简论引领阅读教学中引领学生走进文本“三途径”站

更新时间:2024-04-05 点赞:27828 浏览:123205 作者:用户投稿原创标记本站原创

阅读是学生认识世界、发展思维、获得审美体验的重要途径。在初中语文教学中,其重点之一就是阅读教学。阅读教学的重点是培养学生感受、理解、欣赏和评价的能力,使学生在阅读中受到情感熏陶,获得思想启迪,享受审美乐趣。那么如何有效地培养学生这种能力?如何使学生在阅读中获得精神上的愉悦呢?笔者认为在阅读教学中教师要引领学生走进文本、走进作者的心,和作者的心灵碰撞出火花。那么,阅读教学中教师引领学生走进文本的途径有哪些呢?我认为主要有以下三个途径。

一、认真备课,潜心钻研,教师首先要走进文本

“文本”是教师展开教学活动的载体,离开了文本,我们的教学活动就无法进行。所以要想让学生走进文本,让学生走进作者的心灵,教师就要潜心钻研文本,首先走进作者的情感、思想、心灵,充分和作者对话,让“文本”感动自己、让“人物”感动自己、让“作者的心灵”感动自己……只有教师自己被“文本”感动了,才能成为引导“感动学生”的桥梁,才能在课堂上做到游刃有余的点拨、拓展,才能更有利于课堂资源的生成。我第一次教读《五柳先生传》时,内心并没有被陶渊明的不慕荣利、率真放达、安贫乐道的高尚品质所感染,相反却认为他的穷困潦倒是由于他的“愚”所导致的。由于自身不能深刻地理解人物形象、不能深入理解文本的思想内涵,结果在课堂上机械地按照教参进行讲解,针对考试出了几道常见的问答题,成了一名地地道道的“工匠”,忠实地按照设计图纸进行了施工,学生也成了忠实的“听记”者。虽然这样生硬的讲课应付了常规考试,但由于我没有走进文本、更没有走进学生,那节语文课,学生的思维是静止的,从他们呆滞的眼神中,我感受到了生命课堂的重要性。第二次教读《五柳先生传》,我已经深刻领悟到研究文本的重要性。我首先查阅了有关陶渊明的所有资料,不得不对陶渊明的“不为五斗米折腰”而深深叹服,同时又广泛阅读了有关课文所涉及的链接人物“黔娄”和“颜回”的故事,真正体会到了“隐者”的高尚情操。带着这种感动来备课,带着这种钦佩来找课堂的切入点,带着这种对人生的体验走进课堂,我觉得自己走进的是生命课堂,是高尚的课堂,是引导学生健康成长的课堂。由此可见,语文教材中蕴含着丰富的文化内涵和人文价值。因此从挖掘文本价值的意义上来说,教师的备课应该是一次自我价值实现的过程,也是教师个人与文本生命的对话。

二、创设情境,激发兴趣,引领学生走进文本

让学生与文本对话,是新课程的教学理念,也是我们语文教学的至高追求。通过对话,能使每一位学生的个性得到充分张扬,让他们享受学习语文的乐趣,感受到自己的智慧和力量。因此,在实现课堂对话之前,唤醒他们学习的兴趣就显得格外重要。教师可以在课堂上积极创设一个充满生命活力的课堂教学环境,激发学生的兴趣,引领学生在充满体验的情境中学语文、用语文、感受语文,这有利于学生尽快地走进文本、融入文本,让文本走进学生的心田,从而进行直接的语言互动、情感互动、思想互动,让阅读教学变成一个真正充满生命律动的阵地。例如,在讲朱自清的《背影》一课时,我为了让学生充分感受到父亲那颗拳拳的爱子之心,出示了父亲为儿子买橘子的背影特写:他戴着黑布小帽,穿着黑布大马褂,深青布棉袍,蹒跚地走到铁道边,慢慢探身下去……他用两手攀着上面,两脚再向上缩;他肥胖的身子向左微倾,显出努力的样子……正当学生尽情的体验父爱时,我还适时播放了《父亲》这首深情的歌:父亲是儿那登天的梯,父亲是那拉车的牛……聆听着催人泪下的歌曲,观看着年迈的父亲艰难攀爬买橘的画面,学生的内心深处就像波涛汹涌的大海一样久久不能平静,他们情不自禁地想到了自己的父亲,想到了父亲为自己做的点点滴滴,想到了自己曾经的不懂事。一向不爱发言的学生刘强流着泪说:“我以前怎么就没想到父亲是那么不容易,他每天天不亮就爬起来做豆腐、卖豆腐,就是有病了,也不歇息,可我还穿名牌,嫌父亲没能耐……”;李梅也哽咽地说:“以前我总嫌父母啰嗦,甚至摘自:硕士论文答辩www.618jyw.com
想过离家出走,可是我现在明白了父母的苦心,他们是多么的爱我……”一石激起千层浪,学生你一言、我一语,整个课堂的氛围都被浓浓的亲情所萦绕着,我抓住契机披情入境,顺情而教,自然而然地就引领了学生走进文本,走进了朱自清那颗思父、念父之心。

三、体味和推敲重要语句,让学生自然进入文本

阅读教学,要回归文本、回归语言,精读少讲,深入文本,这样才能体味语文的味道。教学中教师应重在引导学生抓住重点词句、语段深入走进文本。如我在讲《五柳先生传》时,紧扣文本关键性语句问道:为什么五柳先生不知何许人也?亦不详其姓字?难道他都不知道自己是哪里人吗?更为奇怪的是他怎么连自己的姓字都不知道呢?中国古代大凡有学问的人都有“字”和“号”吗?学生几乎是异口同声地回答:“有。”“那么五柳先生为什么没有?”学生不做声了,绞尽脑汁也回答不上来。我见时机成熟,马上出示陶渊明的生活背景:社会黑暗、政治腐败,并讲述了陶渊明“不为五斗米折腰的故事”,这时学生立即纷纷举起了手:“是因为陶渊明不想和别人一样”“这是因为陶渊明是一个憎恶当时的社会环境的人”“说明陶渊明的做法与世俗格格不入”“这说明陶渊明是一个独特的人,是一个真正的隐士”“这更是陶渊明不慕荣利的表现”……面对着学生的回答,我知道他们在我的不着痕迹的引导下,在认真揣摩文本语言的探究中,已经走进了文本,学生的心灵已经和陶渊明的心灵碰撞出了火花。因此,在教学过程中,只有带领学生真正走进文本,与文本对话,进行思维碰撞和心灵交流,才能真正让学生品味、感悟到文本内在的神韵,才能让学生真正经历心灵成长的洗礼,让课堂焕发生命力。
总而言之,新课程理念下的阅读教学,要实现学生、教师、文本之间的真正对话,教师就要把着眼点放到疏通学生与文本的对话上,引导学生真正地走进文本,走进文本深处去触摸语言、体验情感,在咀嚼语言、品味语言中感悟文本、感悟生命,实现学生心灵的远游。我们教师在课堂上更应该关注每一位学生的发展,让学生乐学,从而真正实现有效教学,让我们的语文课堂闪动着人性的光辉。
相关文章
推荐阅读

 发表评论

共有3000条评论 快来参与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