探讨创造性思维略谈语文教学与创造性思维品质培养

更新时间:2024-02-23 点赞:7900 浏览:25097 作者:用户投稿原创标记本站原创

创造性思维是人们智力结构中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在表现的基础上进行分析、综合、判断、推理等认知活动并富有创意的精神活动,对于培养学生创造性思维品质及创造性人才具有重要作用及价值。创造性思维品质的培养是发展学生智力、培养学生创造力的必要前提。在语文教学中培养创造性思维品质,主要通过借助文本材料,巧妙设疑,激发兴趣、好奇心和求知欲,培养、发展学生的直觉思维、形象思维、抽象思维、求同思维、求异思维(发散思维)等,并在此过程中富有创造性地引导学生主动探究知识,形成创造性思维品质和能力。

一、培养直觉思维,顿悟文本语言

直觉思维是建立在丰富实践经验和知识积累基础上的对事物之间关系的整体把握,直觉思维的培养可形成灵感或顿悟。灵感或顿悟是培养创造性思维的前提,有了灵感或顿悟,创造性思维品质才得以培养和发展。
在语文教学中,要让学生多读书,采用多种形式读书,以培养他们的语感。只有具备良好的语感,灵感或顿悟才会频频出现,从而产生新的创造。如读完《掌声》最后一个自然段,学生读后会顿生“人人都需要掌声,也要珍惜别人的掌声”的感悟,也会明白其实“掌声”就是对人的关爱与鼓励。学生靠自己直觉思维顿悟出来的知识,比老师讲出来的印象要更加深刻,这也是为什么新课程提倡“学生能通过自己学会的,老师不要讲”的原因吧。只要语文老师坚持让学生自主读书,多读、快读、默读,培养直觉思维,学生就会产生灵感,他们的创造力能自然提高。

二、培养形象思维,感悟文本形象

语文教材中有着大量形象丰富的文学作品,而文学作品的重要特点是借形象来反映生活,表达作者思想感情。教师要思考、预设,与编者、作者、文本对话,在充分感悟文本的基础上,带领学生走进文本,感悟文本形象,运用联想或想象的方法,感受作品中的艺术形象,培养形象思维。
培养和发展学生的形象思维,适当运用联想是很有必要的,它可以使学生的思维更活跃,更富有创造性。《司马迁发愤写〈史记〉》中司马迁的人物形象鲜明,他忍辱负重、坚忍不拔、矢志不渝,最终用自己的心血和生命完成了史学巨著《史记》。教学中在引导学生感悟司马迁这个人物形象后,我又引导学生联想与司马迁有着类似精神品质的人物,学生积极回顾知识经验,主动从网上搜集材料,列举出忍辱负重的古希腊的布鲁斯王子、中国古代卧薪尝胆的越王勾践、坚强不屈的美国作家海伦·凯勒和中国当代的张海迪、桑兰等,几乎囊括了苏教版小学语文教材中同类型精神品质的人物,既复习了旧知,重新感悟了人物形象,又使情感得到了升华,思维得到了发展。
想象作为形象思维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它是在感知材料的基础上,经过新的加工改造而创造出新形象的心理过程,是培养创造性思维必不可少的因素,想象有利于创造。《西湖》写出了西湖美丽的山水风光及月下西湖的迷人景象。教学中我引导学生品味词句,抓住“柳丝轻拂、一面硕大的银镜、绿色镶边、明月东升、银蛇游动”等重点词句,借助插图,先让学生把眼睛闭起来,想象画面,再用语言描述,最后用多媒体呈现西湖美景,丰富感知,与想象的画面作比较。再次通读全文,学生就完全沉浸在对课文情境的想象与多媒体呈现的多彩画面中,既发展丰富了学生的形象思维,又避免了多媒体对学生想象力的扼杀,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使语文学习成为一种观察、体验、想象的过程。

