试析风景让生活成为学生作文无限风景技巧

更新时间:2024-03-13 点赞:6520 浏览:20795 作者:用户投稿原创标记本站原创

语文课标中对作文是这样要求的 :写作是运用语言文字进行表达和交流的重要方式。是认识世界、认识自我、进行创造性表述的过程。写作能力是语文素养的综合体现,写作教学应贴近学生实际,让学生易于动笔,乐于表达,应引导学生关注现实,热爱生活,表达真情实感。
这段表述为语文作文教学指明了方向。长期以来,我们的作文教学还处于一种相对封闭的状态,课堂是师生交流信息的唯一场所。在全球信息化的背景下,作文教学与其他学科的整合走进了语文教师的 视线,进入了作文教学的课堂,这种沟通课堂内外的整合性学习也走进了学生的学习生活。

一、 明确学科与作文整合的必要性,深入生活实际

提起作文,小学生都感到无话可写,因此,以整合为嵌入口、突破口,促使学生懂得作文应该写什么,因为整合过程中发生的事情,都是小学生亲眼所见、亲耳所闻、亲手所做的,他们感受深刻,体会真切,感到有话要写,有事想说,易于克服怕字当头的畏难情绪,让学生用自己的话去写,可以避免生搬硬套,胡编乱造等作文弊端,学生容易写出“合格+特色”的作文来,因此,学科与作文的整合可以为学生营造浓厚的写作气氛,调节学生的写作心态,唤起学生的写作。我让学生在学科的学习中发现平时没有留意的细节和不为人知道的事实,让学生潜下心来了解生活。比如,在自然课堂上学习了聚光镜的用途及做法,我就让学生对这一感兴趣的事情亲身实践一下,是怎么做的,太阳透过聚光镜后又有什么效果。在课堂上畅所欲言,大家都很有兴趣。让他们写,他们很乐意,因为他们都有动手的经历,写作这时对他们不是难事,都很愿意写。

二、了解作文与学科整合的广泛性,提供生活素材

叶圣陶先生说过:生活如泉液,文章如溪水,源泉丰富而不枯竭,溪水自然活泼地流过不停。广阔的生活都是作文的题材。学习《向往奥运》后,我把参加过奥运会的运动员请来和学生访谈,让学生提前查阅资料,再让学生当小记者、提问、记录,回家整理,既巩固了课本知识,又提高了学生的口头表达能力,更重要的是他自己参与了语文实践活动,觉得有东西可写。学习《詹天佑》,让学生仿照其中的一段“不怕困难,不怕嘲笑,詹天佑的说,做,想”,让学生联系生活中的实际,在平时的时候,你克服困难,是怎么想的,怎么做的,怎么说的,别人又是怎么做的,怎么想的,怎么说的,写一段话;学习《奇怪的大石头 》,让学生自己去会回忆生活中的发现;上完音乐课《竹舞》,让学生回忆课堂上的细节,写出自己观察到的,想到的,听到的。给他们这些生活的素材,是让他们有更多写作的储备。这些既是广泛生活的范畴,也是作文素材的源泉。

三、抓住作文与学科整合的开放性,挖掘生活钻矿

陶行知说过:“我们要解放小孩子的空间,让他们去接触大自然中的花草、树木、青山、绿水、日月、星辰及大自然中之士、农、工、商,三教九流,自由地对宇宙发问,与万物为友,并且向中外古今三百六十行学习。”这种开放式的教育更加适应于作文与其他学科之间的整合。因为作文的过程是为自己的思想意识寻求表达的过程,是观察生活、表达情感的过程,是学生“以我手写我心”的一种自然表露的过程。这种作文与其他学科之间的整合,使作文变得开放,变得“放眼青山皆苍翠”,“两山排闼送青来”。学习《走向生活》后,让学生自己组成采访小组,明确要采访的对象,列出采访提纲,作好记录。学生这样实践后,他们采访了学校的校长,原先教过他们的低年级的老师,他们自己喜欢的老师,家里的保姆,认识的医生、、公务员、大学教授、留美博士,通过对这些人物近距离的接触,让他们了解很多平时不为人知的东西,让孩子们也有了很多发自内心的感慨。这些,都成为了他们作文的表达对象。多形式的学科与作文整合,教给了学生观察的方法,培养了学生的探索精神,使学习学会了语言的表达方式,使视野变得开阔。美术课的整合,自然课的整合,音乐课的整合,体育课的整合,英语课的整合,数学课的整合,这些课程的内容是丰富多彩的,形式是多种多样的,课堂是生动活泼的,学生吸收的内容的全方位的,呈开放辐射状态,因而写出的内容也是开放性的。形式、内容、方法都具有开放性,也培养了学生开发的心态,使学生的作文也呈现一种多姿多彩、缤纷绚丽。

