探讨小学语文小学语文教学中语言积累、理解和应用书写

更新时间:2024-01-20 点赞:18112 浏览:74423 作者:用户投稿原创标记本站原创

孩子从牙牙学语开始,就不断从与大人的接触中学习、积累日常社会生活中的语言,语言不断丰富起来。这种实际的听、看、用的语言积累,就是学习、丰富、提高语言能力、提高语文水平的根本规律和途径。我们语文教师在语文教学中,也必须遵循这一规律,开辟好这一途径。

一、积极开辟积累语言的多种途径

1.正确看待和处理教材要求。为了不加重学生负担,小学语文教材在课文后的练习中,明确了重点掌握的词语,这有效地控制了考查的随意性,避免加重学生负担。但实践告诉我们,如果片面理解,机械执行,对语文中出现的其他众多的新词语置之不理,是不利于学生尽可能多、快地掌握新词,丰富语言,提高语文成绩的。我的做法是:规定掌握以外的词语不作考查,不入试卷,不统一规定作业,但要求和鼓励学生根据自己的能力,尽可能多地掌握,特别是在写作中运用。采取多种措施大力表扬、鼓励,调动积极性。实践表明,不囿于规定词语,鼓励学生多掌握新词,学生的语言丰富得更快,语文水平飞速提高。新词不仅是名词、动词、形容词、成语等实词和词组,还有虚词和新出现的句式。
2.把广积词语的工作引向课外。吸收新词、积累词语的目的是更好更快地提高语文水平,绝不能局限于课内和课本上。我们鼓励学生加强课外阅读和注意收集社会生活中的新词语,并开展多种多样有趣的活动,调动学生的积极性,使学生产生浓厚的兴趣和自觉性,并提出明确的要求和进行方法指导。对课外阅读经常选择一些适合学生年龄水平特点的,生动、有趣的书籍报刊文章,推荐给学生,也鼓励学生相互推荐。要求学生把平时在语文课上学得的阅读方法运用到课外阅读上,边读边划,抓住主要内容,记住时间、地点、人物、事件过程,能清楚明白地讲给别人听,划出新的词语、句子句式,最好能摘录,鼓励学生课后相互介绍、讲故事,在定期的小组、班级交流活动中讲给大家听,回家讲给父母、家人听,并用同学夸、父母赞的方式评选标兵和积极分子,有效地调动学生的课外阅读积极性。

二、联系生活理解,在理解中运用

收集的目的不是,而是运用,丰富学生的语言,提高表达能力和语文水平,否则就失去了收集的意义。因此,收集后的一个必要的后续工作,就是指导学生主动自觉地运用。运用的前提是理解,学生从各方面收集的词语很多,各式各样。怎样帮学生理解呢?主要是指导方法:查字典、联系上下文、联系生活三结合去理解。如“千钧一发”这个成语,我先让学生查字典弄清楚“钧”是古时的重量单位,就如现在的斤、千克,“千钧”是很重,词中是“很重的东西”,“发”是头发,“千钧一发”就是说千钧重的东西挂在一根头发上,头发丝立即就会断,东西就会落下来,比喻情况十分危急。查了字典再让学生读课文,看它用在哪一句里,说什么情况危急,然后再联系生活实际理解。

三、积累句式和写作方法

语言是由句子表达的,单有词语的积累还不够,随着年级升高和积累词汇兴趣的日益浓厚,加之表达的需要,我还把积累引向新句式和写作方法。
句式如比喻、拟人、夸张、对偶、排比以及关联词构成的复句等。课文中出现了新句式,我主要是引导学生读句子,联系已知的实际想象、体会,有时让学生闭目想象句子所描写的画面。适当讲解特点和作用,小学不要求讲概念和术语,实践证明,完全不用术语是不行的。比如说,对偶如果不用这个术语,每次遇到都要啰啰嗦嗦讲一大长篇,“字数相等……”等解说,太麻烦了。我的理解是不要求讲概念术语,不要求小学生背记概念术语,不必进行考查,而不是不可以讲,让学生心中明白其特点、作用。积累题材,丰富写作内容。我指导学生积累,不是局限在词语、句式、写作方法上,也包括写作题材。
写作课上,没有东西写,是老师和学生很苦恼的事。其实,这是主观狭隘的命题作文造成的恶果,我以“事事物物都是好题材”为指导思想,指导学生注意观察、收集平时听到的、看到的、想到的各种事物,写“自由文”,自由文不是乱写,而是围绕一个中心(一件事物)自选题材,自定题目,写作时交代清楚要素,写清过程,写进外形、外貌、声音、活动、语言色彩等等就会具体生动。学生的写作能力并不难提高,写作兴趣并不难培养。
作者单位 江苏省南通市海安县城东镇韩洋小学怎样写论文www.618jyw.com
相关文章
推荐阅读

 发表评论

共有3000条评论 快来参与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