探讨拨动拨动学生思维之弦

更新时间:2024-01-18 点赞:18299 浏览:82462 作者:用户投稿原创标记本站原创

“打电话”一课,教材编排的主旨是在寻找打电话最优方案的过程中,使学生进一步体会优化思想。教学实践表明(课前调研40名学生):少数思维敏捷的学生能运用文字表述或画图的方法得出答案后,主动放弃其他费时方案的设计;其余学生并不能有序思考,只是随意地设怎么写论文www.618jyw.com
计出一种方案。从中发现,学生不能在多种方案的对比中实现自主优化,感悟优化的思想。那么,教师该如何依据学生的学习水平,创设合适的问题情境呢?
教学过程:

一、课前谈话,唤醒思维

1.出示“曹冲称象”的图片

师:“曹冲称象”的故事大家都很熟悉,谁来简单介绍一下这个故事?(生简述略)
师:大象不好称,曹冲把它换成了石头来称。

2.出示“司马光砸缸”的图片

师:这个故事讲的是什么?(生简述略)
师:年幼的司马光没办法下水救人,他急中生智,想到了砸破水缸来救小伙伴。
师:同学们,你们觉得这两个小朋友怎么样?
生:聪明、机智……
师:你们想像这两位小朋友一样聪明吗?
生:想。
师:数学就是一门能让人变聪明的学科,因为它里面蕴藏着很多的思想方法。像“曹冲称象”其实运用了“替换”法,而“司马光砸缸”运用的则是“从反面入手”的方法。如果你们也学会运用一些数学的思想方法解决问题,就能成为像他们一样富有聪明才智的人。

二、创设情境,引发思维

师:上星期六,章老师在学校值班,上午11∶00左右的时候,突然接到校长的电话,说要在下午1∶00召开全体老师的紧急会议,让我负责通知到位。我一想,这可要通知255个人哪!时间又这么紧,你们说我该怎么办呢?
生1:打电话或发短信。
师:发短信能保证对方及时收到吗?
生2:不能。可先打电话通知一些人,再请大家一起帮忙通知。
师:你真善解人意!为什么建议我再请一些老师帮着一起通知?
生3:一个一个通知太慢,怕来不及。
师:那我们来算算看,假设章老师给1名老师打电话需要1分钟,给2名老师打电话需要2分钟,给3名老师打电话呢?(3分钟)给255名老师打电话呢?(255分钟)
师:估算一下,大约要多少小时?(4个多小时)
师:由老师逐个打,要4个多小时,时间上确实来不及。这节课,我们就来解决这个问题:因紧急会议,章老师需电话通知学校的255名老师,假定每分钟通知1人,最少需要多长时间?
师:面对这个问题,大家感觉怎么样啊?
生4:人多,不好想。
师:怎么办?面对一个难于解决的问题,可以转化为容易的来解决。(板书:化难为易)

三、引导探究,激活思维

1.探究
师:那“易”到什么程度好呢?我们不妨学习司马光,换一个角度来思考,先明确1分钟最多能通知几个人。(1个人)2分钟最多能通知多少人?
师:请你用简洁的,能使人一看就明白的方式表示在作业纸上。(师巡视)
展示学生想出的方法:
[
章老师 ① ②
][章老师][① ][②][章老师 ① ②][③]
(1) (2) (3)
生5:要想2分钟通知的人最多,已经知道通知的“每个人都不闲着,同时打电话”,2分钟最多能通知3人。
师:刚才有很多同学用简单的符号和图示来表示打电话的方法,很了不起。数学家也常这样分析问题,他们使用的是更加简洁的“树状图”。(课件出示下图)
[第1分钟][第2分钟][章老师][其他老师]
师:接下来研究几分钟?(3分钟)3分钟最多能通知多少人呢?可以用“树状图”来表示。(指名学生交流,课件演示)
师:照这样通知下去,猜一猜,4分钟最多能通知多少人?(学生先猜想,再画图或计算验证)
2.建模
师:通知到现在,“树状图”差不多要被画得密密麻麻了,可是离255人还差很远,还要继续画下去吗?
生6:可以停下来找找规律。
师:对。从容易处开始思考,而不是一直画下去,要适时地停下来看一看。
师:我们把刚才打电话的情况列表整理,寻找其中的规律。(组织学生观察,发现规律,并运用规律逐步完成下表)
[时间(分钟)\&1\&2\&3\& 4\& 5\& 6\& 7\& 8\&…\&n\&知道通知的总人数(含章老师)\&2\&4\&8\&16\&32\&64\&128\&256\&…\&2n\&已通知到的总人数\&1\&3\&7\&15\&31\&63\&127\&255\&…\&2n-1\&]
生7:我发现通知255名老师只要8分钟。
师:7分钟行吗?
生8:7分钟最多只能通知127人。
师:看到这个结果,你们有什么想法?
生9:学数学不要害怕,要动脑筋思考。
师:按照这种省时的方法,打电话之前要注意什么?
生10:要先想好谁打给谁,不然就乱了。
师:也就是要先规划好,做到不重复、不遗漏。

四、活化应用,拓展思维

师:同学们,“化难为易”这种思想方法还能作为解决其他数学问题的金钥匙呢!(课件依次出示下图)这把金钥匙在“烙饼问题”“植树问题”“找次品问题”“兔子数列问题”“切蛋糕问题”“巧算问题”……中都能派上用场,有兴趣的同学课后可以选择自己感兴趣的问题继续研究,相信你们一定能有所收获。
[每次只能烙两张饼。][在一些零件里有1个次品(次品重一些),称几次就一定能找出次品来?][爸爸、妈妈和我每人一张。][每次拿2个称太慢了,能不能分几份称呢?][把每次称的过程记录下来吧。]
师:如果你们还能把“化难为易”的思想方法在生活中用上,你们就能成为像曹冲、司马光那样有智慧的人了!
……
思考:
课前,带领学生重温两则耳熟能详的古代益智故事,让学生初步感受数学思想方法在生活中的应用,对数学思想方法产生亲切感,激发学生的探究和思维动力。
课中,以“化难为易”的数学思想方法作为主线贯穿全课,把“优化思想”作为辅线隐于其中。分为以下三个层次:(1)创设情境,让学生产生运用“化难为易”思想方法解决问题的必要性;(2)深入探究,让学生感悟“化难为易”思想方法的特质;(3)拓展延伸,让学生深刻体验“化难为易”思想方法的价值。
课尾,适时将课堂向生活延伸,引领学生能自觉地将数学思想方法应用于生活,即“通过数学学会思维”,实现认知的跨越。
整个课堂教学借助问题情境,适时渗透数学思想方法,拨动学生的思维之弦,使学生的思维层次逐渐提升,让学生在思维发展的过程中获得学习与生活的智慧。
相关文章
推荐阅读

 发表评论

共有3000条评论 快来参与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