简论教学目标初中数学三维教学目标落实对策实践

更新时间:2024-02-05 点赞:6564 浏览:19138 作者:用户投稿原创标记本站原创

新课改以来,三维目标的设计和实施被广大教师接受并应用于课堂教学之中。评价一节课也要看目标设置得是否合理,目标的实现过程是否符合学习规律,目标的实现是否引起了学生身心的发展和变化。但在实践层面,教师三维目标设计和实施中还存在着目标意识不浓、表述泛化,实施中脱离目标、随意性强,不能满足更多学生实际水平提高等问题。作为一名教师,如何在意识到三维目标设计重要性的同时,在课堂教学中有效落实?笔者认为可以采过以下策略。

一、强化目标策略,实现目标对教学过程的引领

教学设计是一种目标导向的系列活动。应该说,一个好的目标设计就是制定了本节课完成的标准。强化目标策略指的是三维教学目标设计之后,在实施教学之前对于目标设计是否科学准确的再次把握与审视,通过以下两种方法加以强化。

1.突出先导

“先”体现在时间上,也就是说,三维教学目标的设计一定是在撰写教案之前,而不是根据教案内容再反过头来抽取目标。“导”体现在空间上,目标是教案和教学实施的引导、导向,具有空间上位的意思。突出先导才能体现整体性、综合性和研究性,而置目标于教案之后的行为则又走到经验的老路上去了。

2.适切反问

目标不是摆设,而是在教学实施中遵循的方向和目的地,因此,目标的设计应该力求科学准确可操作性。可以在目标和教案制定后进行对照性的反问,即看一看教案的实施是否能够达到目标所要求的方向,是否反映了目标的实现意向。
案例1:整式加减——同类项
1.使学生知道什么样的项是同类项,能准确判断同类项。2.让学生通过探索获得同类项概念。3.渗透分类的数学思想方法。4.通过对学生自主学习的组织,培养学生观察、概括、语言表达的能力及与他人合作交流的能力。
笔者认为设计三维目标要明确、可实现、并且注重目标的前后连续性,在表达方面可以通过体现四个方摘自:毕业论文模板www.618jyw.com
面来实现,即谁(学生)在什么条件下(活动情境)通过什么行为(“理解”“运用”等)达到什么程度。如对于“同类项”一课,可进行如下的目标设计:1.在经历多项式中是否有合并的项的讨论过程中,建立同类项的概念;在一个三项以上的同类项中,学生能够准确判断同类项。2.在多项式项的次数的变式练习中,能够通过同类项的识别进行相关的问题解决,如求一些相关字母的值等。3.在经历讨论合作的学习过程中,能够获得数学分类思想、数学学以致用的意识和能力,提高观察、归纳的能力。

二、规划任务策略,实现教学目标的分解转化

在课堂的实施层面,需要将单元的目标分解为课时目标,课时目标分解为环节目标,完成教学目标在实施层面的解构,这样才能有实现的保证和针对性。同时通过一个个小的目标的完成,进而实现课时目标、单元目标,乃至课程目标,这又是一个整合的过程。因此,目标制定、教案撰写之后,在具体上课之前通过以下方法进行目标分解并转化。

1.递进深入法

把教学目标中的内容(主要指知识技能部分)分成几个有层次性的问题,先从最简单直观的问题开始,达到一个小目标后就沿着更深层次的目标进行探究,步步为营地向着目标前进,最后实现原定的教学目标。可以运用到难点的突破上,常见于代数运算类内容,例如初中数学中的“整式运算”“方程与不等式”等章节的教学都可以采取这种方法。
案例2:“一元一次方程的解法”其中一个课时的知识技能目标是:能按步骤熟练地解一元一次方程,将其分解转化为以下三个步骤:(1)能把带括号、带分母的一元一次方程转化为不带括号、不带分母的一元一次方程;(2)尝试解带括号、带分母的一元一次方程,自主归纳解方程的“一般步骤”,并说出其理论依据;(3)能按“一般步骤”熟练地解一元一次方程。其中,第二个教学目标是“过程与方法目标”,“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是“暗标”,渗透在实现这三个目标的过程中。

2.逐层剥离法

把一个目标解剖成几个小目标,类似于并列的关系,然后再把小目标各个击破,从而突破难点,达成教学目标。常见于几何推理类内容。
案例3:“平行四边形性质”第一课时的教学,其目标设计为:掌握平行四边形的性质,并能初步运用性质进行推理和计算;经历发现、证明、运用平行四边形性质的过程,初步形成缜密的思维;在学习过程中积极交流,既不耻下问,又乐为人师。
在以上的表述中,如何体现掌握和初步形成缜密思维?“掌握”对于本节课可以体现为复述、几何符号表达。解决这样的问题,可将本节课中知识技能分解为:(1)在平行四边形中,能够复述并结合图形用几何符号表达三个性质定理的内容;(2)能够直接在简单证明和计算中说出运用性质定理的部分;(3)在需要三步证明的题目中能够运用性质解决问题。

3.制作目标分解转化图表

制作一个思路框架图表,以此来建构本节课教学目标、目标分解和教学手段方法之间的逻辑关系。类似于案例

2、案例3中的目标分解和方法可以归入下表中,从而完成分解转化。

三、消减落差策略,实现教学目标的分层落实

把握好学生的现实水平和教学目标之间的距离非常重要!有一定落差是必然的,关键在于课堂实施过程中,教师如何消减这种落差,这就要做好课堂实施中的分层。

1.双分层策略——围绕不同内容实现不同学生分层达标

遵循知识规律和学生身心特点,在相同的条件下(情境),教师对于内容和学生不同程度进行分层对待。
一是不同问题落入不同学生区间。教师按照内容的层次设计问题的分类,决定着教师将发言权交给谁,使其落入不同层次学生的发展区,从而消减学生已有水平和达到水平的落差,实现因材施教。如从学生认知水平的角度将问题分为识记、理解、应用、分析、综合、评价等几个层次,教师在教学中对于问题的提出应心里有数,属于识记、理解和应用类的问题应该是全体学生掌握的,就应该面对水平较低的学生,不论是问答、板演或是活动汇报;而对于分析、综合类的问题就应该面对中等及较高水平的学生,而这时对于较低水平学生的要求也不能放弃,可以在中等学生完成后让他们复述或举出类似的例子,从而进行巩固;对于评价类的问题则可以面对全体学生,虽然他们答案不同,但是可以在不同视角下生成新的问题。源于:论文写作格式www.618jyw.com
相关文章
推荐阅读

 发表评论

共有3000条评论 快来参与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