研究探析自主革新能力培养路径

更新时间:2024-04-11 点赞:5139 浏览:16722 作者:用户投稿原创标记本站原创

阐述了自主创新能力的内涵及社会意义,论证了目前我国高校教育培养模型中现存的某些局限性,并提出了大学生自主创新能力的具体培养路径与对策,供同仁们商榷。
自主创新能力现有模式局限培养实施路径 学生群体是国家未来经济建设最主要的劳动力与创造者,对大学生自主创新能力的培养维系着社会经济的发展与一个国家的兴衰;同时,对学生自身而言,自主创新能力亦成为未来能否可持续成长的内在支撑。高校如何对此加以培育,如何才能构筑全民族的创新机制与内生源泉,是我们教育工作者必须深度思考的一项课题。本文针对大学生自主创新能力的培养路径进行了有效探索,借此为高校教育模式的创新提供一些路径启迪。

一、自主创新能力的内涵及社会意义

创新一词源于拉丁语Innovare,它的意思是to make something new,由此引申出innovative英文词意;它包含了更新、改变与创作新的事物三层含义。从创新源泉上来看,创新可以区分为模仿性创新和自主性创新两种形式;本文主要研究自主创新能力的内涵,即自主创新的显著点在于是自身创造出来的属于新的或局部新的事或物。包括:在各个领域内能够有科学发现和重点的技术发明,或是能够使各相关技术成果融合汇聚,而形成新的具有市场竞争力产品的集成创新能力,以及在吸收科学知识积累先进科学技术成果的基础上,进行再创新的能力等。
而自主创新又区分为知识创新和技术创新两个过程,知识创新是以高等院校或科研机构等为主体,通过对自然界的研究来获得新的发现,具有基础性特点。技术创新则是以企业为主体,将基础科学的研究成果,转化为技术去服务于人类,它强调成果的应用性。培养较强的自主创新能力,就是要将知识创新和技术创新有效的衔接起来,这样也就实现了二者的有机结合;对于学生而言也就实现了由学校到社会的良性转换。由此,高等教育阶段必须强化对大学生自主创新基础能力的培养。
科技是第一生产力,而科学技术的发展又离不开创新,创新能力的培养模式就成为了目前高等教育中必须解决的课题。在党的十八大报告中指出:教育是民族振兴和社会进步的基石,要坚持教育优先发展,全面贯彻党的教育方针;全面实施素质教育,深化教育领域综合改革,着力提高教育质量,培养学生创新精神。因此,要把自主创新能力的培养摆在基础位置,由此合成全社会的科技创新能力,并增强其国家核心竞争力,保证我国到2020年全面实现建成小康社会这一宏伟目标。

二、目前我国高校教育培养模型的局限性

1.课程设计与授课方式上的传统局限性

目前的课程设计均以课本专业知识教学为主,教育方式上多数实施应试教育。学生从课程与活动中真正收获的,往往与预期的效果存在着一定的差距,这样的结果也与我国高校传统的教学模式密不可分。在我国的大学课堂上学生往往扮演的是一个被动的角色,他们机械地听课,机械地完成布置的作业,不能有机地溶合到教学、科研和实践活动中去;学生自主创新的能力没有得到更好的引导与开发。

2.学生的社会实践活动流于形式

大学教育中虽然设置了很多实践的课程,可是他并不能人让所有学生都参与进来,大多还是以自愿参与的方式为主,过程上更重于形式而非实质。例如,某大学开展的实践活动,每年的节假日都对应布置了实践周,设想让学生参加社会实践,然后交实践报告。可在实际运作过程中,却完全由学生自主掌握,而对实践的结果却紧靠一篇几千字的论文带过,没有任何评论或予以任何激励;更谈不上给予了什么创造性的启发,也不曾提高任何发散性思维。因此,大学生的培养方式要落到实处,不能仅仅是个理念,要注重实践操作过程中的细节把握,毕竟大学生刚脱离义务教育不久,还不能做到完全自觉,还需要学校给予正确的引导。

3.学生课外活动的贵族式格局与非普惠性

目前学生的课外活动,侧重的是体育、文艺、游戏类;科技型、竞技类的课外活动参与的人数相对较少,关注度也比较薄弱,学校给予的重视与激励也相对较弱。一些大学生的知识竞赛、辩论比赛、创业大赛等还仅限于一些学习比较优秀的学生,而那些平时学习成绩居后的学生基本上不关注也难以染指,这样就使得一些能够提供学生创造能力的课外活动不能达到预期效果。大学生自主创新能力没有得到整体制度上的安排和普遍提高。

4.惯有的求学习俗遏制了创新能力的形成

当代大学生的学习,侧重的是接受吸收知识,而非分析解决问题。大学生在学习上有几大特点:一是他们的学习能力极强但缺乏积极性。二是他们的好奇心强,但创造意识贫乏。三是思维敏捷,但创新思维方法缺乏。四是有创新热情,但创新动力不足。应该说,正确的启发并引导他们源源不断的创造精神,是培养大学生自主创新能力的关键。

