探讨也谈也谈一堂好课学术

更新时间:2024-03-28 点赞:5127 浏览:17649 作者:用户投稿原创标记本站原创

【摘 要】本文主要以阅读教学为例,从教学指导思想、教学目标、教材研究、教学方法、课堂训练、教学手段等八个方面探讨了一堂好课的标准。
【关键词】也谈;好课;标准
阅读课怎样才算是一堂好课,历来,仁者见仁、智者见智。我个人认为应从以下几个方面去衡量。

1.指导思想要明确

就阅读教学来说,“课文无非是个例子”。教师通过课文的教学指导学生自觉获得语文知识,养成语文素养。反复进行语文基本功训练,逐步培养理解能力,同时逐步学到一些读书的方法。在教学中要以培养阅读能力为主线,以发展智力为核心,在指导学生阅读过程中,着眼于培养阅读能力,其间要引导学生获得一些语文知识,渗透一些读书方法,最重要的是教给学生在阅读中思考,(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想什么,怎么想。
要实现上述良性循环,关键是教师。教师要摆正教与学的关系教师要时刻想着“教是为了不教”、“讲是为了不讲”。教师要善于做学生的向导和引路人。教师在课堂上是让学生掌握阅读知识,培养阅读能力,提高语文素养,而不是显露自己的才华。教师不但要善于为学生引路,而且善于给学生开窍。即让学生的每一个器官都开窍。《心经》上说了一句话:“无眼、耳、鼻、舌、身意,无色、声、香、味、触法”。其中,眼、耳、鼻、舌、身为器官。色、声、香、味、触为表象。意:即思考,法:即事物的规律。要善于把打开知识大门的钥匙教给学生掌握,让他们自主地打开知识的大门,挖掘知识的宝藏。教师如果有意识的、一点一滴的、循序渐进、持之以恒的在培养学生能力和教给学生方法上功夫,不仅可以提高教学质量,而且会使学生终身受益。

2.教学目标要明确

教师要着眼于纲,着手于目。胸中有书,目中有人。就是说,教师首先要明确《课程标准》的要求是什么,各年级的要求是什么,教师一定要做到心中有数。切不可盲目施教。
教师确定一堂课的教学目标时,要综合考虑课程标准对各年级的要求;根据年级特点、课文特点学生实际确定双基要求;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以及能力培养习惯养成方面的要求。这些具体的小目标,必须具体实际同时要具有操作性,既不能目标不明,又不可面面俱到,最好是能做到一课一得。

3.教材钻研要透彻。

就是说教师要在备课上很下功夫。做到吃透教材,即从字词到篇章结构;从内容到思想;从内在联系到外在联系;从作者思路到文章思路,教师的教学思路应该是如何将学生的思路引入文本的思路。教材的重点是什么(包括教材的编写意图)。难点如何去突破学生学习有哪些障碍,学生的学法指导,选择什么样的教法 等等问题教师在备课前都要了然于胸。

4.教学方法要恰当

教无定法,但要有法。方法应该根据课文特点和学生实际来确定切不可千篇一法。不分重点的满堂讲,不分主次的满堂问。教学方法是为实现教学目标服务的。教学方法应该体现语文学科特点。有利于培养学生的听说读写的能力要有利于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为宜,要符合学生认识事物的规律。要把阅读同讲读,阅读同阅读教学区分开来。

5.课堂训练要到位

叶圣陶老先生说:“什么叫做训练到位呢?就是要使学生学的东西变成他自己的东西”怎样才能做到到位呢。我觉得课堂应注意以下的训练。
5.1 读要注意语感训练。语感即对语言的感受能力课程标准对学生的语感要求是:正确、流利、有感情。所谓“正确”指字正腔圆、语言规范 还书面语言为普通话口语的标准与语态。所谓“流利 ”语言流畅、语调和协。抑扬顿挫、轻重缓急选择适宜 ;给人以标准的口语语感。所谓“有感情”在读中体会文本所表达的喜、怒、哀、乐、赞美、批评、憎恨、同情、热爱等语言情绪与情感。通过读,训练学生的感受力,使静态的语言“活化”起来。要想达到上述境界,教师在课堂必须让学生读的充分。古人常说:“读书百遍,其义自见”。但这种读,不是一遍又一遍的简单重复而是有目的的去读。下面介绍十种阅读的方法:
5.

