试谈新课程性学习在新课程历史教学评价中运用

更新时间:2024-02-10 点赞:7120 浏览:22581 作者:用户投稿原创标记本站原创

摘 要:历史教学不仅仅是让学生记住历史知识,还要让学生掌握研究性学习的方法,从而充分地调动学生的主体性、积极性和参与性,引导学生实现会学,达到乐学。因此,历史教师必须抛弃传统教学中“以教师为中心”“知识本位”“重教轻学”的观念,尊重学生的主体地位,发挥学生的自主性、能动性,培养学生主动发现问题、合作探究的能力。
关键词:研究性学习;主体性;乐学
我们常说的研究性学习,是指学生在教师的指导下从学习生活中选择适当的研究课题,通过自主、合作和探究的方式,主动发现问题、获取知识进而应用知识的学习活动。开设研究性课程的主要目的在于通过这门课程的学习向学生传授行之有效的学习方法,使学生会学,进而愿学、乐学;所以,中学的各门学科都有义务把研究性学习的理念自觉地运用到各自日常的教学实践中,从而全面提高教学效果。在当前的历史教学中仍然普遍存在“重结论轻过程”“重知识轻能力”的弊端,导致部分学生厌学。因此,加强研究性学习在历史教学评价中的应用就显得尤为必要。本文就此提出几点看法,希望能够有助于对这个问题的进一步思考和
研究。

一、研究性学习要科学地选好课题

科学地选好课题是研究性学习得以成功开展的关键。对于高一刚迈入校门的新生而言,需要一个适应成长的过程,所以,最好由教师先替他们选择合适的课题。历史学科研究性学习的课题主要具有以下三个方面:

1.学科知识型课题

并不是所有的教学内容都能够成为研究课题的学科知识,而应该是教学中的重点和难点问题。只有这样确定课题,才能更好地提高教学效果,同时更好地发展学生自身的研究能力,培养其创新思维和创新能力。比如,学习宗法制度时,就可以提出这样的课题:通过你对宗法制度的认识,写一份关于我国现行政治体制改革的建议书。这就可以鼓励学生从宗法制对我国历史的深远影响和我国现行政治体制的弊端的角度出发,多方面、多层次地进行探究分析。只要我们平时注意挖掘教学的内容,认真理清重点难点问题,善于发现,勤于思考,就能很快提炼出较有价值的研究课题。

2.热点型课题

随着中国改革开放的不断深入,中国正在和平崛起,这是世界瞩目的热点之一。对于中国的崛起,国际上主要有两种观点:一种观点认为中国的崛起,有助于世界的稳定和发展;另一种观点则认为中国的崛起,对世界的安定与和平是一种威胁。对该问题的研究,可以引导学生梳理教材的相关知识,查阅各种相关资料,从而形成“近代大国兴衰与中国的和平崛起”这个热点型课题。组织学生讨论近代历史上英美德日苏的崛起,中国古代秦汉、隋唐和明清(前期)的三次崛起,以及新时期中国抓住机遇,和平崛起,分析比较它们发生的原因和产生的影响的异同,从而得出自己的结论,然后,再进一步根据已有的材料和得出的认识写一篇小论文,形成研究性学习的成果。如此这般,既开拓了眼界,增长了知识,又锤炼了发现问题、研究问题的意识和能力。

3.社会生活型课题

历史学是一门源于人类社会生产生活的学科,而人类社会的发展往往又有着惊人的相似之处;所以,我们可以很容易地从某些具体的历史事件对当今社会的影响或者从日常学习生活中查找到相关历史的痕迹,从而可以选取与之有关的问题进行研究。毫无疑问,它们都是历史学科开展研究性学习的重要素材。例如,可以通过参观调查本地的家族宗祠,也可以通过查阅族谱或访问宗族中的长者,同时参考社会上认祖归宗、尊宗敬祖的现象,对宗法在当今社会的影响力进行较为深入的探讨,并由此撰写一份调查报告,介绍所在家族的历史的小论文。开展社会实践活动,研究社会生活型课题,不仅使学生掌握了身边的和先辈的历史,而且应用并巩固了所学的知识,从而把知识转化成为能力,激发了学生更大的求知兴趣。

