试议之门兴趣,打开成功之门钥匙生

更新时间:2024-04-15 点赞:8777 浏览:33344 作者:用户投稿原创标记本站原创

新课程改革实践几年来,我认为,其核心应是将学生的被动学习转变为主动学习、消极学习转变为主动学习。这样才能发挥学习主体最大的效率,才能让整个教与学的过程充满生机与活力,也才能最好的实施素质教育。而转变的关键是激趣,兴趣是最好的老师,有兴趣才有渴求,有渴求才会主动积极。
爱因斯坦有句名言:“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古人亦云:“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知者不如乐之者。”兴趣对学习有着神奇的内驱动作用,能变无效为有效,化低效为高效。兴趣是通向理想的桥梁。人们通常把兴趣描述为“喜好的情绪”、“闪亮的火花”。然而,如何让孩子保持持久的兴趣盎然状态、进而上升为人生志趣是摆在教育工作者面前的一道难题。
孩子的成长是家庭和学校、社会共同努力的结果。家庭是孩子的第一课堂,而家长则是孩子的第一任老师。家长是孩子走向成功的引路者,在孩子成长的过程中有着不可忽视的作用。《青年的四个梦》中记录了这样一个事实:日本画家吉言山本智商只有40,上中学时连年“你叫什么”、“从哪个学校毕业”这类问题都答不上来。靠着母亲6年的不懈奔波,他才有机会在智力不足班上课。上课时他整天一动不动地坐着,好像对什么都没反应,一位老师经过多次尝试,发现山本最喜欢临摹卡通画,于是鼓励他用画画记录每天的感受,并且特地为他设计了以美术为中心的课程,还送他的作品去展览、游说店铺买他的作品。山本的画慢慢地被人注意,山本自己也越画越好,连带其他功课都有所好转。如果孩源于:论文大纲www.618jyw.com
子真的了解自己喜欢什么,愿意为那些事情下功夫,积极寻找甚至创造机会,每天做点自己喜欢并擅长的事,生活会怎样?
中科院数学研究所的掌门-杨乐院士曾拿自己昔日的同事陈景润举例:“陈景润并不是数学天才,他是在对数学具有浓厚兴趣的前提下,经过长期刻苦的努力,终于攀上世界数学研究的高峰的。”而在他自己看来,兴趣可以培养的。要想在专业上创新,必须要有强烈的兴趣。而培养兴趣最好的办法就是多下点功夫,经常和自己所学的专业知识“原本不懂的地方,随着接触次数的增多了就了解了,弄懂了,兴趣也会随之一点点地增加。
我们的孩子就像水果蔬菜,他们长得像茄子,有得像萝卜,有的像苹果,而我们的学校和家庭教育正在努力把这些茄子、萝卜都培养成苹果,似乎只有这样才是成功的教育。而没有从孩子的角度考虑,只是单方面把自己的意愿强加在孩子身上,把孩子看作是自己实现梦想的寄托,忽视了孩子的特性,孩子的成长环境越来越单

