰.语文综合性学习初探[J].阅读与鉴赏(教研版). 2006(10)
王艺.一本书的启示:《丰富教学模式》与语文综合性学习的比较[J]. 广东教育. 2005(03)
[3]罗生全.学校文化资本建设的现实选择[J].中国教育学刊;2010(01)5-6
[4]叶少玲.现代远程开放教育自主学习探讨[J].中国科技信息.2010(02)8-9
相关文章
推荐阅读

 发表评论

共有3000条评论 快来参与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