三、培养抽象思维,概括文本内容

抽象和概括是思维的基本特征。抽象是从许多事物中,舍弃个别、非本质的属性,找出共同、本质的属性。概括就是根据抽象出来的本质特征,加以归类,把对象联合起来的过程。只有借助抽象和概括的过程,才能有效培养和发展学生的创造性思维,使思维更灵活,发展更科学。虽然新的课程标准淡化了中心思想的说法,但培养和提高学生的抽象与概括能力是必须的。如“能初步把握文章的主要内容,体会文章表达的思想感情”“能复述叙事性作品的大意,初步感受作品中生动的形象和优美的语言,关心作品中人物命运和喜怒哀乐,与他人交流自己的阅读感受”。“阅读说明性文章,能抓住重点,了解文章的基本说明方法”。教学中要指导学生多读课文然后进行复述,概括段落大意与主要内容,提纲挈领,提高思维的抽象与概括能力,为今后的阅读写作打下坚实基础,发展创造性思维。

四、培养求同思维,整合文本资源

求同思维是利用已有的信息资源,在同一方向进行思考、概括,得出某一相同的结论,是一种鼓励对问题找到“正确答案”的思维,这种思维可在对文本语言的感悟中或在学习过程中通过思考和回忆形成或发展的。
苏教版教材以主题式单元设计为编排特点。教学中可充分利用教材的结构体系,引导学生横向比较,在不同的课文中“异”中求“同”,提炼单元课文的设计主题,以小见大,以点见面,使思维发展具备深刻性与广博性。如教材三年级上册第四单元《第八次》,通过对古希腊布鲁斯王子的第八次抵抗侵略成功的故事,揭示了“只要坚持不懈地去做,就一定能成功”的道理;《卧薪尝胆》通过对越王勾践忍辱负重、发奋图强的描写,同样揭示“坚持不懈才能取得胜利”的道理;《世界上第一个听诊器》通过对法国医生富奈克发明听诊器的过程加以描述,告诉人们“要善于观察、仔细钻研,才能有发明创造”的道理;练习4的成语歌是与课文《卧薪尝胆》有关的8个成语。这个单元从三篇课文到一首成语歌,虽然涉及了古今中外的人物与事件,但都隐含了“坚持不懈”“有志者事竟成”的单元主题设计思想,首尾呼应。同一主题下各部分内容连贯、渗透、互补的编排体系已然成为教学资源,为学生“异中求同”提供了平台,深化了对文本的感悟,使文本资源在整合体显现教学价值。

五、培养发散性思维,辐射文本材料

发散思维是对问题从不同角度进行探索,从不同层面进行分析,从正反两面进行比较,可以产生大量独特的新思想的思想方式,也叫求异思维。著名心理学家吉尔福特指出:“人的创造力主要依靠发散思维,它是创新思维的主要部分。”发散思维的培养要打破思维的定势,改变单一的思维方式,运用联想、想象、启发、创造等方法,对问题作出多种解决方法的假设并验证,要从问题的各个角度、各个方面、各个层次进行或顺向、或逆向、或纵向、或横向的灵活而敏捷的思考,尊重学生的不同见解与多元解读。
发散性思维的培养重在“求异”与“新颖性”。教学中,对同一主题的单元课文、同一课的两首古诗,甚至于同一串成语歌,都可以运用“同”中求“异”的发散性思维方式,找出每篇课文、每首诗、每个成语的“新颖性”“特殊性”,使知识进一步概括化和系统化,能使学生更全面辩证地看问题,培养学生思维的流畅性、变通性、新颖性、全面性。如苏教版语文教材三年级(上)练习6的一串成语歌,他们的共同特点是第二个字是“风”字,第四个字是“雨”,但成语的引申义大相径庭,要让学生在查字典或老师的讲解中区别每个字的意思,联想每个成语的引申义及运用语境,从而理解、运用成语,以免在运用时闹出笑话。
当然,在评议教学中培养学生的创造性思维品质,应该注意以下几点:

1.激源于:论文格式范文www.618jyw.com

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把学生引进教学的双边活动,发挥学生主动性。

2.运用启发式,给予学生思考、实践的时间,提供机会,创造平台。

3.对学生思维品质中存在的问题或错误不要过分指责。要循循善诱,谆谆教导,也不要把教者的观点强加给学生,要随时随地肯定学生的哪怕是微不足道的创造意识与创新思维。
培养学生的创造性思维品质,是培养学生良好学习品质的一个重要方面。没有创造性,就没有学生真正的未来。合理的教学、善意的诱导、真心的赏识,将使学生创造性思维品质的发展得到持久的动力,有利于养成其他良好的思维与学习品质。
相关文章
推荐阅读

 发表评论

共有3000条评论 快来参与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