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析教学方法高校现代教学办法系统创新性探究

更新时间:2024-02-06 点赞:9764 浏览:35465 作者:用户投稿原创标记本站原创

摘要:“教学有法,教无定法”,教学方法要理想与现实结合,实践是检验有效教学方法的唯一标准。教学的关键是“贵在得法”,即:引导您的学生、了解您的学生、激励您的学生、学习您的学生、利用您的学生。
关键词:教学方法;创新性;新思维
1674-9324(2013)36-0190-03
一般高校本科教学计划的培养目标上都写着:培养基础宽厚,能解决实际问题的人才。这种要求既是知识的,又是能力的。由此可见,大学教育的目标是学知识、学技术,学技能。而学知识学技术和技能不仅仅是拷贝和模仿的能力,还需要学习一种新的思维,而学习新的思维就是一种创新的能力。无论是拷贝模仿的能力还是创新能力的获得,都离不开我们高效而先进的教学方法。南宋时期的理学大师朱熹说过:“事必有法,然后可成;师舍是则无以教,弟子舍是则无以学。”由此可见,教学方法与教学质量、效益关系密不可分。研究高校现代教学方法,就是要探索适应高校发展需要,适应高校教学规律和特点,构建以提高学生全面素质、培养学生创新能力和实践能力,体现以教师为主导、以学生为主体、以实践为主线的高校现代教学方法体系。

一、教学方法之概念

1.权威林立。前苏联学者凯洛夫对教学方法的定义是:教学方法是指教师的工作方式和由教师决定的学生的工作方式。而美国学者L.H.则认为:教学方法是教师为达到教学目的而组织和使用教学技术、教材、教具和教学辅助材料的方法。日本学者藏原三雪的看法是:教学方法是教师为了完成教学目的,使学生得到良好的成长,指导他们工作和学习的方法和方式。今天的教学方法不只是传授知识,而且应该想到如何指导课外活动,包括指导、劝告在内,还有实验观察及其他学习活动,教师有计划地指导进行,都应该属于教学方法。南斯拉夫学者弗。鲍良克说:教学方法是教学的工作方式。教学是师生的共同活动,因此,任何方法都具有两方面的意义:既关系到教师的工作方式,也关系到学生的工作方式。我国学者王策三和刘继武分别指出:可以把教学方法定义为为达到教学目的、实现教学内容、运用教学手段而进行的、由教学原则指导的、一整套方式组成的师生相互作用的活动。教学方法是师生为了完成教学任务所采用的一系列教学活动方式的组合,它包括教师所采用的教的方法和在教师指导下学生所采用的相应的学的方法。
2.殊途同归。综上所述,尽管中外学者对教学方法的界定不尽相同,但在以下几点上取得了共识:(1)教学方法与教学目的相联系,是实现教学目的不可或缺的工具;(2)教学方法是师生共同完成教学活动所采用的手段,而并非单指教师的工作方法;(3)教学方法的功能是多方面的,既可凭借教学方法使学生掌握知识、技能和技巧,也可凭借教学方法使学生形成思想品质和审美观点,发展他们的能力和创造素质。

二、教学方法之现状

1.色彩斑澜。教学方法是教师教学的武器,作为教师,已看了不少,学了不少,也实践了不少。罗列出来,有很多很多。如师生认识活动方法系统:有讲授法、谈话法、演示法等;师生实践活动方法系统:有练习法、实验法、参观法、行为法、微型研究法、学习指导法等;师生评鉴活动方法系统:有激励法、陶冶法、欣赏法、检查、评价法等;师生交往活动方法系统:有交往指导法、小组讨论法、班级讨论法等。
2.八仙过海。当前,在高等教育中,由于学生的差异、教学环境的差异、教学手段的差异、教师个人理解的差异等因素,实际上形成了八仙过海、各显神通的局面,且在实战中不断创新,互相渗透。如比较有效的有演示法—欣赏教学法、讲授法—故错教学法、谈话法—情景教学法、内容不完全教学法等。
3.一枝独秀。从操作的可行性和师生实际,最常态的还是讲授法,从小学到大学,从基础教育到高等教育,形成了一枝独秀的景观(除非公开课、示范课等)。正如一些老师所说,“梦中想了万条路,醒来还是卖豆腐”。

