谈谈诗歌以诗歌为载体构建学生言语智慧学报

更新时间:2024-02-14 点赞:19672 浏览:84702 作者:用户投稿原创标记本站原创

本论文先阐述言语智慧的概念,即指学生对文学作品的语言有一定的敏感性,再通过一定的技巧去鉴赏、感受,继而能创造性地表达。笔者结合自己的诗歌教学实践从两个方面进行论述,一是在朗读中触发言语智慧;二是在品鉴中汲取言语智慧。
言语智慧就是指学生对文学作品的语言有一定的敏感性,再通过一定的技巧去鉴赏、感受,继而能创造性地表达。笔者觉得对于“言语智慧”这个概念的理解我们要抓住三个关键词:敏感、鉴赏、表达。下面就结合自己的课堂实践谈谈以诗歌为载体构建学生言语智慧的研究和实践。

一、在朗读中触发源于:毕业论文指导记录www.618jyw.com

言语智慧
构建学生的言语智慧首先要让学生对文学作品要有敏感度,因为“语感是一种语文修养,是在长期的规范的语言感受和语言运用中养成的一种带有浓厚经验色彩的比较直接迅速地感悟领会语言文字的能力”,有了语感才能触发学生的言语智慧。

(一)在读中体会音韵感

教师在指导朗读中要抓住音韵的平仄、节奏、停顿、重音、韵脚等特点,通过教师的范读、学生的朗读,充分感受诗歌的音韵美感。例如执教《我用残损的手掌》时,首先是配乐范读,并指导学生对诗歌中的“摸索、已、只是、该、蓬勃、力量、运、希望、永恒”等词重读;诗歌中柔美的部分如“春天,堤上繁花如锦幛/嫩柳枝折断有奇异的芬芳”,“江南的水田,你当年新生的禾草/是那么细,那么软”,“在那上面,我用残损的手掌轻抚/像恋人的柔发,婴孩手中乳”等诗句由女生读,而刚强部分如“我把全部的力量运在手掌/贴在上面,寄与爱和一切希望”,“因为只有那里是太阳,是春” 等诗句由男生读;再如“温暖,明朗,坚固而蓬勃生春”采用小组递进读,总之笔者指导学生紧抓诗歌的停顿、节奏、重音等特点,充分体会诗歌的音韵美,为深入感悟诗歌的内蕴打下基础。

(二)在读中体悟情味感

诗言志,教师要在读中触发学生的情味感,让学生的心靠近诗人的心,让学生的情感融进诗人的情感,我们要在读的训练中把握它理解它表现它。
例如执教李白的《行路难》时,笔者采用各种朗读方式由浅入深,循序渐进引导学生在朗读中体悟情味感。笔者先让全体学生初读诗歌,读准字音,找出重音,划出节奏,酝酿情感;译读,了解诗歌大意,为体悟诗人情感奠定基础;教师配乐范读,让学生讲讲对诗歌的初步感受;结合背景朗诵诗歌,进一步体会诗人情感,诗歌中““停”、“投”、“拔”、“顾”四个连续性动作的词要重读,体会诗人政治失意后心绪茫然、痛苦悲愤的心情;重复诵读“欲渡黄河冰塞川,将登太行雪满山”一句,体会诗人仕途的艰难,人生道路的曲折;用轻快语调读“闲来垂钓碧溪上,忽复沉舟梦日边”体会诗人表明自己对前途的希望;再通过叠读“行路难!行路难”发出诗人内心的苦闷和感叹;最后两句诗是李白诗歌浪漫主义色彩的精彩体现,创造出一个雄浑阔大的意象。

二、在品鉴中汲取言语智慧

诗歌的语言常常是凝练含蓄、耐人寻味的,读诗就得认真地咀嚼把握诗中的关键字眼,许多诗中都有一些特别值得重视的词,接下来重点论述动词和形容词在诗歌中的表现力。因为动词、形容词其表现力并不逊色,如果运用得当,能达到妙趣横生、摇曳多姿的艺术效果。
(一)动词
在鉴赏诗歌时,我们要重点关注动词。
例如:杜甫《茅屋为秋风所破歌》杜甫 第一节诗:八月秋高风怒号,卷我屋上三重茅。茅飞渡江洒江郊,高者挂罥长林梢,下者飘转沉塘坳。
引导学生解读诗的第一节时,笔者主要抓住诗中的动词,课堂中笔者采用改词法引导学生鉴赏诗歌语言,如将“卷“字改成”吹“字,“洒”字改成“落”字等,让学生领悟到“卷、飞、渡、洒、挂罥、飘转”,一个接一个的动态不仅组成一幅幅鲜明的图画,而且紧紧地牵动诗人的视线,拨动诗人的心弦。我们读这几句诗,分明看见一个衣衫单薄、破旧的干瘦老人拄着拐杖,立在屋外,眼巴巴地望着怒吼的秋风把他屋上的茅草一层又一层地卷了起来,吹过江去,稀里哗啦地洒在江郊的各处;而他对大风破屋的焦灼和怨愤之情,也不能不激起我们心灵上的共鸣。
(二)修饰语
大部分为形容词,它在诗歌鉴赏中也是关注的重点对象。如执教江河《星星变奏曲》:“谁不愿意,有一个柔软的晚上/柔软得像一片湖/萤火虫和星星在睡莲丛中游动。”诗歌中“有一个柔软的晚上”“柔软得像一片湖”,笔者试着将“柔软”换成“宁静”或“柔和”,让学生用换词法体会形容词“柔软”的表现力,体会诗歌传递出夜晚的安宁、平静、柔和、温馨,给人温柔如梦的感受。这几句诗描绘了一个夏夜般柔美的世界,给人以如梦如幻的美妙感受,能激起读者对这种充满温情的生活的向往。
总之言语是人的一种行为活动,言语智慧是在人在这种活动中表现出来的表达机智、表现艺术以及丰厚的人文素养、人文底蕴。在多读多诵中,积累言语智慧;在情境交互中,感悟言语智慧;在变式运用中,创生言语智慧,言语智慧要通过学生在言语实践中的自我构建。
(蔡伟飞 浙江师范大学 321004)
相关文章
推荐阅读

 发表评论

共有3000条评论 快来参与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