试述教学过程学生参与教学过程激励措施及其效果

更新时间:2024-03-12 点赞:5448 浏览:13834 作者:用户投稿原创标记本站原创

[摘 要] 在课堂教学过程中,提高学生的参与度能够使学生更好地理解教学内容,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把一个教学过程分成若干阶段,每个阶段采取不同激励措施,借此来观察学生参与课堂教学积极性的变化情况,并考察各激励措施的教学效果。试验结果显示,适当的激励和惩罚措施配合使用,可以使学生参与课程教学的比例大幅度提高,学生成绩也相应得到提高,但学生的参与度存在边际效应递减的情况。
[关键词] 教学;学生参与;激励
[] A [文章编号] 1005-4634(2013)02-0011-04
0 引言
参与理念是一种着眼于学生发展的教育观念,其在高校教学过程中的实践应用,给大学生创造了思考和质疑的机会和条件,从而有利于学生更好地理解课堂讲授的知识。因此,提高学生参与意识是高校教师在教学过程中需要重视的一个问题。学生建立有效积极的参与意识,对于学生深入理解课堂知识、启发学生深入思考、提高学习效率具有重要的作用。一般情况下,学生的参与意识主要靠教师来培养。在教学过程中,采取必要的激励措施,鼓励学生积极参与教学过程,对于提高学生的参与意识有着积极的作用。在实践过程中,许多教师采取了一定的激励措施来鼓励学生参与教学过程,但这些激励措施能够在多大程度上激发学生参与课堂教学的热情,其效果如何,目前的研究还很少。
学生的参与度受多种因素的影响,如教师的授课方式、表达能力、个性魅力以及授课内容等,对于某一课程而言,授课内容基本上是确定的,教师的授课方式、表达能力及个性魅力也基本稳定,这种情况下,激励措施对进一步提高学生的参与程度将发挥主导作用。在课程教学中,采用合理的激励措施,将有效地把学生引导到教学内容上来,从而提高教学效果。
目前对这一问题的研究文献中,有代表性的观点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雷芳提出了采取加大平时成绩比例与课堂参与相结合的方式,使不同层次的学生得到合理的奖励,以此提高学生学习的热情以及参与视听说课堂的积极性,从而达到提高学生听说能力的目的。刘冰指出学生最喜欢的教学方法是案例教学法。教师应改变传统的“学生观”和“学习观”,树立新型的教学理念,采用合作分享式教学模式,激发学生课堂教学参与度;增加案例分析数量,提高学生上课精力集中度等对策[3]。杨静研究了在法学教学中学生参与的效果和作用,提出将参与式教学方法的参与性、注重统一的教学规范和教师的教学自主性相结合,强调学生参与实践的自主性以及教学形式灵活多样的特点,加强学生实践能力的培养。同时要拓宽法律实践教学的渠道,以培养学生从事法律职业的能力,促进学生对法学理论和法律制度的理解,并充分调动学生在实践教学课程中的积极性和主动性[4]。辛治洋介绍了教师参与教学的三种主要方式分别是:操纵式、表演式与交往式。在前提假设、价值标准、评价尺度等问题上,三种方式表现出了迥然相异的特点,交往式参与是教师参与教学的理想境界和必然选择[5]。蒋宇红提出了教师的性别、学历层次、教龄和所在学校类型是影响教学效能感水平和课堂互动水平的因素。教学效能感与教师课堂行为中的六个维度的交互作用达到了显著水平,说明教学效能感水平和课堂师生互动行为之间存在密切的联系。因此教学应从培训模式、教学策略、学校氛围、教学评价反馈等多个方面培养和提高教师的教学效能感[6]。Siti Maziha通过调查问卷的方式,调查了影响学生参与课堂教学的因素,调查显示,教师和学生的性格对于学生的课堂参与度具有重要的影响[7]。Collette Loftin针对学生在课堂上不愿参与讨论的几种情况,从学生的角度进行了分析,并提出了相应的对策[8]。Ursula Mager对学生参与课堂教学的积极效果进行了分析,除了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和学习效果外,还对学生培养自信、乐观、积极向上的性格具有影响作用[9]。
从以上研究来看,几乎所有的研究者都认为,提高学生的参与度、增加课堂互动会显著提高学生的学习效果;从手段上来看,研究者提出的鼓励学生参与的方法有奖励法、案例法、实践法等;对于影响学生参与教学过程的因素,则主要是教师的性别、学历层次、教龄和所在学校类型等。但是目前的研究也还存在一些不足之处,主要在于一方面缺乏对不同方式提高学生参与热情的效果的比较研究,教师在激励学生参与教学过程时,可采用的方法有多种,这些方法的效果和适用对象也不尽相同,对这一问题进行研究将有助于教师改善教学效果;另一方面,采用定量及实证方法研究这一问题的文献还很少,大部分文献局限于定性的研究,源于:毕业论文理工www.618jyw.com
对这一问题的研究还缺乏足够的深度。
针对以上问题,论文通过设计试验的方式,对不同激励措施的效果进行了对比研究,分析了在其它条件不变的情况下,单纯改变激励措施,学生参与教学过程积极性的改变。
1 试验设计

