简论职教新形势下创新职教理念,提升职教质量办法和措施研究一般

更新时间:2024-02-24 点赞:8715 浏览:25268 作者:用户投稿原创标记本站原创

当前中职教育存在的问题:一方面,初中毕业生人数逐年下滑,为了招生,各所中职学校“抢生源大战”俞演俞烈。中考前后各中职学校都在竭尽所能调动一切可以调动的因素,投入大量的人力物力,各出奇招,游说恳求考生家长及考生上自己的学校,尽管如此,中招的数量仍不尽人意,甚至远远达不到招生计划;另一方面,虽然中职学生的就业率相对于大学生高得多,普遍达到90%以上,但是毕业生高离职率和低就业质量正在影响着中职教育的“吸引力”,使中职教育走进了“学生不愿上,企业不满意,社会对技能型人才的需求得不到满足”的夹缝中生存的“怪圈”。要想走出这样的怪圈,只是在招生数量上下功夫是远远不够的,中职教育要想长远发展实现中职教育目标,就必须面对新的经济发展状况、新的招生、就业形势,着力创新职业教育理念,提升职业教育质量,来赢得社会及家长的认可,赢得学生和企业的青睐。本文就相关创新职教理念和提升职教质量方法和措施提出一些见解。

一、创新职教理念

1.职教结构体系的创新

(1)整合和优化职业教育资源,变“多而全”为“少而精”。当前随着初中毕业生人数的下降,中职生源问题越发突出,学校招生不平衡现象严重,有的学校偌大的校园学生却寥寥无几,实验实习设备闲置,优秀的教师才能得不到发挥,造成了教育资源的极大浪费。学校为了生存又不得不把大量的人力和财力集中在招生上,这不仅降低了教育质量,同时学校间也形成了恶性竞争,影响了职业教育的整体发展。在客观上生源减少的情况下,为提高我省整体职业教育质量,将竞争的办学主体转变为合作的办学主体不失为一种好的办法,实现优势互补、资源共享、共同提高、协调发展。
(2)职前职后教育并重发展。现在的职业学校在教育过程中更多的重视学生就业前的教育,而忽略了就业后的教育,然而,随着科学技术的飞速发展和人才的合理流动,企业不断向劳动者提出新的技术要求,这就需要我们的中职毕业生不断更新、扩大和提高自己的知识技能。同时毕业生为实现自我发展,在职业生涯中会存在转换新的工作岗位及自主创业的情况,他们对参加职后教育也有着迫切需求。因此,职后教育是职前教育的发展和延续,它和职前教育构成了有机的职业教育整体,也充分体现了职业教育的社会现实性和可发展性。

2.职教途径的创新

现在的中职教育模式大多是学生在校学两年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第三年“顶岗实习”,然后就业。两个阶段职教参与者分别是学校和企业,在两个阶段中二者之间的开放性、沟通性欠缺。从而造成了企业要的人还要企业自己培训,企业人力成本增加,降低了对职校教育的满意度;同时学校缺乏与社会、家庭的衔接。缺乏对学生个性的了解和社会需求的全面认识,缺乏对在职已就业的人员的了解和及时培训,造成低就业质量和高离职率。
为此,职业教育需进行“开放式”的教育,在整个职业教育过程中(包括教育目标设立、方法确定、过程的实施等),密切和企业、社会和学生家长加强联系与合作,依据学生个性和他们的发展目标进行职业教育,不仅是“请进来,送出去”,而且还要“迎更新,帮发展,促提高”。

3.职教目标的创新

我省在规划纲要中对职业教育有明确目标,将逐步建立以就业、创业为核心,与经济发展方式转变和产业结构调整相适应,与市场需求和劳动力就业紧密关联的职业教育发展模式。虽然“十五”以来,在省委、省政府的高度重视下,我省职业教育进入快速发展期,办学规模持续扩大,建立了几所大的职教集团,质量逐步提升,体系日益完善,服务经济社会能力不断增强,但是在人才培养结构、质量上难以满足企业、学生以及经济社会发展的需求,客观上要求职业学校从规模化建设转移到以全面质量建设为主的轨道上来。把职业教育从单纯就业教育、技能教育等育人的方法,转变为让学生既学习技能又形成创新个性、具有未来成长和自我完善能力的手段。在确立教育教学目标时注意到目标的实用性(出校门用得上)、动态性(学生适应力的动态及市场对就业者需求动态)、统一性(高就业率和高质量统一)、综合性(职业技能和综合素质培养相结合)和复杂性(既要有总目标又要有层级目标,不同水平的学生设立层级目标,不同专业不同目标,不同合作企业不同目标)。

二、提升职业教育教质量方法和措施

1.重视学生入学时起始教育和引导

近年来,中职学生多为义务教育的落榜者,他们大多是被动地走入职业学校,对自己的未来十分茫然,同时在中学阶段可能已经形成不好的学习、生活习惯和态度。如何让他们对上职业学校建立信心和希望,如何选择适合自己的专业和未来职业,在他们入学阶段进行职业启蒙和兴趣、潜能的自我认识非常重要。因此,在入学初期学校可以多用些时间进行一些职业认识的活动以及职业兴趣、个人能力、心理素质等相关的测试,建立学生入学的相关档案,并让学生选择适合自己学习的专业。这样对后续的教育教学可起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2.教学程序设计要灵活,教学方法要多样。

