研讨激活因文生法,激活课堂

更新时间:2024-03-29 点赞:5052 浏览:16766 作者:用户投稿原创标记本站原创

摘 要:小学语文教材中的阅读课文,就体裁、内容看,风格各异、各具特色。针对不同体裁、不同内容的课文,不能拘泥于单一的、大同小异的教学模式,而应因文而异、量体裁衣,选择相应的教学方法。只有这样,才能有效地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让鲜活生动的教材焕发生命的活力。
关键词:阅读课文;风格各异;教法;灵活;有效;情境;对话;表演
小学语文教材中的阅读课文就体裁看有童话、寓言、故事、科普性、常识性课文,还有诗歌、散文、小说等,风格各异;就内容看,有写景、抒情、叙事、状物的,各具特色。针对不同体裁、不同内容的课文,我们不能用统一的教学方法,更不能机械地套用某种流行的教学模式,而应因文而异,量体裁衣。比如诗歌、散文等抒彩浓的选文,可以“以读为主”“对话悟情”,而说明文类的选文就不能“一读了之”,童话类的课文就不一定要深入探究。可见,因文生法,才能有效地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让鲜活生动的教材焕发生命的活力。笔者谨以五年级教材为例浅谈一点有益的尝试。

一、叙事篇,情境能使课堂迸发活力

小学语文教材的特点是叙事篇占有较大比重,且形象鲜明,大部分课文都描写了一个特定的情境。为了合理开发、利用文本资源,在教学这类课文时,笔者通常选择以“美、源于:毕业www.618jyw.com
趣、活”见长的情境教学法。实践证明,这种方法适用广泛,尤其适合叙事、抒情文体的教学,能“密切联系学生的经验世界和想象世界,有助于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创新精神”。如,教学第十册《卢沟桥烽火》时,根据课文内容既饱含对抗日战士无比崇敬又体现对日本侵略者无比憎恶的特点,我确定了比较雄壮的情感基调,用情境渲染与课文内容相应的气氛。新课伊始,让学生听配音朗读磁带,说说感受到什么。伴着此起彼伏的炮声,听着播音员扣人心弦的朗读,学生心潮澎湃,情绪也随着升腾跌宕,接下来精彩的答案应运而生。有的说:“听着机关‘嗒嗒嗒’的射击声,我仿佛来到了硝烟弥漫的战场,看到我军同仇敌忾、英勇抗战。”有的说:“我仿佛看到激烈的战斗中,敌人被我军打得晕头转向,抱头鼠窜,鬼哭狼嚎。”有的说:“我仿佛看到人民群众和抗日战士,军民一心、前赴后继。”虽是教学过程中的初步感知阶段,但崇敬与憎恨之情早已在情境中油然而生。学生感情真挚、爱憎分明,说得情真意切。从而在教学的起始阶段就被激起强烈的学习动机。吴乔说:“境能生情,情能移境”。根据叙事文的内容,创设相关情境,让声、形、象、境等诉诸于学生的眼、耳、脑,能起到让学生移情或触景生情的作用,引起学生心灵的强烈共鸣。这样,创设情境对学生情感影响之大、之深,远非教师口干舌燥的讲述所能比拟的。

二、抒情篇,对话能使课堂充满感情

叙述的故事感人至深,读来能引起内心强烈的震撼,笔者以为,都是抒彩较浓的篇章,都是抒情篇,如《生命之桥》《天鹅的故事》《二泉映月》《悲壮的一幕》等。正如著名特级教师王崧舟所说:“语文看上去是一幅幅多姿多彩、形象鲜明的画,读出来则是一首首情真意切、感人肺腑的歌。”自从《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提出“阅读教学是学生、教师、文本之间对话的过程”的理念以后,“对话”成为我关注的教学形态。在平时的教学实践中,我注重多渠道引导学生与文本对话,或感情朗读,在感悟中对话;或展开想象,在创造中对话;或写下感受,在练笔时对话。可以与作者间接对话,亦可与文中主人对话。让学生在“诉说”“倾听”中体悟作者的感情、把握文本的主旨、获得自身的感悟、形成新的认知。

三、故事篇,表演能使课堂飞扬

教材中有不少故事、童话或故事性较强的课文,这类选文对小学生有很强的吸引力,因为它们本身就是为儿童创作的。仔细观察,不难发现,当学生学过某篇故事或童话后,都很愿意模仿角色的活动,表演一番。不仅活跃的学生如此,性格安静的学生也乐意这样做,低年级学生如此,高年级学生也不例外。可见,表演是普遍深受小学生喜爱的学习方式。因此,凡是故事性较强、适合表演的课文,不妨在设计教学时,给予适当的时间和空间,带领学生走进角色,让学生通过表演体验感受,甚至创造性地理解故事、发展故事中的情节,抒发自己的感受。只要不是画蛇添足或喧宾夺主之举,定能激发兴趣、调动思维、启迪智慧,更能发展学生的表演潜能。如,《半截蜡烛》这一课故事性很强,文中对伯诺德一家人从容、镇定的动作、神情、语言和紧张激烈的心理活动描写栩栩如生、淋漓尽致。教学时,我先带领体感知、读出疑问,然后以释疑解疑为主线,让孩子们借助已有的知识和生活经验,在朗读、想象中进行感悟和理解。在充分朗读、理解、感悟文本的基础上,再让学生带着刚才的体验小组合作表演根据课文内容自编的剧本。没想到,我话音刚落,教室里已是一片沸腾,他们拿出橡皮当火柴,用本子卷起来当蜡烛,个个兴致勃勃、神采飞扬,演得不亦乐乎。让我更为惊喜的是,有一小组在表演“杰奎琳智取蜡烛”这部分时,竟创造性地要求演杰奎琳的角色必须打动“少校”,“少校”才会对答台词,心甘情愿地让她取走蜡烛,否则,“少校”将无动于衷,直到表演令“少校”满意为止。结果,表现能力较强的同学加入了表情、动作、语气,顺利地过了关,取走了蜡烛,而平时朗读、表演能力不太强的同学,也在“少校”的点拨、同学们的帮助下将杰奎琳娇柔的神态、商量的语气、惹人喜爱的形象表现了出来。学生在积极、欢快的情绪中充分地展示了自己的才华,不仅尝试了成功的喜悦,而且加深了对课文的理解和记忆,发展了合作能力、想象能力、口语表达能力和创造能力,同时也增强了学习的自信心和独立性。使师生之间、生生之间、师生与文本之间产生三维互动,较好地突破了难点,达到了教学目标。
总之,“教学有法,教无定法”,如果教师在设计教学时,能做到认真研究教材,根据不同教材的特点选择教学方法,因文生法,激活课堂,那么定能取得最佳的教学效果。
(作者单位 江苏省如皋师范附属小学)
相关文章
推荐阅读

 发表评论

共有3000条评论 快来参与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