1.1 学生参与的类型

按照对学生主动参与教学活动的激励措施情况和学生参与教学过程的情况,将激励学生参与教学过程的情况分为四种:无激励、只有奖励、有奖励又有惩罚、只有惩罚。其中无激励的情况是指教师在讲授课程内容时,没有采取任何显性的激励措施对学生主动回答问题的行为进行奖励;只有奖励的情况是指仅对主动回答问题的学生进行奖励,奖励的措施包括承诺更高的平时分、口头表扬、对回答问题的行为进行记录等,但对不主动回答问题的学生则没有任何惩罚措施;有奖励又有惩罚的情况是指既对有主动回答问题行为的学生进行奖励,又对不主动回答课堂提问的学生给予适当的惩罚;对于只有惩罚的情况,指的是仅对不主动回答问题但被提问后又没有回答正确的学生进行适当惩罚,但对正确回答问题的学生,不论是主动回答问题还是被动回答问题,都不给奖励或只给予很少的奖励。
根据学生参与教学过程的积极性,将学生分为三类:主动参与型、被动参与型和不参与型。主动参与型指的是在教学过程中,能够积极主动地回答教师提出的问题,积极参与课堂上的讨论活动的学生;被动参与型指的是自己不会主动回答老师在课堂上提出的问题,但如果老师点名让他(她)回答,学生一般情况下也能够正确回答问题,说明这类学生已经积极思考或认真学习课堂的教学内容了;不参与型指的是学生既不主动回答教师提出的问题,也不思考老师提出的问题,在被提问的情况下,消极对待,拒绝回答问题。以上这三种类型的学生在不同的激励情况下是有可能发展转变的,根据转变的情况,可以进一步把学生参与教学过程的行为分为12种类型,如表1所示。
本文的研究目的是通过设计不同的激励措施,研究在不同情况下学生参与课堂教学过程的积极性的变化情况,以期找到一种有效的方法源于:论文写作格式www.618jyw.com
,激励学生积极参与课堂教学过程。

1.2 研究的假设

由于学生参与教学过程要受到多种因素的影响,如师生关系、学生素质、教学内容等,为了准确了解不同激励制度下学生参与教学过程的积极性,在实验开始之前假定其他影响学生参与教学过程的条件保持不变,这些保持不变的前提条件包括以下几个方面:(1)师生关系保持融洽不变;(2)教学内容的难度基本相当。本实验的教学课程是管理学原理,内容难度适中,具有很好的可参与性;(3) 学生素质保持不变。实验持续时间大概为3个月,因此可近似认为学生素质是保持不变的;(4)教学方法保持不变。对问题的讲解方式、学生参与内容的设计保持不变。
在满足以上四个实验前提的基础上,仅改变学生参与教学过程的激励措施,可以保证能正确反映不同激励措施下,学生参与教学过程的变化规律。
实验设计所依据的假设是:(1)课堂学习的效果好坏与学生积极参与存在正相关关系。学生参与的程度越高,学习效果就越好;(2)这种参与可以仅仅是思维的参与,不必一定产生实际行动。换言之,学生不一定需要站起来回答问题或者讨论,只要认真思考了,仍然起到了参与的效果;(3)在其它条件不变的情况下,通过测量学习效果的变化,可以了解学生参与程度的变化情况。

1.3 试验过程设计

实验对象:以东北林业大学经济管理学院2009级会计专业和工商专业学生作为实验对象。
学生人数:430人,共分为6个教学班。每班的人数如下:一班71人,二班64人,三班60人,四班60人,五班86人,六班89人。
不失一般性,讲授课程选取了有代表性的三门课程:管理学原理、项目管理和质量管理。这三门课程既包括基础课,也包括专业课,上课年级涵盖了大