传统上我们进行专业教学往往是先理论教学后实践教学,但由于中职生的文化课基础差,听理论课就像听天书,渐渐就丧失了学习兴趣,对后来实践也没有了学习的劲头。常常是走出校门一问三不知,从而影响了职业教育的质量。因此我们可以在进行专业课教学时首先把学生带到实训室,结合他们未来职业需求做一些试验,教会他们一些操作。在实践活动中,引导学生发现问题,并及时把它记录下来,促使学生产生探索某些原理的需要,从而提高他们的思维积极性、学习主动性,增进其学习某些专业课和基础课的兴趣。这种积极性和兴趣比课堂理论教学时用语言或教具所激发的热情更持久、更深刻。同时也教会学生如何在生活工作中发现问题,提高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文化基础课也可以采用多种形式的,内容上多联系未来职业,让学生多参与的教学模式。在选择和运用教学方法时,不仅要理解和照顾学习者对教学方法的心理倾向,而且在调动其积极性的前提下,促进其智能发展,培养独立学习的能力。从而使学习者自觉开发自身潜能,不断适应劳动力市场变化的能力。摘自:本科毕业论文模板www.618jyw.com

3.建立科学的课程结构体系,注意不同课程的衔接和融合。

针对专业培养目标和职业教育总目标,结合学生实际和未来职业要求设置课程,通过教师研讨方式加强不同课程间的联系,组织教学模块;在进行专业教育的同时,融合学生职业道德素质、学习能力、心理承受能力、应变能力、交往能力、信息搜集能力等教学内容。建立课程内和课程间的高质量的长期的教学交流机制。

4.打造具有“双师”结构特征的教学团队

不断加强师资队伍建设是提高教学质量的有力保障,队伍建设针对性要强,坚持长远目标和短期目标相结合,专职教师与教师相结合,建设的重点是打造教学态度端正、教学能力强、业务水平高、身心健康的高素质教师团队。创造机会支持、鼓励教师走进企业、了解企业,学习新知识、新技术、新工艺,增强教师操作专业性和实践能力,提高他们教学手段的灵活实用性和示范性。从而提高“双师”素质和优化“双师”结构。

5.完善教学实训设施建设

教学实训设施是职业学校学生获得感性知识、学习职业技能、培养职业素养、提高职业能力的重要载体;是学校完成任务、提高教学质量、实现教学目标的重要前提。实践教学是培养学生职业兴趣、职业技能的重要教学环节,突出职业岗位技能模拟训练,培养学生的技术运用能力是职业教育实践教学的重点,同时又是培养学生创新能力的有效途径。
教学设施包括实验实训条件、图书资料、体育设施、现代教育设施等。
学校应建立专业实习、实训基地,工位充足,设备配置合理,除安排正常教学外,能为学生提供课外科技活动及创新实践机会。建立稳定的校外实践基地,让学生在生产一线学习技术、锻炼技能,了解市场环境、企业运作、管理等方面的实际问题,为毕业后上岗打好基础。充足的专业及综合性图书供学生查阅,利用网络教育资源,为学生搜集信息创造条件。建立学生身心活动场所,满足学生进行体育锻炼和心理健康训练的需求,使学生身心得到良好发展。

6.建立良好的校生、校企沟通渠道

在校内建立多种与学生(包括毕业后的学生)的沟通渠道,如建立校长接待日、班级主题班会制、班主任的谈心日、学生心理健康中心等。了解学生思想、心理、学习、工作、生活动态,并及时给予帮助和指导。在校外建立与企业的长期沟通机制,派驻企业专员进行企业用人需求调查,和毕业学生反馈;欢迎并邀请企业优秀技术员来校指导实训和教学,对学校教学及时提出改进意见。

7.建立和谐有序的教学环境

全面加强教育教学质量管理与控制,关系到学校的兴衰,关系到每位员工的职业发展和个人利益,关系到职业教育的成败。因此在职业学校应建立全员各司其职,即恪尽职守、全心全意、团结协作、共同努力,直接或间接的参与教育教学质量管理体系。做到校领导深入教学、实训、实习企业第一线,深入调查了解情况、总结研究,及时发现问题,解决问题。任课教师积极探索适应学生的教学方法,行政人员积极配合学校教学工作,大家为同一目标在各自岗位上努力。建立奖惩分明制度,激发广大教职员工的积极性和主动性,使整个学校呈现管理规范、工作积极具有充分凝聚力的职业教育团队。
8.建构科学合理的职业教育质量评价体系
教学质量的提高是一个渐进的、连续的、动态的过程,涉及教学、管理、招生、就业、服务、成本、环境等方面,需要采用科学的方法,有组织、有计划地检查、诊断和评价,不间断地收集来自各方面的教学质量评价信息,及时反馈到各相关环节,然后根据评价结果,找出现状问题,提出改进措施,从而对影响教学质量的因素实施有效控制,以促进教学质量的提高。因此,建立一整套能较全面地反映中等职业教育特点和规律的教学质量评估体系,对中等职业教育的持续健康发展有着十分重要的意义。
本文参考榆林学院康伟老师的教育质量评价指标体系对中等职业学校教育质量评价指标体系构成做了相应调整。参见下表:
中等职业学校教育质量评价指标体系构成
相关文章
推荐阅读

 发表评论

共有3000条评论 快来参与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