四、 落实作文与学科整合的有效性,让生活成为学生作文的无边风景

苏霍姆林斯基说过:兴趣是一种精细而淘气的东西,形象地说,是一支娇嫩的花朵,有千万条细小的根须在潮湿的土壤里不知疲倦地工作着,给它提供滋养。我们虽然看不见这些根须,但必须悉心保护他它们。因为失去了他们。生命和美就会凋谢。在作文教学中,兴趣的培养就是这样,只有让学生对作文有了浓烈的兴趣,才能使他们写好每一篇作文。整合的过程就是培养提高学生写作兴趣的过程,因为题材的广泛,内容的丰富,形式的多样,使学生乐于学,乐于写,实效很明显。这种既属于生活,融于生活,又来源于生活的写作内容让学生自己也融入生活,让生活的地平线始终吸引着他们,使无边的生活内容成为他们写作的背景,让作文成为根植于生活大地的水分充足、营养充沛的大树。
(1)作文训练融入课堂,依据课文内容,随机设题,随堂训练。人的应时思维或者写作灵感往往是一闪而过的。而每一篇课文又都是经典之作。而且,课堂的学习,研究相对要深入些,能够深层次地激发学生的思维,激发学生的创作灵感。此时,应该是学生作文的绝佳时机。这样就避免了让学生在课后去搜肠刮肚。例如在学习《我的四季》时,我让学生以“九月”或“秋”为中心,写一篇诗歌或300字左右的散文;在学《师说》时,我让学生写了“我的师生观”;在学“月是故乡明”这一版块的时候,我让学生以“乡路”写了一篇散文随笔;在学习“像山那样思考”这一版块的时候,我让学生写了命题作文“沉思的夜”等等。
(2)作文训练可以不限制学生作文的形式和思想感情的表达方式,不要人为地设置一些底线。学生的智慧、创造性往往会高于老师。设置了底线也许就束缚了学生的思维,打击了学生的创造性。在学《触龙说赵太后》这一课时,我让学生尝试围绕“沟通”来写一小段随笔。绝大多数学生写了沟通的意义、作用、技巧等等。而有一个女生的题目是《第一次亲密接触》,她写出了青年时代,少女与他人沟通时微妙的心理变化,面对高考,作为中学生的作文,也许在格调上我们会有所争论。但我不得不承认在自由的表述中学生表达得很真切细腻。
(3)随兴的、短平快的、娱乐式的作文训练。这一方式可以展现出我们瞬时的写作灵感,可以轻松愉快地写出自己的生活体验,可以快捷地体现出写作训练效果。中学时代,我比较讨厌写作。但写作老师却改变了我。记得上大学的第一年冬天,当地下了大雪。课上了一半,老师竟然把我们带摘自:毕业论文范文格式www.618jyw.com
到了纷飞的大雪中。我们玩得很快乐,体验得很真切。回到教室,大家的笔,好象一下子变得丰富多彩了。后来我自己做了老师才真的明白,这样的训练,目的是培养学生思维的敏捷性和感悟力。学生习惯了,一旦有了灵感,便会开始自我创作。
(4)让生活随笔正常化、自由化。
黎锦熙先生关于作文的看法是:①作文重于讲读;②改错先于审美;③日札优于作文。在作文训练中,绝大部分老师都喜欢让学生写作文。学生疲于奔命,老师怕改作文,改了效果也不大。近几年来,我热衷于让学生写随笔,即使是在课堂上,我也会因为文本的激发,突然停下与学生一起写随笔,再进行交流。发现效果倒还不错(也有人批评我课堂不完整,但我认为,写作的灵光消失了,也就没有写作兴趣了)。随笔,主观地说,也许就相当于黎锦熙先生所说的日札吧。
当然,有了自主表达意识的学生不一定就能写出好的文章来,能写出文章不等于能写好文章,所以,在作文教学的过程中,老师的指导作用还是至关重要的。
相关文章
推荐阅读

 发表评论

共有3000条评论 快来参与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