试述幼教游戏在幼教工作中运用工作

更新时间:2024-03-04 点赞:19049 浏览:83820 作者:用户投稿原创标记本站原创

有关教学活动与游戏活动二者之间的关系问题在学前教育领域一直以来都存在着许多不同的见解。福禄培尔和蒙台梭利是两位有着广泛影响的著名幼儿教育学家。他们均在多年实践的基础上,总结出了具有各自特色的幼教理论,对许多国家的幼儿教育产生了极大的影响,但在对游戏的认识上,他们的看法却是截然不同的。福禄培尔把游戏作为幼儿教育体系中的重要内容,认为游戏是组成儿童生活的一个重要因素,是人类在童年时代的生活中最快乐的现象。他把游戏当作发展幼儿主动性和创造性的最好活动形式。因而,强调成人要允许儿童自由地、尽情地游戏,不应干预或禁止。而蒙台梭利则认为儿童喜欢从事真实的“工作”,认为游戏在儿童生活中并不太重要,即使是儿童对玩具的兴趣也只是短暂的。
二者之间的关系究竟该如何界定;工作中又究竟该如何取舍和把握呢?对此我一直百思不得其解。但就在去年整一年的游戏活动探索过程中,结合自身对新《纲要》的不断学习和领悟,心中逐渐产生了一点想法。
方式方法,虽是殊途亦可回归。
在学前教育领域,虽然二者的关系一直是一个争论不休的问题,但我们仍必须看到无论是教学活动或是游戏活动,它们都同属教育活动的范畴,而我们的学前教育其根本目的在于让每一个幼儿都能健康快乐地成长,我们要为每一个幼儿提供积极的支持和帮助。本着这一前提,幼儿园内的所有教育活动都无一例外地都是教师以多种形式,有目的、有计划地引导幼儿生动、活泼、主动活动的教育过程。这一点在《纲要》中已明确的提出过。以我园正在研究的课题“幼儿利他行为的培养”为例,其目标的达成就采用了多种方式,其中便包括了语言、社会、美术等各科课程的巧妙渗透;同时也包含着诸如音乐、操作、角色等各类游戏的巧妙设计所产生的具大作用。
游戏活动、教学活动,它们都是教育的手段、途径和方式方法。通过合理、有效地运用它们,可以使我们达到我们所要达到的各种教育目标,这也便是教育所要到达的终点。
“殊途同归”,一探玩中学问。
虽说是“殊途”,那么是否我们就可以将其看作是两条并驾其驱、毫不搭界的路呢?当然不是,这里仍需要我们用辩证的眼光来正确地看待。教学活动自是无需多说。作为游戏活动,特别是有指导性的、单独的游戏活动,本身就是一种促进幼儿全面发展的教育形式;它是一种集自由性、趣味性和假想性于一体的玩耍活动和学习活动。介于其性质的双重性,我们在组织时便不应仅仅将其组织成只是纯粹满足幼儿自发需要的娱乐活动,还必须赋予其积极的教育意义。每次游戏都应隐含着一定的教育意图,促使幼儿在开展游戏的过程中不知不觉地受到某种积极的诱导。这就让我们找到了教学活动与游戏活动的契合点,也就决定着在学前教育领域中它们是绝不可割裂开来认识和运用的。以我班此次开展的主题游戏“鸟语花香”为例,在组织过程中我们便以“你中有我,我中有你”的方式处理了二者之间的关系,并达到了令人意想不到的教育效果。在教育教学活动中我们有意识地利用游戏进行了全面渗透,逐步地淡化了课程意识。于是乎出现了诸如语言游戏《风娃娃》、音乐游戏《蝴蝶找花》、体育游戏《看谁飞得高》、操作游戏《花儿朵朵》、角色游戏《小鸟的窝》等一系列游戏活动。它们的出现拓展了单一游戏的发展空间,同时它们的开展更促使着幼儿们的游戏水平得到了突飞猛进地提升。而与此同时,无论是从游戏活动的设计到操作材料的投放,亦或是从活动区的安排布局到游戏中教师的组织评价,我们都力求让每一位幼儿都能在游戏过程中,在尊重其自由选择的前提下,但最终又在其原有的水平上有所收获、有所发展。