1.1 了解性速读。目的仅在于粗年略的了解内容梗概培养速读、

即述,和思维的敏捷性。
5.1.2 疏通性泛读。要求读准、读顺、读细、读懂。边读边思。弄懂事件间、人物间、人事间的关系。例如读《草船借箭》就要采用这种方法。
5.1.3 示范性朗读。目的是让学生借助于读中情感波澜起伏,传递作者与读者间的情感交流。
5.1.4 思考性默读。根据课文的主要内容和中心设计一系列的,环环紧扣或层层递进的问题。让学生带着问题去默读、思考、圈划、回答。
5.

1.5 探讨性研读。。引导学生边读边进行切磋探讨。

5.

1.6 提示性精读。重点句群,精彩段落要精读。

5.

1.7 逻辑性引读。例如:《西门豹》一课就宜采用这种读法。

5.

1.8 理解性诵读。对于课文中的一些难于理解的问题只有通过理解性诵读才行。

5.

1.9 巩固性齐读。重点章节和回顾全篇课文时,宜采用齐读的方式。

5.

1.10 品味性吟读。精彩章节需要品味,就应采取吟诵的方式。

5.2 讲得精当
阅读课文如果教师讲得头头是道,分析得淋漓尽致,讲得云里雾里。讲完之后教师不甚明了,学生听完后更是莫名其妙。这样教师讲得费劲,学生听得吃力。教师把课文分析得支离破碎,
学生收效甚微。真是吃力不讨好,费功又费事。所以课堂不在乎教师讲得多精彩,而在于教师是否抓住要害,抓住关键,引导得法,一语中的。

5.3 理解得透

理解得优秀论文查重www.618jyw.com
透,就是说深入理解的到位。如我在教《我的伯父鲁迅先生》一课时。文中有这样一句话“四周围黑洞洞的,还不容易碰壁吗?”这是个难句,教师怎样引导学生领悟出它对全文中心思想渗透与作证作用。就需要教师讲得精,引得妙。我是这样设计的:
5.

3.1 练读,语感训练,如何将陈述句改成反问句。

5.3.2 讨论“四周围黑洞洞的”真的讲黑夜,四面都看不清吗?实际指什么?把什么比什么?
国民党统治下的旧中国,简直如漆黑夜晚,阴森、恐怖,看不见光明。
5.

3.3 “壁”指什么?壁强硬吗?鲁迅先生知道吗?为什么还要“碰壁”

旧社会反动势力对救国救民的的仁人志士横加迫害,限制。鲁迅先生不屈服、不顺从,甘为人民碰壁,哪怕粉身碎骨。
5.

3.4 表现了鲁迅先生幽默、风趣、乐观。

5.3.5 “碰壁”引证了鲁迅先生确实是这样一个人,“为自己想得少,为别人想得多”一个人。
学生像这样理解课文,肯定是理解到位了。

5.4 表达的准

在课堂无论是教师提出的问题教授的内容,学生的回答都要准。
表达的准还包括对作者思路、文章的主题把握要准表达要符合语言规范。学生回答要围绕问题,不能答非所问。对学生回答中错误的地方要注意及时纠正。表达不准的要矫正。
总之听、说、读、写得冲分的锻炼。

6.教学手段要得体。

教学手段要为教学目标服务,尽量采用现代媒体,但不能有蛇添足之感。该什么时候用就什么时候用,要用的恰倒好处。不能为使用媒体而使用。

7.板书设计要精心。

板书是教学思路的反映,好的板书能起到画龙点睛的作用,能帮助学生使文章的内容变的条理化。板书要去繁就简,提纲挈领。不应过于繁杂,堆砌词汇,也不能左连右勾,以免使人眼花缭乱。
板书有:提纲式、对比式、图案式、数据式、对联式、版画式等等板书应是师生共同的产物,要把学生回答中好的、合理的成分吸收进去。有的教师为了追求板书的“天衣无缝”为了让学生说出板书中的某个词,不惜一问再问,既浪费时间又显得对学生不太尊重。
8.教学效果要显著。
教学效果要明显,就是说学生的听说读写和思维能力得到了培养;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和主动性得到了充分的调动;主体作用得到了充分的发挥;语文基础知识得到了加强;语文素养得到了提高;学生的思想品格同时也得到了陶冶。
相关文章
推荐阅读

 发表评论

共有3000条评论 快来参与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