简论高职高职教学评价系统革新实践

更新时间:2024-01-22 点赞:28667 浏览:131376 作者:用户投稿原创标记本站原创

摘 要:高职院校职业教育是我国高等教育的重要构成部分,为我国经济社会发展提供了大量的人才。然而,随着社会的进步,技术的发展,社会分工的细化,如何保证高职院校的教学水平日益受到人们的关注。从目前我国高职院校教学评价体制存在的问题入手,简要概述了高职院校实施教学评价的意义和应遵循的原则,并在此基础上提出了高职院校教学评价体系改革的相应策略。
关键字:高职院校;教学体系;评价体制;改革
作者简介:沈建国(1963-),男,浙江绍兴人,浙江经济职业技术学院副教授,研究方向为高职人才培养改革。
基金项目:本文系浙江省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科学研究课题“以评价为手段的高职综合实践项目化教学质量监控探索”(编号:L2012C024;主持人:沈建国)成果之一。
1001-7518(2013)05-0019-03
高职教育作为国内高等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正处于规模急剧扩张过程中,为我国现代化建设提供了大量人才。然而随着社会的发展,知识经济的严重挑战,社会分工越来越细化,企业对人才的要求越来越苛刻,我国的高职教育也面临着越来越严重的挑战,高职院校的教学质量、教学方式、人才培养方案也越来越受到重视。在这样的大背景下,我国的高职教育必须深化改革,与时俱进,转变教学方式,与社会需求结合,寻找新的突破点。而如何保证和提高高职院校的教学质量,研究和实践适应高职教育教学特点的评价体系,成为一个当前迫切的问题。

一、目前我国高职教学评价体制存在的问题

和普通高等学校相比,高职院校学生的明显特征就是具有鲜明的岗位针对性,其毕业必将成为社会蓝领,作为技术人才,其在学校的专业技能学习很重要,然而传统的教学方式仍占主导地位,学校教学质量的保障体系存在问题,学校的教学质量以及教学质量的评价体系不完善。主要表现为:

(一)教学过程评价不全面

目前我国许多高等院校对教学过程的评价仅仅局限于课堂教学,比如教学大纲、教学内容、教学计划等方面。而忽略了与社会紧密结合的社会实践部分,比如实习,实训等。对学习好坏的评价,偏重对课业成绩,较少对学生的综合素质、社会适应能力的评价。

(二)教学体系的评价主体比较片面

现行教学质量评价中多是学生评价,老师、院系评价,同类学校,以及教育部的评价,这都属于内部评价。评价中较少或者没有吸引社会企业,单位的人员参与评价。这说明我国高职院校不够重视用人单位,企业对学校的评价。而学校培养人才的最终目的是为社会企业单位所用。所以这种脱离社会的评价明显是片面的。

(三)教学质量评价范围比较片面

对教学质量的影响因素很多,不只局限于课堂教学质量,还应该包括很多方面比如学校的管理水平,教学设施的完善程度,课程设置的合理程度等。但是目前多数学校只有对课堂教学的评价,课业设置的评价。显然这样的评价范围是不够合理的。

二、高职院校教学评价的意义

(一)对学校的意义

对学校而言,教学评价具有以下意义:第一,可以了解到学生对教学质量的反馈情况,了解学院、系内部对老师的认可程度,了解各学院之间的教学质量、教学水平的差异。第二,可以加强学校对学风、教风、育风和校风的建设,保证良好健康的校园环境,为学校的教学改革、教学管理、师资建设提供有意义的信息和建议。第三,能够及时发现学校在各个方面存在的问题,以提供学校加强管理的改进措施。第四,有利于正确评估教师的教学水平,对老师的晋升奖励都有可靠的依据,引导教师教学行为规范,促进学校的教学质量提高。

(二)对社会的意义

对社会而言,教学评价的意义可谓影响深远。第一,建立健全这样的评价体系可以保证高职院校高培养目标的实现,高职教育的培养目的是为企业单位培养一线技术性人才,有很强的职业性,正确的评价体系对提高高职教育的水平具有极大的促进作用。第二,教学评价体制的建立能够保证学校发展方向,适应社会的需求保证高职教育是按照面向现代化、面向社会、面向未来的方向运作。第三,学校的教学评价是把校内校外结合在一起,是通过学生、社会、同行、校际和用人单位的综合评价而来,这可以提高学生适应经济和社会发展的能力。

三、高职院校教学评价体系需遵循的原则

(一)多样性原则

为了适应经济、社会发展的需求,保证教学水平,教学评价的体系不应该只有一个标准,一个模式,不应该片面,所以评价的内容不应仅仅局限于教学课程的质量,应该使其多样化,尽可能地反映综合教学情况,如实习、实训,学生的综合素质,教学体制,学校的管理,行政体制等方面。

(二)适应性原则

学校培养的人才即为社会所需,把校内、校外结合起来进行综合评价,不仅看学生的学习成绩,更看重学生的综合素质和能力,评价学生对社会的适应能力。并随着时代的不断变化,不断改善评价体系,保证教学的评价不是一成不变的,是适应了社会发展的评价体系。

(三)主观与客观相结合的原则

在评价中要坚持实事求是的态度,采取客观的、定量的手段和方法的同时不能忽略主观的、定性的评价,做到两者的有机结合。在制定评价标准、选择评价手段、解释评价结果等每一个环节都要体现主客观结合的原则。

(四)科学性原则

评价的指标应当能科学、全面地反映客观实际,各指标之间不能相互重复和包含,更不能矛盾,对于评价的结果应该进行科学的统计分析,要实事求,科学对待。[3]

四、高职院校教学评价体系的改革实践研究

(一)完善教学质量评价体制

在教学质量方面的评价,是现有的教学评价主体,许多学校的评价也仅仅局限于此,即对教学大纲、教学计划、教学研究、教学效果、教学内容、教学方式、教材选择、学校的教学设备、课业设置的评价。学校应当在此基础上加上对教学老师的综合素质评价,老师讲课是否引人入胜,是否生动有趣,是否吸引学生,是否教给学生如何做人做事。即老师教给学生的不仅仅是课本上知识,还应该有课本上没有的但人生必会的做人做事的道理。再者,由于高职院校的学生毕业后多数是进入企业,对他们而言,实习、实践过程很重要,所以还应该加入实践过程的评价,即准备工作,示范与实践,学生实际的操作过程,车间实习,企业实习的报告与感想的评价。[4源于:高中英语论文www.618jyw.com
]这才是综合素质和学生课堂知识实际应用的地方,是学生解决实际问题能力的舞台,展示着学生是否可以为社会所用的地方。增加这些评价体系可以更好地完善学校的教学体系,提高学校的认可程度。可见,学校的教学评价应当包含学生在校期间的各个方面,而不仅仅是课堂教学的评价,教师教风育风,学校校风,学生实习实训的评价都尤为重要。源于:党校毕业论文www.618jyw.com
相关文章
推荐阅读

 发表评论

共有3000条评论 快来参与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