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新课程教师眼中高中历史新课程

更新时间:2024-02-07 点赞:16583 浏览:71805 作者:用户投稿原创标记本站原创

2005年秋季,江苏省开始了新一轮的课程改革。我有幸从这时开始担任高一历史的教学任务。从暑期开始我就参加了各种形式的新课程培训,接受关于新课程的各种先进的教学理念和教学方法。也聆听了一些名教师的授课,了解了新课程的课堂教学的基本模式。两年多来,当时高一的学生已经进入了高三,全力备战高考——江苏省新一轮新课程改革的第一年高考。两年多里,作为一名普通的历史教学工作者,在新课程实施的过程中,既有收获,也有困惑下面我就淡淡自己在这两年多里的教学体会,以求教于方家。

一、明确新课程的性质、地位

《普通高中历史课程标准(实验)》明确指出:“普通高中历史课程,是用历史唯物主义观点阐释人类历史发展进程和规律,进一步培养和提高学生的历史意识、文化素养,促进学生全面发展的一门基础课程。”“通过高中历史课程的学习,培养学生健全的人格,促进个性的健康发展”。
这就说明高中历史教育不是为了培养历史专业研究人才,不必过于注重和追求学科体系的完整性和专业性,而是要通过历史这一课程的学习来提高学生的历史意识、文化素质和人文素养,培养学生健全的人格,促进个性的健康发展,最终达到促进学生全面发展的目标,这是高中历史课程改革的出发点和归宿。在实际的教学中,历史教学不能再仅仅局限于知识掌握与能力的培养,更应在此过程养成学生正确的学习方法,培养学生良好的科学素养,以及关心自身发展和人类命运的情感、态度和价值观。在整个教学的过程中,要通过师生共同体验、探讨、领悟历史,大力提升师生具有历史学科特点的科学素养和人文素养,从而为学生的终身发展奠定基础。

二、树立科学的教学理念

《普通高中历史课程标准(实验)》明确指出:1、对学生:“普通高中历史课程的设计与实施有利于学生学习方式的转变,倡导学生主动学习,在多样化、开放式的学习环境中,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性、积极性与参与性,培养学生探究历史问题的能力和实事求是的科学态度,提高创新意识和实践能力”。2、对老师:“普通高中历史课程的设计与实施有利于教师教学理念的更新,有利于教学方式的转变,倡导灵活运用多样化的教学手段和方法,为学生的自主学习创造必要的前提”。
这就要求教师立足教材,更新教学观念,运用现代先进的教学理念和方法,把学生切实放在主体的地位,调动学生学习的主动性、积极性、创造性,和学生共同探讨、研究和领悟历史,培养他们探究历史问题的能力和实事求是的科学态度,提高他们创新意识和实践能力,让他们学会学习、学会生活、学会合作,将来走上社会成为一名有用的人才。这就要求我们教师不能再满足于一本教参,整堂课的灌输讲解,要让学生真正成为课堂的“主人”。

三、新课程的主要特点

1、突出学生主体地位

《普通高中历史课程标准(实验)》明确指出:“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性、积极性与参与性,培养学生探究历史问题的能力和实事求是的科学态度,提高创新意识和实践能力”。为此,在新课程标准中,把课程目标分为:知识与能力、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这里的“过程与方法”体现了新课程“以学生为主体”的教学理念。所以在实施新课程的过程中,教师尤其应当重视学生学习的过程,一般来说学生学习历史的过程主要有七个环节;一是学习动机的确立;二是历史知识的积累;三是对历史的体验与感受;四是相关能力的培养;五是对历史事件、历史人物和历史现象的评价与理解;六是对历史线索、历史规律的概括与总结;七是对相关历史知识、方法和理论的应用。

2、体现更多的人文精神

尊重学生、尊重个性是衡量一个社会现代化程度的标志,也是衡量教育现代化水平的主要标志,更是衡量课程人文色彩程度的主要标志。历史新课程追求人文关怀的目标是:“在面向未来的历史课程中占据中心位置的应是人,而不是学科本身”。所以,新课程设置特别关注学生的需要和发展,课程设计由方便老师教授变成方便学生学习,课程实施关注教师准确传递信息变成关注学生高效获取信息,课堂教学由教师主导变为师生共同活动,尽量让学生通过观察、动脑、动手,手脑并用等具体行为获得科学、有效的历史学习方法,提高学生学习的自主性和创新性。大力倡导和推行参与式、探索性、发现,性自主学习就是新课程实施中最大、最有效的人文精神和人文关怀。