一、大二和大三等3个年级。

实验时间:2010年9月至2011年12月,共跨越3个学期。
实验内容:每个学期的试验分为4个阶段,每门课程均分为4个阶段,各个阶段采用不同激励措施,以观察学生参与行为的变化情况。
第1阶段:无激励。在此阶段,对于学生在课堂上主动回答问题没有任何激励措施,也没有任何惩罚措施,学生回答正确后只有简单的口头认可,不记录成绩。如果没有学生主动回答,在等待30秒后,老师自己来解答这个问题。
第2阶段:只有激励。在这一阶段,教师在提出问题后,如果有学生主动回答问题,则记录其回答情况。如果回答正确,为平时成绩加分,加分情况视问题难度和回答情况综合确定。如果回答错误,则不予加分,但也不扣分。如果没有学生主动回答问题,教师在等待30秒后自己回答该问题。
第3阶段:只有惩罚。在这一阶段,教师提出问题后,等待30秒,如果没人回答,则开始按点名册提问,如果提问到的学生能正确回答,则不加分也不扣分,如果不能正确回答,则扣分,扣分情况视题目难度和回答情况综合确定。如果有人主动回答,答对了既不扣分也不加分,但给予口头认可,答错了不扣分。
第4阶段:既有惩罚又有奖励。在这一阶段,如果有学生主动回答教师提出的问题,答对了给予加分,加分情况视题目难度和回答情况确定,其他措施同第3阶段。
以上措施均须对学生事先说明,让学生做到心中有数,然后在授课过程中注意观察和记录学生主动回答问题的情况。
为了衡量不同激励措施下的学生参与程度,通过统计学生主动回答课堂提问的次数和测试学生对课堂知识的掌握程度两种方法来衡量学生的参与效果。其中对于测验来说,为了避免干扰因素,保证测验的效度和信度,采取了以下几个方面的措施:(1)不事先通知学生将要进行测验,在课程内容结束后的某个时间突然进行测验;(2)测试题目尽可能考核学生对课堂知识的理解程度,而非考核学生的记忆能力;(3)测验只进行一次,以避免学生掌握测验规律,提前进行复习。测验题目分为4个部分,分别衡量学生4个阶段的学习效果。
2 试验结果
所有试验结束以后,取得的试验数据见表2、表3。
从试验结果可以看出,在无激励阶段,学生课堂回答问题的参与度最低,成绩也处于最低的水平,单纯激励的方法对于提高学生课堂回答问题的参与度和学生的成绩,其效果都比单纯惩罚要好。当激励手段和惩罚手段综合应用时,学生课堂回答问题的参与度最高,达到87.2%。在各个阶段,学生的成绩也相应发生变化,和学生的参与度存在一定的正相关关系,因此,可以认为没有回答问题的学生也一定程度地通过积极思考参与到了教学过程中来。
另外,试验结果还显示,单纯激励的效果要好于单纯惩罚,激励措施与惩罚措施结合使用,学生参与程度会显著增加。试验结果也显示了另一方面的问题,就是虽然在第4阶段课堂上回答问题的学生增加很多,但学生的成绩增加却并不明显。
3 结束语
依据以上试验结果,可以得出以下几个方面的结论:(1)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增加适当的激励措施,可以显著提高学生的课堂参与程度;(2)课堂参与程度的提高,对学生的成绩会起到一定的正面影响,也表明更多的学生虽然没有显性参与(课堂回答问题),但进行了积极思考;(3)单纯依靠激励措施提高学生的参与度存在边际效应递减的情况。比如在第4阶段,学生的参与度大幅增加,但平均成绩增加幅度却较小,这说明在学生参与过程中存在一定投机行为。
根据以上分析可知,教师在教学过程中,适当增加激励措施可以在一定程度上提高学生的参与度和学习成绩,当奖励和惩罚措施综合使用时效果最好。但由于存在着边际效应递减,因此从长远来看,教师要持续提高教学效果,仍需要不断提高其它方面的教学能力。
参考文献
李岩.参与理念在高校教学过程中的实践应用[J].通化师范学院学报,2008,29(5):93-94.
雷芳.加强平时成绩管理激励策略,激发学生参与视听说课堂的积极性 [J].辽宁教育行政学院学报,2011,(2):45-49.
[3]刘冰.提高高校学生课堂教学参与度的思考 [J].中国成人教育,2008,(16):16-19.
[4]杨静.法学教学中参与式教学初探 [J].教育理论与实践, 2009, (27):36-38.
[5]辛治洋.从操纵到交往——论教师参与教学的三种方式[J]. 教育理论与实践,2004,(21):34-36.
[6]蒋宇红.课堂互动情景中的教学效能感水平探究——对西南少数民族地区高校英语教师专业发展的启示[J].民族教育研究, 2011,(3):71-73.
[7]Siti M M.Factors influencing classroom participation:a case study of Malaysian undergraduate students[J].Procedia—— social and behioral sciences,2010,(9):1079-1084.
[8]Collette L.Classroom participation:A student perspective[J].Teaching and Learning in Nursing,2010,5(3):119-124.
[9]Ursula M.Effects of student participation in decision making at school.A systematic review and synthesis of empirical research [J].Educational Research Review,2011,(11):27-32.
相关文章
推荐阅读

 发表评论

共有3000条评论 快来参与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