研讨停留在革新使用教材不要停留在表面

更新时间:2024-04-16 点赞:14322 浏览:59546 作者:用户投稿原创标记本站原创

【摘要】小学数学的新教材在功能上发生了很大变化:教材是实施教学的工具,而不是惟一的标准。这就要求我们是用教材去教数学,而不是教教材上的数学。如何做到既要尊重教材又不能完全照搬教材,并创造性地使用教材。创造性地使用新教材的前提是树立正确的教材观;遵循的原则是“脑中有课标、心中有教材、眼中有学生”;并把要求对教材的内含、意图进行挖掘外延,有意识地调整教学内容。
【关键词】小学数学 教材 学情 创造 关键 基础 突破点
创新使用教材,这是一个长期谈论的话题,也是经常谈论的话题了,这个话题各有各的见解和思路。但在平时的教学工作中我发现部分老师存在于这个问题的表面,没有深入理解创新使用教材的内涵。如何创新使用教材?结合我的小学数学教学工作谈点体会。

1.读懂教材是关键

1.1 要读懂“课标”中的教学目标和要求。

“课标”从小学数学的整体出发,整个小学阶段要达到什么目标?要渗透何种思想、理念?通过六年的学习学生应具备何种能力等方面做出了一个基本框架。教学目标实际上就是学生在学习中的一个“度”,也就是学生在学习过程中,学生对所学内容是了解、理解还是掌握运用,这是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通过这一内容的学习,学生是否掌握了一定的学习方法,是否给学生留有思考的空间,学生的问题意识是否得到了培养,学生的情感、态度、价值观是否得到培养等,这是基本思想、基本活动经验。
(1)必须读懂《课标》对年段教学内容的要求。比如六年级比例这一内容它的目标是:①在实际情境中理解比及按比例分配的含义,并能解决简单的问题。②通过具体情境,认识成正比例的量和成反比例的量。③能根据给出的有正比例关系的数据在方格纸上画图,并根据其中一个量的值估计另一个量的值。④能找出生活中成正比例和成反比例关系量的实例,并进行交流。知识与技能方面,会运用比例的基本性质解比例,能正确判断正比例和反比例的量,能运用正、反比例知识解决生活中的实际问题;数学思考方面,培养学生数学的应用意识和解决问题的能力,经历探索比例的意义和基本性质、正比例和反比例意义及其应用的学习过程,体会正、反比例知识与生活的联系;情感与态度方面,在学习中体会具有正、反比例关系的两种量之间的联系,进行辩证唯物主义观点的启蒙教育。
(2)要读懂本册教学目标对教学内容的要求。
(3)要读懂本单元教学目标对教学内容的要求。如西师版小学数学五年级下册第二单元长方体、正方体要求:通过操作活动,从实例中理解物体表面积的含义。认识长方体和正方体的展开图。能根据表面积的含义求长方体、正方体的表面积,并能解决简单实际问题。这就是说要让学生通过动手、观察来体验表面积的意义。
只要我们读懂了上面这些目标对所教学内容的要求,就能恰当地设计出符合学生学习的课堂教学目标,同时在教学中也不会拔高或降低课堂教学目标,只有这样才能保证课程实施与教学目标的高度一致。

1.2 要读懂作者的编排意图。

义务教育实验教材对于教学内容的编排,是遵循《标准》的基本理念和要求,以实验教材的总体编写思想、编写原则为指导,力求使教材的结构符合教育学、心理学的原理和儿童的年龄特征,实验教材选择密切联系儿童生活、生动有趣的素材,让儿童在具体的情境中学习数学;提供探索空间,引导儿童独立思考与合作交流;内容呈现形式多样、直观形象,课堂活动丰富多彩、生动活泼;实践活动特色鲜明;体现学法,利学利导;穿插数学文化,渗透数学思想,培养学生数学的兴趣。因此,我们必须读懂下面这些内容:
(1)要读懂“主题图”。西师实验版的教材都是以情境来展示教学目标的。它给了老师更大的研读教材的空间。同时也给了我们很大的挑战。教材上的每幅图都有其深刻的含义和目的,做为教师,只有把它研读透彻,才能明白其中真知。我觉得要读懂主题图,首先必须读懂它是以什么形式呈现的,是怎样反映本单元要学习的基本内容的。比如,西师版实验教材五年级下“分数”的主题图,它是一个看世界地图的情境图,孩子分别用我国的人口、陆地面积、森林覆盖面积、沿海渔场面积与世界的人口、陆地面积、森林覆盖面积、沿海渔场面积进行比较,比较的结果用分数表示。这样不但让学生感受到分数在生活中的广泛应用,还带给了学生一些信息,通过这样的信息可以对我国国情作一些了解,培养学生热爱祖国的积极情感。图中出现的这些分数和学生原来认识的分数相比,最大的变化是单位“1”不是一个具体的物体,而是许多物体组成的一个整体。让学生感知与原来知识的联系各区别,为新课的学习做准备。
(2)要读懂“例题”。不管是传统的旧教材还是课改实验教材,例题都是教科书中最重要的一个组成部分,它是教师指导学生学习的重要依据,同时也是学生学习数学的一个最基本的范例。那么作为教师怎样才能读懂例题呢,我觉得:首先应该读懂例题是以什么方式呈现的,它这样呈现的作用是什么。比如,五年级下册“体积与体积单位”例1呈现出放入土豆的过程,让学生观察杯中水的变化,使学生初步认识到:是由于土豆占据了水原来的一些空间位置。其次,要读懂例题中的对话。教材为了体现人文性、趣味性使教材内容更加活跃,把一些难点、重点、计算法则、概念等用对话的形式在例题中呈现出来,因此我们教师必须读懂这些对话的意思。第

