探索组织学生关于如何组织学生读文

更新时间:2024-02-03 点赞:24177 浏览:109043 作者:用户投稿原创标记本站原创

有许多语文教师虽然认识到了朗读的重要性,但是又出现了许多新的问题:有些课堂上有阅读,但朗读时间不够充分,朗读的目标不够具体、明确、无实效。仍然是以课文分析或大量的书面练习为主,很少关注教材的人文内涵。
很多时候,教师没有根据课文内容的理解安排学生进行恰当的读文活动。没有读熟,就开始讲;没有读熟,就开始问;没有读熟,就开始议。所以课堂上常常出现没有,没有探究,没有互动,没有生气。在语文课堂教学中的朗读活动到底该怎么做?本文拟就此作一点探讨。

一、情境活动

利用情境活动激发学生阅读兴趣。一个好的情境活动能把学生带入一种心之向往的教学境界,在每堂课之前,每一次接触新的内容,或过渡到新学习内容,我总是改变教学方式,用一些活泼、新鲜的情境活动把学生的思维引入另一个学习境界。
应用一些风趣、幽默的导语,不仅能迅速拉近老师与学生之间的距离,而且像油锅里滴上几滴水一样地把学生的读书兴趣激活,这样你就很容易把学生引入到读与学之中。

二、朗读活动

要运用多种多样的方法进行朗读训练。朗读训练可用的方法很多,可以把一篇课文分成几个部分后或分成男女生读,或分小组读,或个人轮流接读;可以根据一篇文章中作者表达的感情,有的段落用低声调读,有的段落用高声调读;如果是对话较多的记叙文、小说、剧本等,可以让学生分角色朗读;如果是优美的诗歌和散文,就要求学生带着感情朗读,努力做到声情并茂,美文美读。
事实证明,用多种方法训练学生朗读,学生兴趣大,读得也比较认真,效果很不错。同时学生在准备朗读时,也会认真去体会作品的思想内涵和作品中所蕴含的情感,这对帮助学生理解文章的内容、思想和感情是有很大的作用的。

三、研读活动

研读是帮助学生理解词句篇章和思想内容的一个重要手段,研读得好,可以引发学生学习课文的兴趣,调动其积极性;还可以来感染学生,使之如闻其声,如临其境,唤起感情的共鸣,加深对课文内容和语言感彩的揣摩和领会,从而培养好学生的语感、文感乃至情感。
教师应该通过各种有效的方式,引导学生研读。让学生先进入文本的情感世界,让其脑中多留存一些清楚的文本潜藏的律动信息,这样有了情感的基础,就比单纯的讲解分析更快、更好、更高层次的融入到讨论交流活动之中。

四、品读活动

品读的过程,就是学生与作者情感产生源于:论文网站www.618jyw.com
共鸣的过程,也是师生之间、生生之间的心灵对话过程。还是一个对文本认识的由表及里,由浅层到深层的规律。我平时教学非常重视品读。在阅读教学中,不要把品读与理解割裂开。品读要以理解为基础,通过品读可以促进对文章的感悟品味,它们相辅相成。
因此,语文老师不能只是停留在对学生朗读技巧的指导上,应将读书和文本意义的理解有机结合起来,细细品读。针对学生在课堂上读书的实际情况,采取应对的办法开展教学活动。通过品读让学生来辨味这类作品中炼字炼句的功夫,体会作者在作品中蕴含的思想感情,通过品读来加强对作品的篇章结构和作者所运用的表现方法的理解。

五、悟读活动

悟读就是体悟字里行间的情感起伏及深邃哲理,读出情味,读出意境,读出神韵,再现人物和意蕴。让学生在阅读中加深理解和体验,有所感悟和思考,受到情感熏陶,获得思想启迪,明白真善美与假恶丑。
学生的领悟语言内涵的能力怎么来提高?我认为方法就是悟读文本。俗话说“熟读唐诗三百首,不会写诗也会吟”,学习语文就是这样,只要在反复悟读中有所觉察,有所动容,那么学习上的许多问题就好解决得多了。
总之,读是语文课的灵魂。老师对学生读书的重要性要有足够的认识,要重视阅读技巧和阅读内容的关系,引导学生深入挖掘对文本和情感的理解,读中解,解中读,让学生具备独立解读文本的能力。尤其在新课程背景下,我们教师必须遵循学生的认知规律,由整体感知到深入理解,再到感悟提升阶段,逐步去设计阅读过程。采取有效的课堂教学策略激发学生阅读兴趣,开展好学生的朗读、品读、研读、悟读活动,促进学生语文素养的整体提高。
相关文章
推荐阅读

 发表评论

共有3000条评论 快来参与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