三、大学生自主创新能力的培养路径与对策

如何提高大学生自主创新能力呢?源于:论文参考文献标准格式www.618jyw.com
这就成为了我们现在急需思考与解决的课题。人的思维需要经过不断地学习、不断地完善,而自主创新能力更要靠系统培养来加以实现,对应要有教育机制、教授互动、自身体验和考核体系等制度的安排。这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1.注重课程设计与授课方式上的先导引领

自主创新能力的培养要从最基本的课程上抓起,对不同专业要采用不一样的课程设计及授课方式。如对于经济管理类应多安排实践课程,以模拟教学为主,在实际操作中,让学生自己发现问题并寻找解决方案,老师在课程进行中指出专业知识点并进行引导与点评。这样的课程提高了学生的思考能力、创新能力、与应变能力,在模拟教学过程中老师布置题目,学生自主进行人员分配,这样提高了团队的沟通与合作能力。由于有比较,有老师的点评,激励了学生的求知与操作热情。在实践过程中没有太多的规则限制,给学生很大的发挥空间,提高了学生思维的发散性。对于某些不适合实践的课程,可以考虑辩论赛与讨论的形式进行授课,彼此通过辩论掌握了所要学习的知识点而且更全面具体,思维上也更加发散。还可以根据课程内容,适当的给学生放权,让学生分组来讲课,老师听课,总结课程知识,指出课程重点。这些课程设计增加了学生的参与性,思维的发散性,团队的合作性,与人的沟通能力也得到了提高,在这样的课程设计下学生的自主创新能力会在课程中逐渐显现。对于理工类更应注重问题的提出,努力让学生自己寻找解决方案,团队讨论形成共识,这样就激励了学生的学习热情,渐进式塑造了学生的自主创新能力。尤其要多设计实验课程,在实验中更多的新发现、新观点会随时显现在学生的头脑中,有了问题就会派生出解决问题的需求或思路,这样才能刺激他们去解决问题,学到新知识提出新想法,自主创新能力会逐渐成源于:论文大纲www.618jyw.com
熟。
对于外语类课程设计与授课方式上应更加注重交流,给学生更多采用不同语言进行沟通交流的机会,课程安排上可以生动有趣些;这样能够提高学生热情,许多语言也在交流沟通过程中创造了出来,老师进行指导纠正,会使学生印象深刻而且语言上更加灵活。这样的课程设计与授课方式,使学生思维也更加活跃应变能力也得以提高,在提高语言的自主创新能力上有很大的帮助。

2.增强社会实践的内在质量与有效性

社会实践是大学生自主创新能力培养过程中的一个重要环节。首先,在实践工作的安排上要体现学生的价值,给予更多的学习进步空间,注重专业方向上的把握。另外,实践的过程要注重操作性,要按照正常的员工要求,对学生进行实践工作的引导,要有考察有指导、有评级、更要有鉴定。要让学生真正体会到工作中的压力与应有的工作态度,明白他们需要实现与创造的价值;实践结束后老师要进行评价,学生之间也要进行交流,总结实践中的收获与不足。切实对今后未来的发展起到一定的指导、借鉴作用,在未来工作中发挥自己的自主创新能力。

3.丰富多彩生活的外在影响与多要素培养

开展智能性的课外活动,如辩论赛、各类棋赛、英语竞赛、创业大赛等,应增加场次与频率,尽量让所有的学生都参与进来。比赛的形式可以多种多样,由学生集思广益;要在增强寓教于乐性的同时,不自不觉地提高学生的自主创新能力。在这些竞赛中,是发挥学生自主创新能力的最佳实践场所,所以学校要给予重视。
目前,大学生基本上热衷的是体育活动和文艺活动,运动会和文艺晚会得到了大学生的广泛参与,这些活动给学生展示自我的空间,发挥了学生的才能。但是,这些活动对学生自主创新能力的培养帮助并不明显,只有活动的组织者和文艺活动的编排者在此过程中获益,这些活动可以在原本模式的基础上增加学生的广泛参与性,可以安排游戏环节,让没有参与进来的学生抽签来表演节目,抽到什么就表演什么,这样平时不爱表现自己的学生也能够参与进来,并给予了自我发挥的机会。在此过程中会有更多的学生在娱乐的同时获益,在娱乐的过程中激发学生自身的创造性。
总之,自主创新能力的培养是大学生阶段培养方向中的重中之重,要从课程安排、授课方式、实践活动、课外活动,到学生的日常活动安排等方面都进行创新。只有这样,才能培养出具备自主创新能力、符合社会发展的高素质人才;才能使学生走向社会进入工作岗位、充分发挥出自己的才能,并慢慢的将自主创新能量运用到工作实践中去。
相关文章
推荐阅读

 发表评论

共有3000条评论 快来参与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