三、要读懂例题间的关系。例题与例题的呈现形式是不同的,对学生训练的重点也是不同的。

(3)要读懂“做一做”和“练习”。课程标准实验教材在练习的编排上与普通教材也是有区别的。从练习内容安排的形式看:有试一试、课堂活动、练习、整理和复习,试一试和课堂活动属于基本练习。它主要是对本节课所学的基础知识加以巩固,它的知识难度和呈现形式都与例题差不多,教学中要求每个学生都能独立完成。练习,它不但具有对本节课所学的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加以巩固的功能,还具有通过练习对学生的能力培养、数学思源于:标准论文格式www.618jyw.com
考和学生问题意识的培养,以及学生的实践能力和创新意识的培养、情感态度价值观的培养的功能。

1.3 要读懂本节内容的地位和作用。

要了解本节知识内容与前面所学知识内容有没有联系;要了解本节知识内容与后面要学的知识内容有什么联系;要了解本节知识内容与实际生活的联系。

2.分析学情是基础

学生是主动求知与积极探索的主体;教师是这个变化过程的设计者、组织者、引导者,是为学生服务的。教师在决定教什么与如何教时,应当全面考虑学生的学习的需求、认知规律与学习兴趣,着眼于辅助、激发、促进学生的学习。这就要求教师进行学情分析,应着重分析学生学习的起始能力、学生已经形成的背景知识与技能及学生是如何进行思维的等。

2.1 学生学习的起始能力的分析。

学习就是把新知识与已有知识联系起来,将新知识纳入学生已有认知结构的过程。教师准确地诊断学生学习的起始能力才能进行有效教学设计。

2.2 学生已经形成的知识与技能的分析。

学生学习新知识时,必须与已有知识发生关系,以已有知识为载体来理解新知识,重新构建知识体系。教师分析学生已经形成的已有知识与技能,不仅包括对学生已具备的有利于新知识获得的旧知识的分析,还应对不利于新知识获得的旧知识分析。不同的学生拥有不同的已有知识与技能,因此教师在进行教学设计时只有做到心中有数,使教学设计真正具有针对性。

2.3 学生是如何进行思维的。

造成教学设计与实际教学差异的主要原因就是教师缺乏对学生是如何进行思维的基本判断。因此,教师要对学生的思维习惯有所分析与一定的了解。

3.创新使用教材是突破点

课程改革以来许多教师对教材的认识有所降低,不是在教教材而是用教材在教,没有深入挖掘教材,只把它当作一个例子而没有把教材的内涵挖掘出来,这就妨碍了课堂教学的深度。使用好教材就必须深入理解教材内涵,理解教材的意义才能创造性地使用教材。

3.1 对图像的改变使用。

特别对低年级学生来说有很多计算都是用图像表现出来的,编者的目的是通过计算后与结果图像比较是否正确,而不是让学生完全的看着图像,这样学生不用计算就知道结果了。所以,我们要将图像的呈现形式进行一定改动。如西师版小学一年级数学的连减教学,图中出现的是9个,拿走2个,又拿走3个,要算还剩下几个,图中已呈现出这个过程和结果,学生一看图上剩下4个,就知道结果了,有些学生是计算出来的,而有些学生根本不知道怎么来的,凡正图上就是剩下4个。这个时候如果我们教师把减少的过程呈现出来而不急于将结果呈现出来,让学生计算后,再呈现结果,学生就会认真计算了,最后能得到验证。也就是说该让学生看到的就让他看,不该先看的就隐藏起来。

3.2 不要局限于例题。

有时我们对例题进行一定的改动也能收到较好的效果。如还是一年级连减计算,9-2-3学生理解了该题的计算后,教师将这个题改成两个算式9-2 ; 7-3让学生将它合并成一个算式,通过计算让学生理解第一个题的结果正是第二题的必要条件。这对于学生以后学习两步应用题有很好的作用。又将此题改为8-2 ; 7-3问学生这两个算式能合并吗?结果是不能的。这让学生明白要合并在一起的两个算式它们一定是有关联的。

3.3 对例题进行适当拓展。

对例题进行适当拓展,对学生进行开放性训练,有利于学生思维的培养。如这样一道题“将平行四边形剪一刀,使剪下的两个图形都是梯形”我们可以改为“将平行四边形剪一刀,看剪下的两个图形是什么形”这样学生得出的结论可能是两个梯形,可能是两个平行四边形,也可能是两个三角形,还可能是一个三角形和一个五边形,这样学生对平行四边形与梯形的关系、与三角形的关系就会更清楚,为以后学习梯形、三角形的面积打下一定基础。
总之,小学数学课堂教学的成功与否,在很大程度上取决于教师对教材理解的深度、广度,是否能挖掘出知识背后的数学思想、方法。
相关文章
推荐阅读

 发表评论

共有3000条评论 快来参与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