试议浅谈小学数学课堂之学生资源开发利用

更新时间:2024-04-12 点赞:6920 浏览:22763 作者:用户投稿原创标记本站原创

摘要:新课程改革注重课程资源的开发利用,许多教育工作者和研究者对于校内外物化的资源比较重视,而忽视了学生本身就是一种很有价值的课程资源。充分发挥学生资源更有助于提高小学数学课教学的效果,本文从学生的基础性资源、生成性资源和差异性资源来谈谈课程资源的开发。
关键词:小学数学;学生资源;开发利用
【中图分类号】G623.5
义务教育阶段的数学课程具有基础性、普及性和发展性的重要特征,数学教育应帮助学生实现“人人学有价值的数学,人人都能获得必需的数学,不同的人在数学上得到不同发展”的目标。因此,单纯的利用教材中的课程资源已不能满足这一目标的实现,由此课程资源的开发与利用成为许多研究者和教育工作者日益关注的重要课题。其中,学生是实现课程目标和课自考论文www.618jyw.com
程实施效果的主要载体,在教学过程中发挥着不可替代的作用,也成为一种不可或缺的课程资源,加强对学生资源的开发与利用有助于提高教学的有效性。

一、 学生课程资源的内涵

凡是有助于实现课程目标的一切因素都可以叫做课程资源。所谓数学课程资源,《标准》认为:“数学课程资源是指依据数学课程标准所开发的各种教学材料以及数学课程可以利用的各种教学资源、工具和场所,主要包括各种实践活动材料、录像带、多媒体光盘、计算机软件及网络、图书馆,以及报刊、电视广播、少年宫、博物馆等。”但这里数学课程资源的内涵基本限定在“物质”的范围内,忽视了对非物质的课程资源的开发与利用。鲍淼芳、南纪稳在《课程资源:概念重建与有效开发》一文中,从物质和非物质角度把课程资源分为物力课程资源和人力课程资源。因此数学课程资源就是指有利于实现数学课程目标的一切条件,包括人力资源和物力资源。其中人力资源包括教师资源、学生资源、家长资源及社会其他主体资源等。
学生资源属于课程资源中的人力课程资源,就是指有利于教学的、学生已有的知识、经验和人格质量以及在课堂教学中通过师生互动、生生互动而生成的来自学生方面的资源。主要包括学生的基础性资源、差异性资源和生成性资源。

二、 开发利用学生资源的主要措施

学生是学习活动的主人,是教学活动的主体,是课程目标实施的对象,同时也是数学教学的资源。学生原有的知识水平、生活经验和兴趣爱好是实施课堂教学的依据,并且在教学过程中学生还会不断的创造和生成新的知识和经验。再者,学生是独立的个体,学生与学生之间是有差异的,他们之间的差异也是教师可以开发和利用的课程资源。

(一) 开发利用学生的基础性课程资源

基础性课程资源主要指学生原有的知识水平、生活经验和兴趣爱好等。所有这些资源都是学生学习新知识的基础,是教学得以顺利进行的前提。教师若是仅仅从个人已有的知识、经验出发选择和使用教学资源,就往往不能很好地贴近学生的生活、学习的实际,那么学生已有的知识、经验、情感和兴趣势必制约课堂教学效果的实现。因此,在课程教学设计前,教师必须对学生的各方面的素质现状进行调查分析,摸清学生已有的知识、经验、兴趣和需要,面向全体学生,设计符合学生实际、能让学生参与进课堂教学、发挥学生的主观能动性的教学问题和典型案例,这样既能使课堂气氛活跃,也能使学生很好的理解和掌握知识,实现本节课所要到达的教学目标。

1.善于利用学生生活中的数学资源

学生是课程的主体,一方面是指学生的现实生活和可能生活是课程的依据;另一方面是指发挥学生在课程实施中的能动性,学生创造着课程,因此说学生也是课程资源。学生的生活经验也是重要的课程资源。新课程理念要求“教学活动必须建立在学生已有的认知水平和已有的生活经验基础之上,尤其是数学”。因此,课堂教学要联系学生的生活实际,要把学生的生活经验作为一种重要的课程资源加以开发,以丰富课堂教学,并使之与教学内容、教学目标发生良性互动,实现数学知识与生活经验二者的畅通、互补与融合。而学生周围的生活资源非常丰富,包括课堂资源、校园资源、社区资源。如可以利用学生熟悉的购物、乘车为背景,使学生通过利用数学解决与此生活相关的问题,实现生活问题数学化。

2.善于利用学生原有的知识水平

学生是学习活动的主人,是教学活动的主体,学生现有的知识水平和生活经验是实施课堂教学的依据。教师应该对班级内的学生的综合情况做一了解,知道他们已有的知识和认知,并针对学生对数学的认知水平,设计出接近其原有知识有能有所超越的教学过程,提高他们对新概念、新知识的感知和理解程度,这样接近他们已有知识水平的教学就更有利于学生对新的教学内容的掌握。当然,教师能做到把所学新知识与学生的现有知识水平相结合进行较高效率的教学,就要求教师熟练掌握教材的知识体系,眼界开阔,关注学生,能够举一反三。

