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析道德教育康德道德教育论述及对我国道德教育启迪大专

更新时间:2024-02-20 点赞:28165 浏览:123363 作者:用户投稿原创标记本站原创

【摘 要】康德文化哲学是一部经典性著作,对我们后世都有很大的启示,特别是他关于的道德方面的论述,对我的启示就更大。结合康德与杜威关于道德方面的论述以及我国道德教育的实际情况,本文主要谈了一下二者对我国今后德育工作的启示。
【关键词】康德;文化哲学;道德;启示
最近仔细的拜读了《康德的文化哲学》这本书,起初这本书读起来令人费解,但是当读第二遍的时候就思路较清晰,而且结合康德自己所分得几个部分来学习这本书就更加方便。其实这本书有很多我令我震撼的地方,特别是道德方面。结合实践,通过对康德的学与道德教育理论的阐述与论证,希望能对今后我国的道德教育有一定的启示。由于读这本书之后紧接着拜读了杜威的《主义与教育》,在此书中杜威也论述了他的学与道德教育理论,而且他的理论与康德的很多理论对应,所以在具体论述中有意将二者相对比。

一、康德的学与教育理论

(一)康德的人性观

康德主张人性的无善无恶论。他认为人性本身是属自然律的,是叙述的,自由意志未作善恶的行为判断标准,人性中有向善的本源素质,也有对恶的倾向。人在道德上是采取善恶主要决定于自由意志的选择,若其意志采取道德律之动力为准则,其行动为善,反之为恶。杜威的人性观也反对人性的善恶论,反对身心二元论,他重视后天对人性的发展中的重要作用。

(二)康德的道德哲学思想

康德提出理性是道德的来源,而反对神是道德的来源。提出道德的自律即形式道德,而反对道德的他律即实质道德。形式的道德如理性的纯直观,是先天的、不以人的意志为转移的,因此具有永恒性与普遍性。善意是善良的意志,也就是良心,是永无止境善的源泉,它是自由自律,不受任何外界物质与目的的影响,是自为立法而立法,是义务的。康德还认为自由是道德存在的根据,自由有积极和消极两方面,在消极方面,自由不受外界影响,自因自果。但在积极方面自由自己立法和自律,自决。意志离不开自由,但是自由不是放任自流,必须要有理性的自由意志。杜威在道德哲学思想方面与康德有很大的区别,杜威认为人的发展是离不开社会的,道德是发展的,必须创设一定环境使学生在潜移默化中得到发展。

(三)康德的道德教育思想

首先在道德教育的目的,康德认为自由是道德教育的最高的目的,教育最终要培养一个有自由意志的人。康德认为就像是宇宙规律一样在道德上人要遵守永恒的道德理想,所以道德教育要着重培养人格。同时一个人做善事是不具有私利的,而是出于义务,所以教育还要培养人的义务心与利他性。杜威认为教育是无目的的,而且道德教育的目的是不断发生变化的。而且目的是用来调和个人与社会之间的关系的。其次在课程上康德与杜威都注重课程来源于生活,不同的是康德认为学生应该学习名著,学习经典性的东西。而杜威则认为课程来源于现实的生活中,提出了教育即生活、教育即生长、教育即经验的不断改组。最后教学方法方面,康德强调人的善良意志,所以他提出具体的教学方法上更强调学生自动遵守纪律,他反对学生进行惩罚或奖赏,认为对学生进行奖赏是一种受贿,学生可能针对的是奖赏而非事情本身。但是对于那些缺乏责任心和不负责任的学生也可以给与适当的责罚,但是应该是自然责罚。而杜威更注重在具体的实践生活中学习,使学生能亲身参与活动。而且他也重视学生在学习上的反思,学生并不是学习的机器,被动的接受外界的影响,而应该在学习中对具体的情况进行反思性的学习。

二、康德的道德哲学与教育理论对我国道德教育的启示

目前我国教育中存在一个很严重的问题,随着社会的迅速发展,知识经济时代的到来,在高考指挥棒的指导下,我国教育只重视智育的发展。分数万能,而道德教育被束之高阁。这些情况在实际生活中也造成很多不良的社会后果,人心冷漠,互不关心,事不关己 ,高高挂起。而康德和杜威关于道德教育的观点可以对我国道德教育有很大的启示。

(一)在道德教育目的上的启示

1.培养学生的人格

康德认为教育的目的是永恒的,就像是遵守宇宙的规律一样。每个人必须要具有义务心,培养善良的意志,所以道德教育要注重培养学生的人格。在潜移默化中,逐渐形成熏陶学生的人格。目前我们的教育往往很重视学生通过学习几次的思想品德课学习既定道德规则。教师晦涩的讲解,学生被动的接受,最后的考核,只是通过学生书面考试。道德教育的目的就是看学生的对道德原则的掌握程度。这是不合理的,道德教育特别重视学生人格的形成。

2.培养道德的利他性

康德提出道德发展的至善,培养人们的义务心与利他性。而杜威也提出了道德教育要调和个人与社会之间的矛盾。每个人都生活在社会这个大家庭中,彼此之间应互相帮助。但是在这个竞争日益激烈的社会里,人们各忙自己的事,可以说世态炎凉,各扫门前雪。道德教育必须要对这一社会问题给与高度的重视。
(摘自:毕业论文范文格式www.618jyw.com
二)德育内容上的启示

1.教材来源于生活

康德与杜威都重视教材来源于生活。康德以名著、名人传记为教材。杜威则以具体的生活实践作为德育的内容。目前我们的德育内容主要是各种统遍教材,学生坐在教室里学习各种道德理论,完全与生活实际相脱节。德育内容不能停留在抽象理论的学习,而应该结合实际的例子,让学生对相关案例进行分析或直接参加社会实践活动。

2.培养学生的逻辑思维能力

康德认为道德具有永恒性,持久的,道德理想具有普遍性。而杜威则认为人们道德是随社会的变化而变化的。结合而者的观点以及社会日益激烈变化的现实,我们要注重培养学生的逻辑思维能力。在教材的设置上,要注意结构的严密逻辑,以培养学生的严密逻辑,从而去对付变化万千的世界。

(三)德育方法上的启示

1.启发性的教学

康德与杜威都反对道德教育中过分重视对学生施以外部手段,即指奖励或惩罚。因为道德是一个“应然”问题,而不是对学生的引诱和强迫所能解决的。道德教育中教师要通过创设各种情景,迁移默化的对学生进行启发性的教学。

2.自律与他律相结合

康德较注重道德教育的自律。杜威认为自律与他律同时重要。在具体德育过程尽量引导学生在形形色色的情况下自己约束自己。但是也不能放任自流,毕竟学生自身的特点还决定他们不能完全自觉的处理问题,必须要给与合理的外界指导。
相关文章
推荐阅读

 发表评论

共有3000条评论 快来参与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