三、现代教学方法体系的创立

1.落实科学发展观。先从一个寓言讲起:两个饥饿的人同时分别得到了一位长者的恩赐:一个人得到了一根钓鱼竿,另外一个人得到了一篓鱼。第一种结果是:得到钓鱼竿的人向大海走去,得到鱼的人生火煮食鱼;得到钓鱼竿的人,未到大海就因饥饿而死去,得到鱼的人,鱼食完后没有后续食物也死去了。第二种结果是:得到鱼的人和得到钓鱼竿的人相约一起向大海走去,得到的鱼支撑他们一起到达了海边,共同以捕鱼为生,逐步地有了家庭、子女,并过上了幸福生活。这个寓言给予我们的启示是:只扛现实的大旗,终将死亡;只扛理想的大旗,死得更快。只有两面大旗同时扛,立足现实,着眼未来,才可以实现理想,成就未来。从现实走向理摘自:毕业论文免费下载www.618jyw.com
想是一个过程,要保证在这个过程中仍然活着,才能够实现理想,这就是科学发展,就是科学发展观。
因此,高等教育要避免两个极端,在教学方法上走理想与现实相结合的道路。如果只讲现实,仅以教会学生机械地记忆和模仿为目标,回到师傅带徒弟的时代,终将“死”去。而只讲理想,不切学生实际地引入所谓“先进”的教学方法,“死”得更快。
2.实践是检验真理的唯一标准。判断一种教学方法是否合适,要放到教学实践中去检验,不管什么方法,受学生欢迎、有助于提高教学效果和质量的方法就是好方法。这就需要我们在教学过程中摸索、比较、选择。①不拘泥于形式;②注重教学效果;③注重学生反应。我们的教学要从学生不头痛开始,到学生愿意听,再到学生喜欢听,最终达到学生盼望听的理想境界。

四、现代教学方法体系的创新

1.结合高校教育目标引导学生。通过创新型人才模式的图形S-KAQ模型我们可以看到,高校需要培养的就是要知识、能力和素质都具备的高素质人才。其中:K知识(knowledge)是具备智慧力量的基础。要求知识体系的宽、专、交。所谓宽就是指新知识理解与接受的广阔性。专是指提出、分析和解决问题的广阔性。交是指知识组合、善于创新的独特性。A能力(ability)是形成组织力量的基础。要求学生具备终身学习能力、创新能力、沟通能力、领导能力、逻辑思维能力、想象能力。Q素质(quality)是产生人格魅力的基础。要求学生有正确的价值观、高尚的人格品质、乐观的生活态度,还有较好的审美素养。由此可见教师不仅要做学问,更要不断加强学习,修炼情操,努力做人,方能为人师表。教书育人,就是在传授知识的过程中,用自己的人格魅力去影响学生,引导学生建立积极健康的生活方式、乐观的人生态度、刻苦拼搏的精神以及对社会对国家负责的使命感。创新型人才模式的构建目标在教学体系中有着举足轻重的地位,所谓有的放失,围绕这个目标去完善我们的教学方法。 2.从实际出发,充分了解学生。作为一个老师,应该全面地了解自己的学生。在教学上,就要了解学生的学习风格。所谓学习风格是指对学习者感知不同刺激、并对不同刺激作出反应这两个方面产生影响的所有心理特性。学习风格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感知或接受刺激所偏爱的不同感官;信息加工的不同方式;对学习环境和条件的不同需求;学习中的感情的需求;学习中的社会性需求。
3.根据智能理论,有效激励学生。美国心理学家,哈佛大学教授加德纳提出了多元智能理论,认为每个人都同时拥有多种智能,这些智能在每个人身上以不同的方式、不同程度的组合使得每个人的智能各具特点。如语言修辞智能、逻辑-数学智能、肢体运动智能、音乐智能、内省智能、人际交往智能、视觉-空间智能、自然观察智能等。这些智能可以培养和加强,也可能被忽视或削弱。多元智能理论突破了以往的智商理论和皮亚杰的认知发展理论所认为的那样,智能仅以语言能力和数学能力为核心、以整合的方式存在。根据加德纳的观点,每个人都不同程度地拥有九种智能;每个人的智能组合形式各不相同;这些智能位于大脑的不同区域,既可以独立工作也可以协同工作。所以,我们可以通过挖掘和培养学生的多元智能来改进教学,扬每位学生之长,给他们以不同的刺激,通过不断激励,调动学生学习的主动性和积极性。关于调动学生学习的主动性,我们要说,无论教的多么出色,无论学习机会多么难得,没有学习动力者仍然学不到任何东西。学习者具有内在动力时的自主学习是效率最高、记忆最佳的一种学习类型,这种学习类型最不可能让人产生抵触情绪。致力于发展学生兴趣的教育体制,其关键作用是为学生提供一种良好的学习环境,使每个学生所拥有的各式各样的内在动力发展成为积极的爱好。而这种作用并非是教师企图以自己希望学生所具有的动力来替代学生身上本来带有的那些内在动力。
4.善于观察,学习学生的新思维。当我们提出向自己的学生学习时,常会带来一个疑问:学生能让我学吗?这就要求我们寻找自己教学对象的闪光点以更好地了解他们;挖掘自己教学对象的可爱之处以更多地关心他们。第二个疑问是向我的学生学什么?学生乐观、天真的生活态度,比较强的承受能力,无拘无束、没有框框的思想,偶尔闪现的新思路,较强的动手能力等,都是我们所不及的。
5.利用您的学生。在教学过程中,我们要善于利用自己的学生。第一,狡猾的手段——“圈套”。设置“圈套”使学生在不知不觉中被“装”进去,体现教师的教学智慧。让学生跟随教师的思路走,使我们的教学变得轻松愉快。第二,高明的手段——情境。在教学过程中,创设一种能让学生主动积极学习的情境和氛围,体现教师的教学艺术。在我们创设的情境中,教师是导演,学生是演员,教学的效果和效率大大提高了。第三,成功的手段——打包。及时地汲取和总结师生教学活动中的经验成果并“打包”储存,体现教师的教学造诣。无论是成功的经验还是失败的教训,对师生的教学活动无不是一笔宝贵的财富,从这个意义上说,每一次教学、每一位学生在教学活动中的表现都是我们汲取教学精华的取之不尽的源泉。

