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关于教学改革美术课堂教学革新应立足赏析和审美研究生

更新时间:2024-02-03 点赞:10689 浏览:37170 作者:用户投稿原创标记本站原创

【摘 要】 深入美术教学改革,激发学生学习热情,立足于“赏析和审美”,才是美术教育的根本目的和终极目标。
【关键词】 改革;欣赏;审美
2095-3089(2013)22-0-01
随着课堂改革的不断深入,我在美术课堂教学中也进行了积极的探索。我认为初中美术课应以美术欣赏为切入点,立足于培养孩子的审美,从欣赏的角度接受教育,有利于将来形成健全的人格和良好的修养。
传统意义上的美术课,我们教师还在致力于画功的培养,很难吃透作品,更不会体会到作品深层次的人文内涵,在教育上过分强调传授方式,把学生看成被动接受知识的“容器”,这种欣赏课剥夺了学生自己体验和理解美术作品的权利,那就谈不上是欣赏,而是美术理论课,从而导致学生个性和兴趣发展受阻碍。
而体验式的欣赏教育恰恰是新的课程标准特别强调学习方式之一。因为体验意味学生积极参与到欣赏和评述活动中来,能够自主的对美术作品观察、理解、思考、分析,意味着学生们一起讨论、比较、操作、尝试甚至争论,一句话,强调体验,强调学生理解,强调学习的主动性。使学生由被动接受的学习逐步转向以自己已有知识和认识经验为基础,主动建构自己的知识体系。
本人在平时教学中,根据新教材的内容和学生心理特征,对美术欣赏课方法作了一定尝试,使学生积极地从多角度观察、思考、判断美术作品,充分尊重学生自身感受和体验,使之形成主动积极的学习观念。从而愉悦的获取知识,提高课堂的教学效果。

一、主观发现式

这是一种学生在自学的前提下发现并解决问题为中心,以发展视觉感受能力,形象识别和理解能力为目的地教学类型。其特点既强调学生的独立探索和思考,也强调教师的引导作用。如果学生在此过程中缺乏发现问题的能力,教师可采用:设问、反问、诘问等多种方法,引导学生贴近作品隐含的问题,这有助于学生学会欣赏作品的方法。比方:上七年级《劳动——人类创造力的源泉》中,《纺织女》这课时,让学生先观察,接着提问学生,全画面可分为几个部分?前景妇女和后景妇女的衣着有什么不同?后景壁毯上表现了什么内容?你对作品中的人物心情有什么感受?前景纺织厂条件如何?从何处判断出来?在提问中,让学生个人思考和小组讨论相结合,课堂气氛活跃,学生的视线会扫过画面每一个角落,并认真收集知识,根据信息分析解释画中所给人物,景象的意味。许多同学能从画面穿着分析出前景纺织女工在马德里简陋的条件下劳动,后景则贵妇们欣赏由妇女织造出的壁毯,并指出两个场景,代表不同的阶级,隐含着对比,甚至有同学通过自己搜集资料知道壁毯表现的神话故事的内容,整个是为前景纺织女陪衬这个故事而安排的。这样的回答欣赏教学,使欣赏者认真细致的面对作品,不仅充分调动视觉直感和想象力,而且也能从理性方面把握作者通过画面传递出来的信息。

二、合作领悟式

只要教师创造出足够的意境,给学生留有充足的交流时间和空间,学生就能够发挥其作为学习主体的优势,达到欣赏教学的主动性、互补性、能动性、和积极性。而教师只需认真聆听学生们畅谈感受和领悟,适时的点拨欣赏对象的深层意蕴。

1、审美情境创设

对于初识者的学生,首先要求教师采用多种教学方法创设情境,使其摆脱固有的意识形态。比如:在欣赏七年级课本杜健作品《在激流中前进》时,播放乐曲《黄河船夫曲》,此时学生进入某种情景,自觉体验船工的艰辛,产生审美意境。此曲和《在激流中前进》题材相同,作品表现情绪相同,《黄河船夫曲》声音浑厚,有气势,通过短促的喊号声和渐强的梯度节奏,表现了划船的动作,感受经过紧张的险滩战斗,船工们心里充满着愉快,希望与光明。《在激流中前进》色彩凝重,用笔粗放,运用衬托和对比手法表现船小、浪险、人艰,两件作品都表现了船工惊人力量和百折不挠的精神。学生积极的认同心理活动,由于理性参与了欣赏活动而推向深化,从而获得艺术作品内层意蕴的领悟和审美想象。

2、认知共鸣与情感碰撞

在审美体验中使学生的审美想象融入作品本身的情感中,使学生用整个心灵去关照、体味、理解,产生情感上的共鸣。比如:欣赏油画《拾麦穗》时,因学校地处农村,可带学生参观农民在田间劳动的场景,从农民挥动手中镰刀割稻、收稻、挑稻等一系列农忙收获的场景以及农民收获的情绪中获得初步审美情境,然后结合苏联的历史背景,让学生体验到作品创作背景,体会广大劳动人民对于收获的喜悦以及劳动人民耕作的艰辛,从而更加珍惜粮食,热爱生活。

三、点拨升华式

教师可让学生一开始就自主欣赏绘画作品,而且允许学生按自己的意愿对作品从美术语言角度、从历史背景角度、从美术家生平或创作心理角度进行观赏、分析和讨论。在尊重、保护学生的见解的基础上,教师应及时出马,点拨学生没有赏析到的有关作品深层次的东西。例如:在欣赏梵高油画《向日葵》时。梵高作品带有强烈的主观色彩,作品以明亮的基调和灿烂的色彩表达画家内心强烈的情感,把油画的线条和色彩表现力提高到一个新的境界。从而使学生达到全新的认知高度。
总而言之,美术教育应着眼审美,从大文化的角度了解美术与其它学科的共性,并且激励学生研究美、探索美,善于结合艺术品产生的时代背景、文化环境,从艺术史、艺术批判的角度,采用联系比较的方法和各种手段使学生对艺术家、艺术品、艺术现象有综合、立体的认识,才能逐步提高学生的审美能力,达到教学的最本质目的,实现美育得得终极目标。 摘自:毕业论文题目www.618jyw.com
相关文章
推荐阅读

 发表评论

共有3000条评论 快来参与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