但在实践中过程中,我也曾一度身陷泥泞。对新《纲要》的深入学习和自己在工作中的不断反思使我越来越深刻地感受到活动区的存在为幼儿提供了多种学习经验,并促使其多方面发展的机会。但活动区绝不是我们教者进行分组教学的场所,它首先应是幼儿自选活动的场所。然而有时我们就会在不知不觉中将二者混为一谈了,且往往是突出了教学活动的功能,从而致使了我们的游戏场所最终反倒变为了教学场所。这样一来不但更改了游戏活动的本来面貌,更无法达到游戏活动的根本意义,而孩子们在其中更不可能得到身心的放松。作为教者我们必须认识到前者是教师精心设计、亲自实施的教育活动场所,教师对其教育价值有比较清晰的认识;而后者的价值则往往隐含在活动区的材料,以及由其引发的幼儿的自由活动和其他相关因素之中。其教育价值具有一定的潜在性,而这一潜在性便是我们应该花更多精力去发现、去研究、去探索的。我想要正确处理二者之间的关系首先就必须在一个“辩证”上下足功夫。
虽说是“同归”,但在目标的达成过程中,我们还必须追求方式方法的最优化,以此达到教育效果的最佳化。至于究竟哪种方式最佳,那就要求我们认真地分析思考、取舍把握了。在《纲要》中就此也作出了如下的解释:教育活动的组织与实施过程是教师创造性地开展工作的过程。教师要根据本《纲要》,从本地、本园的条件出发,结合本班幼儿的实际情况,制定切实可行的工作计划并灵活地执行。由此可知,工作中的各种实际情况才是我们因地制宜的最好指南。
一线贯穿,却是“于无声处响惊雷”。
游戏活动在幼儿成长过程中的极端重要性是为人们所普遍承认的,它的存在对于幼儿的身心发展具有着全面而又深刻甚至可以说是无可替代源于:毕业设计论文范文www.618jyw.com
的重要价值。由于它本身所具有的自由性、趣味性和假想性与幼儿新鲜好奇、爱玩好动以及无忧无虑的年龄特征完全契合。因此,也就决定了游戏——这一符合幼儿的天性,且与他们快乐生活、健康成长有着密切联系的特殊活动,倍受孩子们的欢迎。仔细回想一下孩子们的一日生活,我们就不难发现,实际上孩子们是无时不在“玩耍”,无处不在“游戏”着的。“游戏”便是贯穿他们一日生活的一条线索,而古今中外的教育理论中无一不提到要“因材施教”,而对于学前教育工作者而言,恐怕这条线索的存在便是我们最应该看到的“材”之所在。这也就决定了科学的学前教育方法更多地应该以游戏的面貌出现在幼儿的面前,游戏活动应巧妙地贯穿到幼儿的一日生活中去。无论是以单独的游戏出现的游戏活动或者是作为教学辅助手段的游戏活动,它们都必将是教育活动中最好的润滑剂,有效地提高教育的效果,从而使我们的教育真正做到“随风潜入夜,润物细无声”。随着游戏活动的深入开展,在我自身完成了“知”向“行”的良好过渡地同时,我也惊喜地看到了孩子们的成长。此时我们的游戏已切实贯穿到幼儿的一日生活中去了:晨练时花样繁多的体育赛事;用餐时有大公鸡在一旁做好督察;散步时我们有小兔、小猫的陪伴诸如此类不胜枚举。而此时的教学活动也早已成为游戏化了的教育活动。这样的形式极好地调整了幼儿的情绪,活跃了气氛,切实地避免了时间的隐性浪费和幼儿的消极等待,同时教育效果的有效提高更是有目共睹的。
实践证明,游戏不但是幼儿自我教育、自我发展的最佳活动形态,也是教师在进行教育过程中切实提高教育效果的最佳手段。紧密地抓好这一线索,合理科学地利用游戏的全面渗透必将提高学前教育活动的效率。
相关文章
推荐阅读

 发表评论

共有3000条评论 快来参与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