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高分子材料高分子材料与工程革新型人才培养方式与实践书写

更新时间:2024-01-24 点赞:8006 浏览:22314 作者:用户投稿原创标记本站原创

摘要: 为培养大量具有创新意识和创新能力的专业人才,高分子材料与专业在教师创新理念的培养、人才培养方案的修订、教学内容与课程体系改革、教师科研课题转化为学生实践创新能力、校外创新实践基地建设等方面进行研究与实践,学生的创新能力得到明显提高,毕业生深受企事业单位青睐。
关键词:创新型人才 大学生 高分子材料与工程
1 引言
国家在2007年党的十七大会议上,明确提出了“提高自主创新能力,建设创新型国家”的宏伟目标,并将其定位为“国家发展战略的核心,提高综合国力的关键”。要想达成此目标,培养大量具有创新意识和创新能力的人才、实现人才强国是最为关键的一环。要大力增强科技创新能力,把增强自主创新能力作为战略基点,要大力营造人才发展的良好环境,为多样化、个性化、创新型人才成长提供良好环境和机制,着力培养我国现代化建设需要的各方面人才,使各类人才都能各得其所、各展其长、建功立业 。人才强国战略的提出对我国高校多年来形成的传统人才培养模式提出了严峻的考验,各高校、各专业结合自己的办学特色,在创新型人才培养模式上相继展开了深入的探索研究[1~3]。
2 高分子材料与专业改革实践内容

2.1 教师科研项目转化为学生实践创新能力研究

齐齐哈尔大学高分子材料与工程专业目前在研的科研项目: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4项、国家教育部科研项目1项,黑龙江省自然科学基金项目4项,黑龙江省教育厅科研项目5项, 和齐齐哈尔大学青年教师科研启动项目2项,横向科研项目2项,累计科研经费达455万元,为培养学生的科研创新能力提供了充分条件。为使教师的科研项目和培养学生科研创新能力紧密结合,高分子材料与工程专业学生从大三开始实行“导师制”,即按照学生导师 “双选原则”,成立科研小组,一个教师指导一个科研小组。在人才培养计划的综合实践、科技论文周、生产实习、毕业实习、毕业设计(论文) 等实践教学环节中,一个科研小组学生将始终由同一个教师指导。每个科研小组仅仅围绕导师的科研课题进行科学技术创新实践学习,结合齐齐哈尔大学“大学生创新创业训练源于:论文致谢范文www.618jyw.com
计划”项目积极参加齐齐哈尔大学校园科技节、全国化工设计大赛、全国大学生挑战杯大赛等科技竞赛活动。2013年将有8个科研小组参加齐齐哈尔大学“大学生创新创业训练计划”项目的申报。

2.2 校外创新实践基地建设

为提高本专业的实习质量,提高毕业生就业率,经常深入到企业联系工作,积极开展实习就业基地建设。2011年以来,新建了6家实习基地,有天津塘沽石化有限公司、天津天雄集团、天津环宇橡塑有限公司、地丰龙涤股份有限公司、黑龙江中盟龙新化工有限公司和黑龙江昊华化工有限公司,这些都是几千人的大厂,生产工艺先进、研发力量强,有效提要了本专业实习质量。2012年专业又与惠州市艾迪克复材有限公司、深圳美丽华油墨有限公司和黑龙江鑫达集团等3家企业签署了校企合作协议,并在齐齐哈尔大学设立了“美丽华”和“鑫达”奖助学金。2013年专业共选派22名毕业生到上述企业进行毕业设计(论文)的实践创新学习,多数学生参与到企业的新产品研发工作,提高了学生的实践创新能力,并已有20名学生与上诉企业签署了就业协议。

2.3 专业多年形成的优势特色

经过近60年的探索和实践,形成了本专业独有的“重高分子材料改性与加工工程、培养实践创新能力强的应用型人才”办学特色,充分保证学生的实验需求,强化实践教学,注重学生实践动手能力和创新能力的培养,注重培养学生解决工程实际问题的能力。本专业为黑龙江省唯一一个以高分子材料改性与加工工程为主要教学、科研方向的专业,在同类专业中突出通用高分子材料改性与加工工程的特色。
3 学生的创新精神及实践能力得到明显提升
培养实践动手能力强的创新型人才,是本专业的办学目标,积极引导学生参加各种科技竞赛活动;五年里,获全国“挑战杯”创业计划大赛铜奖1项,获“三井杯”化工设计大赛全国赛区三等奖3项、优秀奖10项,学生在校发期间,发表学术期刊论文8篇,申请专利5项。本专业毕业生受到大庆华科股份有限公司、中国石油大庆石化公司等企业的青睐,由于广东惠州市艾迪克复材有限公司对本专业毕业生高度认可,该公司每年不远万里,专门来到本专业招收5-6名毕业生。经省教育厅确认,2010年本专业的就业率是100%,2011年是96%,2012年是98%,毕业生就业率高。
参考文献:
谭丹.论高等学校与企业互动式人才培养模式[J].大学教育科学,2010,l21(3):51~54.
刘昭明,李瑞贵,韦巧燕.创新人才培养模式改革的困惑与出路[J].中国电力教育,20l0,l69(18):16~l 8.
[3] 在看望政协农工党、九三学社界委员上的重要讲话.2011年3月5日出版的《人民日报》.
致谢:感谢在专业建设过程中得到黑龙江省高等学校本科重点专业建设、 黑龙江省高等学校“专业综合改革试点”项目、黑龙江省高等教育教学改革项目、黑龙江省高教学会“十二五”教育科学研究规划课题(HGJXH B1110022)、和齐齐哈尔大学教育科学研究项目立项(2011014)的大力支持。
相关文章
推荐阅读

 发表评论

共有3000条评论 快来参与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