3、贴近生活

为使课程内容贴近学生,新课程增加了二战后的历史和中华人民共和国的历史等学生比较熟悉、也比较感兴趣的内容,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促进学生形成正确的国家意识、社会意识、民族意识、国际意识;同时,用丰富多彩的教学活动来贴近学生,在活动中帮助学生学会学习、学会观察、学会思考,更重要的是帮助学生学会做人、学会生存、学会发展。使学生从历史的角度去认识人与人、人与社会、人与自然的关系,从历史中吸取智慧,提高人文修养,形成正确的人生态度和价值观,得到全面发展,进而达到提高历史课程教育质量。

4、教学形式更加灵活多样

与传统相比,历史新课程的教学方式更加精彩:观看影视资料、计算机课件运用、网络查询、实地考察、自由阅读与讨论交流等。学生学习历史将变得更加轻松、有趣和高效。人民教育出版社的新课程历史教材中,有许多新鲜的东西,如“想一想”、“议一议”、“读一读”及“自我测评”、“材料阅读与思考”和“知识链接”,还有“专题学习档案”,其中包括“学习重点归纳”、“收获与存疑”、“学习评价”、“学习活动记录”。大大开拓了学生的视野,就产生了探究问题的求知欲。人教版的新课程历史教材中有:每一单元都有导言、学习要点、学习建议,这可以让学生从整体上对即将学习的新的专题有一个大致的了解,从而一定程度上理解该单元中课与课之间的联系,如:必修1第二单元列强武装侵略与中国人民的反抗每节课都有导言,导言下有“探究的主要问题”、“重要概念”,而这些正是课标所要求的,另外每节课还有“学思之窗”、“历史纵横”、“本课测评”、“学习延伸”以及“学习延伸”下有探究活动、阅读与思考,每一单元后都有单元学习小结,小结中有重要概念简释、归纳与总结、历史感悟,课本最后有推荐的历史读物与网站、重要词汇中英文对照表等,这些都体现了教与学的多样性和灵活性。

5、对历史教师的素质要求越来越高

历史教师除了要有雄厚的学科专业素养外,还要有丰富的教育专业素养和高尚的职业道德。要有很强的责任感,要热爱历史教育事业,热爱并帮助全体学生,乐于做出无私奉献。要能够淡泊名利,立足三尺讲台,“干一行,爱一行”。

6、培养健全的人格

新课程不仅培养学生的学习能力,学习方法,更注重培养的是学生的健全人格。这就要教师在教学中,注重培养学生健康的情感,高尚的情操,弘扬爱国主义,形成正确的世界人生观、价值观,具有独立的、健全的人格,成为一名真正的“人”。

四、实际教学中的困惑

我校虽然是江苏省三星级重点中学,但是招收的学生多(每个年级一千人左右),学生的整体素质参差不齐,这就给实施课程改革带来了困难。很多想象的东西不能在实践中得到很好的落实,与理想有很大的差距。在实际教学中有比较多的困惑。

1、初、高中不衔接,给教学带来难度

现行的高中新课程是建立在初中已经学过且扎实地掌握了历史知识的前提下对高中阶段提出了新的要求,而事实上初中阶段因为中考我市是开卷考试,对历史学科的教学要求是比较低的,基本作为“副”科应付的。而高中新课程本身科目多,再加上历史学科的内容在初中的基础上增多,难度加大,学生很难一下子适应。

2、我校学生基础层次不齐,给教学带来难度

我校是我市一所三流的学校,招收的学生属于本市第三个层次。相对来说学生的基础比较薄弱,对于新课程的开展和落实,带来一定的困难。这就要求教师要有耐心和爱心,坚持不懈,持之以恒。

3、学校的教学条件跟不上

现代课堂教学离不开多媒体教学。而我校处在苏北,学校的发展离不开苏北的经济基础。因为苏北经济基础相对薄弱,所以我校的教学硬件还远远不能满足现代教学的要求。全校仅有两个多媒体教室,每个年级也仅有两个教室能配备多媒体教学。

4、学生的家庭条件也制约着新课程的开展

江苏省的经济实力相对较强,但是主要是苏南和苏中,而苏北相对来说是比较落后的。很多苏北的学生家庭条件相对来说是比较差的,这就影响了学生的学习。他们在搜集资料(购买、查阅资料:网上搜索资料)方面显得力不从心。
这是我在这两年多来实施新课程的一点感受和体会,是一名江苏普通历史老师对高中历史新课程实施的一点感受和体会,希望能得到方家的批评与指正。摘自:毕业论文答辩流程www.618jyw.com
相关文章
推荐阅读

 发表评论

共有3000条评论 快来参与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