简析党支部新形势下高校创建“学科型”基层学生党支部探索

更新时间:2024-01-16 点赞:8437 浏览:25587 作者:用户投稿原创标记本站原创

摘要:加强和改进大学生党支部建设,创建“学科专业型”学生党支部,是积极应对新形势高校基层党建工作的要求,做好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培养和造就高素质人才的迫切需要。根据党的十七大以来的有关精神,本文结合新形势下高校学生党支部建设的现状,对创建“学科专业型”学生党支部的重要意义、根本途径等提出探索性意见。
关键词:高校;学生党支部;学科专业型
1674-9324(2013)33-0152-02

一、高校基层学生党支部的现状及存在的问题

党的十七大明确指出:“党的组织形式与工作方法,是依据党所处的内外环境和党的政治任务来决定的,必须具有一定限度的灵活性。”当前,随着我国高校的扩招和教育模式的改革,高校基层学生党支部工作也出现了一些不适应。
1.高校基层学生党组织结构模式单一。传统的组织生活往往是开会多而活动少,学习文件多而实践少,内容枯燥且理论性政治性强,缺乏联系实践和实际。一方面,由于高校大学生党员数量的增加,学生党支部发展和培养的工作也变得比较繁重,占据了组织生活的很多时间;另一方面,目前高校学生党支部书记大部分由学生辅导员担任,辅导员的日常管理工作本来就比较繁重,再加上管辖众多的学生党员,在时间精力都受限制的前提下,无法更好地保证组织生活既生动活泼又具有实效性。形式单一的组织生活自然难以引起大学生党员的共鸣和兴趣,从而也无法更好地发挥党组织生活应有的教育功能。甚至会让部分学生党员觉得组织生活没有意义,提不起兴趣,导致对活动的参与积极性不高。
2.高校基层学生党组织活动没能围绕学科、专业这条主线融入学术交流和探讨。目前,大多数学生党支部活动仅限于支部内部党员之间进行,支部与支部之间较少开展各种交流活动,一个专业、学科党员之间更是缺乏专业知识方面的交流。这在一定程度上局限了支部生活的创新,也不利于党员之间的学术交流。
3.高校基层学生党支部的特色、传统不能延续。目前高校大部分的学生支部是按年级组建,学生毕业就是支部解散,支部四年中形成的党建特色也就无法传承。

二、创建学科专业型基层学生党支部是积极应对新形势高校基层学生党支部建设工作的要求

《中国普通高等学校基层组织工作条例》指出:思想政治工作要坚持理论联系实际的原则,紧紧围绕学校的改革和发展,密切结合教学、科研、行政管理等各项工作和师生员工的思想实际,分别不同层次,采取多种方式进行的精神要求。因此,进一步加强和提升高校基层学生党建工作的创新性和有效性,创建学科专业型高校基层学生党支部,搭建师生党员的学术探讨和交流平台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1.确保支部发展的连贯和稳定性,支部特色和优良传统得以延续。打破班级、年级的界限,以同一学科、专业为基础,纵向组建党支部。党支部的设置始终以专业、学科为摘自:本科毕业论文致谢www.618jyw.com
主线,不受高年级党员毕业离校的影响,从而在结构上保证了党支部的延续性和稳定性。由于支部的党员人数及比例相对稳定,那么对积极分子、考察对象的培养、考察工作就较好落实,整个工作进程也相对平稳许多,党建工作更加严密和规范。
2.形成了支部之间的良性竞争,有利于支部的长远发展与整体建设。以往以年级、班级为单位组建的党支部等,往往由于党员数量和发展水平的不均衡,支部与支部之间无法进行比较,以学科、专业为主线来组建学生党支部,打破了以往低年级学生党支部人数少、高年级学生党支部人数多的局限,各支部党员人数适中,创造了相对公平的环境,为各支部之间形成良性竞争提供了一定的保障,有利于提高学生党员的积极性和主动性,进一步增强党支部的战斗堡垒作用。
3.党员的传帮带作用得到了较好的发挥。以学科、专业为主线组建党支部,把研究生、本科生、高年级、低年级以专业糅合在一起,使研究生和本科生之间,高年级和低年级同学之间有着相同的专业知识背景,从而大大增加了党员之间相互交流和学习的机会。一方面低年级党员从高年级优秀党员那里得到大量的专业、学业、就业、交际等各方面的指导,另一方面高年级党员为成为低年级同学学习榜样,会更加严于律己,不断进步。从而实现相互促进,共同进步,党员之间的传、帮、带作用也得以最大程度的发挥。

三、高校创建学科专业型基层学生党支部的根本途径

1.以学科专业为依托,设置学生党支部。大学生党支部的建立要从实际出发,实事求是,根据学校教学管理体制的特点,灵活设置,分层推进,不留空白点。传统学生党支部以班级、年级为单位组建,由于缺少专业、学科背景的共同点,不利于专业学习上的交流和共同提高,也不利于各年级间同专业的党员和同学结成传帮带的纽带。所以打破班级、年级的界限,淡化班级、年级的概念,设立本科生以专业、研究生以学科为单位组建学生党支部的模式,能够很好地发挥战斗堡垒作用和党员的先锋模范作用。此外,还可以吸收各专业党员教师加入学生党支部,加强同专业方向内教师党员与学生党员、学生党员与学生党员间的学术交流,搭建起专业内部知识共享和交流的平台。
2.打造支部网络交流平台。由于“专业”模式使得有同一专业、学科背景的教师、研究生、本科生党员在支部中多了共同“语言”。因此可以充分运用手机、网络等新兴载体开展学生党建工作,为学生党员交流学习构筑多方位多角度的学习平台。比如建立专业支部交流、飞信群,用于事物通知、情感交流和信息共享等,还可建设寓教于乐的专题学习网站、学习交流平台等。通过和教工党支部合作,设立学业辅导网上交流站、网上教师答疑会等方式开展形式多样的学习教育活动,从而提高广大党员和青年学生专业学习的积极性和主动性。
3.开展富有专业背景和特色的实践活动。实践活动是党员教育由封闭走向开放的一条重要途径,是学生党员实现理论与实践相结合的好形式。设立本科生以专业、研究生以学科为单位的学生党支部组建模式,并吸收各专业党员教师加入学生党支部,由于党支部人员的稳定性和知识结构的合理性,可以培养造就一批优秀的品牌活动和优秀项目,充分发挥榜样典型的作用。同时,支部可以依托专业背景和特色,开展以学生成才为中心的多样化的实践活动,如师生共同撰写论文、组建科研团队、专业学习传帮带、生涯规划等,从而提高党员学生学术、科研的水平,又使党员学生在同学中起到引领了作用。
参考文献:
雷世富.高校研究生党支部功能及其实现[J].学位与研究生教育,2006,(9):31-35.
许迈进,林龙,等.新时期高校学习型研究生党支部构建初探[J].学位与研究生教育,2005,(8):22-25.
[3]封杰.浅谈加强新时期大学生党建工作的对策[J].青年科学,2010,(4).
基金项目:重庆邮电大学2011年社会科学基金项目《新形势下高校学生党支部建设创新模式的研究》(K2011-111)
作者简介:张冬梅(1982-),女,河南南阳人,硕士研究生,讲师,从事学生管理工作;吴宗智(1985-),男,四川自贡人,硕士研究生,从事学生管理工作。
相关文章
推荐阅读

 发表评论

共有3000条评论 快来参与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