对于利导利导学生心理,多渠道帮扶学困生

更新时间:2024-01-29 点赞:22167 浏览:97647 作者:用户投稿原创标记本站原创

魏书生说:“尊重和发展学生的人性和个性,会使师生生活在一种相互理解、尊重、关怀、帮助、谅解的和谐气氛之中,从而真正体验到做人的幸福感与自豪感,减少内耗,提高工作和学习效率。”本人经过几年的教学实践,通过利导学生心理,尊重和发展学困生的人性和个性,多渠道地培养他们,取得了较为显著的教育教学效果,也找到了教育工作的乐趣,体验到做教师的幸福感与自豪感。以下是本人的几点做法:

一、顺应学生的从众心理,在合作交流中学习

学困生由于学习基础差,在学习过程中存在很大的弊端,不知道学什么,怎么学。其结果是不知道学什么就不学,落得个轻松,学习成绩自然越来越差。这时,如果有同学站出来,带着他们学习,他们自然会跟着学习,在同学面前维护他们的自尊。
为此,每学年开学初,我根据本班人数和男女比例进行分组学习。学习小组通常由6名学生组成,先由学生自己组合,再根据小组成员性别、学业成绩、智力水平、个性特征、家庭背景等方面作调整,然后结合任课教师对学科带头人作微调,尽量缩小各组差异,增加竞争公平性,确立小组名单后,按照学业成绩和能力水平,从高到低分别选择编排每组的正、副组长各1人与组员4人。
这样,学习小组为了完成共同的学习任务,就成了有着明确分工的互助性学习活动,使每个人在小组学习中都有表现自己的机会,成为小组的主人。每天上课前由正副组长检查预习导学情况,作业上交情况并做好记录,敦促该组同学自学,努力完成学习任务。通过小组合作学习的形式,全体学生都得到了发展,班级平均分得到了很大的提高。

二、打破学生的盲目心理,在预习导学中提高

针对学困生在学习过程中不知道学什么、怎么学的困难,我努力备好每一节课,从本节课的重难点出发,根据学生的基础掌握情况,尽量从基础出发,编好预习导学案,并要求学生在上课之前一天把预习导学作为作业发给学生,让学生有充分的时间自学课本,让学生通过不同的途径完成预习的内容,把学习主动权交给学生,尝试中遇到困难就会主动地去自学课本,查阅资料等。通过预习导学,学生对所要学习的内容有了一定的认识,将一些简单易懂、自己有兴趣的内容进行了内化,并有了困惑和疑问,在课堂上学生提出问题,师生共同探讨。或主动接受教师指导。使听课具有针对性,为掌握新知识作好心理方面的准备。

三、迁移学生的贪玩心理,在实验实践中发展

学困生在学习过程中最大的缺点是贪玩,容易遗忘学到的知识。为了弥补这一缺陷,我在教学实践中,迁移学生的贪玩心理,多让学生在实验实践中获得真知。在课堂教学中,以学生的发展为本,开展生动有趣的数学活动,积极引导学生主动地参与到课堂活动中去。有些数学问题需要在它特定的环境中“做一做”,才容易洞察它的内在联系,发现解决的思路。
就拿学生源于:免费论文查重站www.618jyw.com
对数学概念的理解来说,如果我们教师只给出概念,让学生加以记忆,学生往往对其本质属性理解不够,一知半解,更别提运用了。新课程理念就要求我们教师在概念教学中注重知识的生成,引导学生从已有的知识背景和活动经验出发,提供大量操作、思考与交流的机会,让学生经历观察、实验、猜测、推理、交流与反思等过程,进而在增加感性认识的基础上,帮助学生形成数学概念。
例如帮助学生理解无理数的概念。课前让学生准备一把剪刀、两张同样大小的正方形纸片(边长为1)、计算器。让学生利用这些工具剪拼出面积为2的正方形。然后思考:“拼得的正方形的面积是多少?”“它的边长是多少?”“估计的值在哪两个整数之间?”“能用分数表示吗?”引导学生进行数学实验与探索。在探索了以上几个问题的基础上,学生真实体会到了面积为2的正方形的边长不能用有理数来表示,但它确实存在,切身感受到除有理数外还有一类数,引出概念“无理数”。
由于数学中有许多问题是来源于实践,教师可以指导学生亲自动手实验,或者是借助于软件平台进行模拟实验,学生通过动手动脑去制作、设计、发现,通过探讨、归纳总结,发现规律,为深入理解概念、定理等新知创造条件。这样,在概念形成过程、结论的推导过程、方法的思考过程的教学中,让学生通过自己动手实验,进行必要和有效的操作,并通过学生小组的协作学习,去观察问题、验证结论、体验本质、归纳和发现新结论。这比单纯靠老师传授来学习,更有利于学生对概念和规律的理解和掌握,真正掌握知识,形成能力。

四、消除学生的恐惧心理,在纠正错误中巩固

学困生由于基础差,在作业过程中,不是这个地方出错,就是那个地方出错,甚至到了出现怕做作业的恐惧心理。
那么如何消除学生的恐惧心理,让学生在错误中学到知识,在失败中巩固知识呢?我主要从学生作业中出现的错误进行归类分析,帮助学生纠正错误。面对学生出现的知识性错误,首先要理解、宽容学生,重视对错解中合理成分的提取和激活,使学生在心理上认同和接受“纠错”,并自觉对自己的想法和做法作出修正和调整。在课堂上教师也可主动暴露错误过程,通过模拟错误的思维和心理过程,再现学生各种可能的解题错误,并找出错误的原因,及时解决学生的解题困惑,从而在根本上清除学生头脑中错误概念的信息。
面对学生出现的心理性错误,教育学生要有坚强的意志和信心,放弃依赖心理,要有主动钻研的精神;不要有急功近利,急于求成,盲目下笔,导致解题出错的急躁心理。因为数学解题除需扎实的数学知识、基本技能和较强数学思维能力之外,还需要有良好的心理素质,否则即使知识技能掌握得不错,也可能因为心理障碍而产生错误。对学习有困难的学生,教师要给予及时的关照与帮助,要鼓励他们主动参与数学学习活动,尝试着用自己的方式去解决问题,发表自己的看法。让更多的学生找到自信,体验成功。时时关注学生的心理变化,让学生在纠错改错、评错赏错的过程中感受到学习的成功和快乐。
参考文献:

1.《心理学》P67-77页.广东教育出版社.

2.《有效数学课堂教学之我见》.《中学数学研究》2012年第8期.

3.徐利平.《在数学实验教学中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

4.初中学生数学习题错误原因及对策.《少年智力开发报》2010年第5期.赵京慧.

5.高效试卷讲评课“四步曲”.滕丽.2009年8月.

(作者单位:广东省南雄市雄州中学)
相关文章
推荐阅读

 发表评论

共有3000条评论 快来参与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