3.善于调动学生的学习兴趣。

兴趣是学生学习的内动力,抓住他们的兴趣进行教学更能达到授课的目标,因此学生的兴趣爱好更是一种有价值的课程资源。如若能将学生的学习兴趣与教学实际结合起来,那这样的课堂教学一定是成功的教学。因此,一名优秀教师应该随时都注意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和主动性,结合学生的兴趣创造条件让学生在想学、爱学的氛围中不断发现问题,主动地去探究去创新,然后解决问题,这样教学效果必定收获甚多。

(二)开发利用学生的生成性课程资源

课堂教学是师生互动、生生互动的过程,也是动态变化发展的过程。在这个过程种肯定有来自学生对教师的崇拜,回答问题符合教师所预想的;也有学生在教室的案例中得到错误的答案;也有学生会对教师的观点提出质疑和反驳,或许表现在言语上,或许表现在表情和眼神上;也会有学生在课堂上频频“插嘴”。我认为这些表现方式尤其是后三种特殊的表现方式也蕴含着可被开发与利用的课程资源。但在现实的课堂教学中,教师仍是坚持自己的教学权威,忽视学生的错误、质疑与“插嘴”所蕴含的有利于课程资源开发的学生资源。这就不利于开发和利用学生的生成性资源。因此,我觉得可以从以下两方面进行开发和利用学生的生成性课程资源。源于:免费论文查重www.618jyw.com

1.正视学生的错误并从中发挖掘其教学价值

学生在真实课堂教学互动中由于自己的认知水平有限,不可能时时都能获得成功的经历,也会有错误的产生和迷茫。在数学课堂教学中,当学生出现认知错误时,教师要以宽容的态度面对学生的错误。通过巧妙设计,机智地将错误转化为有助于课堂教学的资源,让学生亲身经历错误的解决过程,从而促进学生思维、能力等非智力因素的发展,实现错误背后的创新价值。例如《平行四边形面积的计算》导入阶段,当学生迫不及待地说出:“平行四边形的面积就是用相邻的两条边相乘”这一错误结论时,教师可以让学生利用学具操作、画图剪拼等方法进行研究,从而得出正确结论。这样学生不仅能够自主纠正错误,理解平行四边形的面积计算公式,而且有利于进一步认识平行四边形和长方形、正方形面积计算公式间的联系与区别。

2.善待学生的“插嘴”资源并发挥其作用

在课堂教学中,总有学生会“插嘴”(这里排除那些捣乱的学生)来打断教师的讲解或学生的发言。此时教师不能对其严厉指责或挫伤他们,而是要给予恰当引导。面对有意义“插嘴”,教师应当把课堂还给他们,让他们大胆提问或阐述自己的观点,并因势利导鼓励班级其他同学也能积极思考,勇于站起来表达自己的观点。例如《位置与顺序》的游戏练习后半段,大部分学生仍能按教师的要求进行练习,可有一学生反其道而行之,教师说左,他偏指右,教师说上,他偏指下,问其原因,他竟说:“这样做更有趣!”面对这一意外,教师迅速调整游戏规则(按该生的方法进行游戏),这样既达到了练习的目的,又巩固了学生的兴趣。

(三)开发利用学生的差异性课程资源

学生之间的差异是客观存在的,既有知识基础、学习方式、情感态度的差异,也有文化背景、生活经历、生理心理发展水平的差异。我们不能把差异作为坏事,差异是学生个性发展的重要内容,也是我们因材施教的出发点。“要认真对待学生的个别差异,从而进行个性化的教学,才能使教育产生最大的功效”。只有这样才能做到使不同的人得到不同的发展,使学生在互相交流中汲取他人的长处,弥补自己的不足,才能在差异中完善和发展自己。所以,学生的差异也是一种课程资源。开发和利用学生的差异性资源要求数学教师必须承认差异,并深入了解每个学生的实际,发现学生的个性特征,并善于运用这种课程资源,进行教学设计,促进每个学生的个性发展。
例如《圆的认识》教学,课始,教师要求学生利用身边的工具在纸上画一个圆,此时,有的学生能熟练地转动圆规画圆;有的学生虽用圆规,但只能转动纸张画圆或画得不圆;而有的学生却只能利用圆形物体印圆。教师可抓住学生画圆时的这种差异,让学生展开讨论:你们的画圆方法有什么不同?画出的圆又有什么不同?让学生在讨论中悟出半径、直径、圆心等有关圆的知识。
结语
课程资源开发利用是新课程标准的客观要求,学生课程资源的开发利用也是非常重要的一部分,有利于课程资源开发利用的完整性,有利于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性,有利于全面实现课程教学目标,也有利于促进教师专业素养的提升,因此,开发利用学生课程资源是非常重要的。
参考文献
张晓瑜.小学数学课程资源开发和利用[J].探析教学新思维,中小学教师培训2006.12
李海燕.新课程理念下初中数学课程资源的开发与利用[J].理科教学探索,2007.
[3]李星云.浅谈小学数学课程资源的开发[J].理论《吉林教育》综合版2007,1-2.
[4]王爱玲.数学课程资源的开发与利用[J].教育理论与实践.
[5]王全夫.数学课程资源的开发策略[J].教学与理论,2006,10.
[6]许燕.中学数学课程资源开发与利用浅探[J].课程探索,2011,08.
[7]杨敏.浅议小学数学课程资源的开发与利用[J].武汉市教育科学研究院学报,2006,4(12).
相关文章
推荐阅读

 发表评论

共有3000条评论 快来参与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