一、而我们最终将孩子猎奇的心理一点点埋没,最终扼杀的是孩子的创造力。

姚明,一个在中国如此响亮的名字。在他小时候,姚明的父母并没有刻意鼓励他把篮球当作自己将来的事业,他们只是让姚明做自己喜欢的事情。他们希望小姚明和普通的孩子一样读书、上大学、找工作,然后找到自己的生活方式。但姚明最终还是选择了篮球。后来他发现自己真的非常热爱篮球。姚明、姚明的父母和他当年的老师、教练以及小伙伴都说,其实刚开始他并不喜欢篮球,对当年的他来说,篮球只不过是一种游戏。姚明的父亲姚志源说,小时候,姚明和其他男孩子一样,喜欢,后来爱看书,尤其爱看地理方面的书。有一段时间还对考古发生了兴趣,再往后,喜欢做航模,他第一次在体工队拿了工资,就去买了航模回来自己做。再后来就喜欢打游戏机了。
在学习上,姚明的父母从来不逼迫姚明,而是以启发施展为主,重视培养他的兴趣。这种方式让姚明享受到了学习的乐趣。长大之后,每当有人问起他的童年,他都会说:“我是玩过来的,没人逼迫我学习。”
中国父母都命令孩子放学后学这学那——音乐、绘画、跳舞。孩子们没有选择的自由,父母说了算。姚明的母亲从不强迫姚明做此类的事,她让姚明尝试做自己喜欢的任何事。她只要求姚明不要做坏事,或者用错误的方式做事。
姚明直到9岁的时候,才开始对篮球有点兴趣。到12岁时,他已经非常喜欢篮球这项运动了。父母把他送到上海体育学院,他在那每天都要打几个小时的篮球。由于姚明住校,离家的路途比较遥远,这使得他有更多的时间打篮球,他对篮球越发专注了。如果他的父母在教育他的时候,仅仅把那些世俗的成功当成目标,那么可能就没有姚明的现在。
叶澜前辈曾这样说过:“教学改革要改变的不只是传统的教学理论,还要改变千百万教师的教学观念,改变他们每天都在进行着的、习以为常的教学行为,这几乎等于要改变教师习惯了的生活方式。”在新课程观下,教师的一言一行都会对学生的发展产生着深远的影响。教师是教育的关键,教育的中心应在于激发学生的兴趣,教师应围绕学生的发展,提高自己的教育教学艺术。希腊学者普罗塔戈认为:“头脑不是一个要被填满的容器,而是一把需要被点燃的火把。”而教师就是点燃火把的那一丝火星。美国著名的心理学家安东尼·罗宾在《唤醒心中的巨人》一书指出:“每个人身上都蕴藏着一份特殊的才能犹如一位巨人,等待我们去唤醒它。”怎样才能激励,唤醒和鼓舞学生的兴趣呢?
首先,培养孩子兴趣的首要任务是发现孩子的兴趣。教师应该是一个伯乐,善于从细节中发现学生的兴趣所在,从而引导学生认识自己、了解自己,以达到“激趣乐学”的目的。作为引路者的老师和家长,只要对孩子充满信心,引导合理,开发得当,就能找到打开孩子潜能的金钥匙。
第二,教师在教育教学中起主导作用,只有教师觉得快乐了、有趣了,学生才会感到学习的快乐和有趣。因此,首先培养教师的职业兴趣感,用兴趣去成就教师的理想志向,引导教师做一个兴趣广泛、品位高雅的人。
第三,进行学习目的教育,使学生产生学习需要。引导学生“面临问题”,因为问题能唤起强烈的求知欲;引导学生“亲自发现”事物的奥秘,从而造成惊异、激奋、自豪感;要让学生“运用知识”去解释和改造世界,从而激起“知识主宰者”之感。这样就使他们形成长远的间接的学习动机,提高对学习的兴趣。
第四,建立和谐的师生关系。所谓亲其师,信其道。教师热爱学生,对学生寄予希望,学生在心理上就会得到满足,从而乐于接受教师的教育,能较快地把教育的要求转化为自己的需要,并为满足需要去努力。教育的本质是予人自由、幸福和力量,教育的本质是传授真知、传播真理、传递真情。陶行知先生说:“真教育是心心相印的活动,唯独从心里发出来,才能达到心里面!教师的心走进学生,学生的心融入教师的心才是教育赖以成功的心理基础。
总之,培养孩子兴趣的方法是多种多样的。家长和老师,作为孩子成长的领路人,应当在实践中不断学习,不断总结,以使他们养成对学习的兴趣,让激趣、益智、育能、强身、充满了对生命的尊重与关怀,实现了学习与情趣相伴,成长与快乐同行,共同促进 他们的个性特色,全面和谐发展,让孩子拥有一个健康快乐的人生。
相关文章
推荐阅读

 发表评论

共有3000条评论 快来参与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