二、研究性学习评价要重视过程

研究性学习的流程通常是:“课题选择→方案设计→探索研究→检验评价→形成报告”。传统的学科教学是“重结论轻过程”“重知识轻能力”,而研究性学习则与此完全不同,它把研究过程、把能力的培养看得比结论和具体的知识更为重要。学生要做的第一步,就是根据自己的兴趣爱好和教学的需要选定合适的课题。第二步是设计方案。通过查阅资料、小组讨论,初步提出研究方案,再经过反复论证修改,最后确定比较可行的正式方案。第三步是根据设计的方案展开探索研究。此时要仔细观察每一个环节,认真思考并解决遇到的问题,做好记录,从中得出研究性结论。第四步是对研究过程和研究成果进行检验和评价。主要分析探索过程是否规范,结论有无科学依据。最后,形成研究报告,汇总交流。至于学生经过探索研究所获得的最后成果,其评价的标准不在于成果本身具有多大的价值,更重要的应该是学生通过对研究过程的体验,从而掌握科学研究的一般流程和方法,从中学会通过自主、合作和探究的方式,主动发现问题、获取知识进而应用知识的能力。

三、研究性学习评价要体现开放性、多样性和科学性

为了使研究性学习开展得更加扎实有效,应该遵循开放性、多样性和科学性相结合的原则;否则,就会影响学生的研究兴趣,挫伤学生的参与积极性,同时也会偏离研究性学习的初衷,降低研究性学习的效果。

1.创造开放的学习环境

研究性学习对传统的教与学的模式提出了全新的革命,既要求学生相应地转变学习方式,也要求教师相应地更新教学理念、转变教学方式。研究性学习倡导学生主动学习,加之研究的内容也多来自学生的学习和生活,这就要求研究性学习从内容到形式都要突破原有的教与学的封闭状态。为此,教师不能再搞“一言堂”,不能再作出太多干预,只能扮演指导者和参与者的角色,灵活运用多样化的教学手段和方法,营造开放的气氛,为学生的自主学习创造必要的前提。创造开放的学习环境,有利于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有利于培养学生探究历史问题的能力,有利于提高学生的创新意识和创新能力。

2.创造多样化的学习环境

可以引导学生构思教学设计、阅读相关书籍、观看影视音像、上网查找资料、表演课本剧、组织辩论会、进行参观访问、开展社会调查、撰写小论文等丰富多彩的课内和课外活动。在历史研究性学习过程中,可向学生开放电脑室、阅览厅、博物馆、青少年宫等场所,以便学生能够充分利用校园内外的资源开展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研究性学习的途径和方法的多样化,可以促使学生从多角度得到锻炼,并从中了解到除教材以外还有很多获得知识和信息的渠道。

3.内容和方法要科学

首先,符合课改的要求,有利于改进历史教学源于:论文格式范文www.618jyw.com
的评价,有利于提高学生的创新思维和实践能力。其次,符合教学的需要,研究性学习的内容必须是课标要求的重点和难点内容,从而有利于增强教学效果。再次,现有条件要与中学生的心理特点、智力水平、学科基础以及学校现有的教学条件相适应,从而具有可操作性。然后,符合循序渐进、由浅入深的认知规律,研究性学习的开展要有层次性,对不同年龄段的学生有不同的方法和要求,同时做到面向全体,因材施教。最后,程序要规范,结论要有科学根据。只有坚持科学性的原则,才能保证研究性学习沿着正确的方向发展,从
而收到预期的良好效果。
综上所述,培养学生的研究性学习能力,是学好历史的关键因素之一。所以,教师在历史教学评价中要有计划地培养学生研究性学习的能力。只要我们真正做到科学地选好课题,重视研究性学习的过程,体现开放性、多样性和科学性,那么,我们就能帮助学生掌握研究性学习的方法,从而充分地调动学生的主体性、积极性和参与性,引导学生实现会学,达到乐学,进而提高教学质量,全面实现向素质教育的转轨。
(作者单位 安徽省滁州市二中)
相关文章
推荐阅读

 发表评论

共有3000条评论 快来参与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