五、教学方法体系的关键点

1.做一名有经验的教师。经验之一,根据教学实际设计课堂座位安排。如秧田式、成对式、环绕式、开放式等;经验之二,课堂如舞台,上课如演戏。要努力让学生把听课当成欣赏教师的表演艺术,相声、小品中的“抖包袱”值得借鉴;经验之三,一个人不能复制自己的错误和缺陷。教学过程更是如此;经验之四,每课后写教学得失、注意点。长此以往,必有大获;经验之五,多吃杂粮油水多。教师的知识面越广,教学就越丰富多彩;经验之

六、他山之石,可以攻玉。一名好的教师就是能把别人的经验变为自己的财富。

2.做一名有智慧的教师。一位哲人曾说,聪明是一种能力(智商),具备这种能力的人很多;智慧是一种觉悟(情商),具备这种觉悟的人很少。因此,教师要注重自身的修练,争取做一名有智慧的教师。教学智慧是这样表现出来的:教学智慧表现为克制;教学智慧表现为对学生的体验和理解;教学智慧表现为尊重学生的主体性;教学智慧表现为“润物细无声”;教学智慧表现为对情境的自信;教学智慧表现为临场的天赋。世界上伟大的教师是把自己的新颖观点讲给对其信息感兴趣的人听的那些人。摩西、苏格拉底、亚里士多德都是这样的人。他们都具有独创的见解,人们不远万里聚其身边就是想听听这些见解。教是一种个人视角的公开展示。显然,智慧既不是教授出来的,也不是指导出来的,更不是培训出来的。智慧是传授下来的,供那些想要学习的人获取。
死教书、教死书不能适应社会对教育的需要,教学改革正是对今天教师教学观念的挑战。教师应由知识的占有者转化为知识的组织者,由知识的传递者转化为学习的促进者,超越课堂的藩篱,将现代教学过程演化为“培养学习者”的过程,实现由“授之以鱼”到“授之以渔”的根本转变。用扎实多样的训练,多方面提高学生的素养,努力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使学生获得终身学习和技能提高的本领。“授之以鱼,仅供一饭之需;授之以渔,则终身受用无穷”。教育的意旨并非知识的累积,而是心智上的能力的发育。学生在学校的时间是有限的,所学的知识也受时代的局限,他们要在未来有所作为,要在未来跟上时代,就一定要不断地学习,终身学习,去吸收新东西,更新知识结构。可见,方法的确比知识更为重要,教授方法才是教学的根本。
参考文献:
田慧生,李如密.教学论[M].石家庄:河北教育出版社,1996.
赵雷.培养大学生创新性思维的途径[J].高教论坛,2004,(1).
[3]钟金明.工科创新人才培养的研究与实践[J].沿海企业与科技,2005,(4).
[4]邢辉,等.教育教学方法[J].教育论坛,2001,(9).
相关文章
推荐阅读

 发表评论

共有3000条评论 快来参与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