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议习题合理设计数学习题试述激活学生思维小结

更新时间:2024-02-23 点赞:20289 浏览:86596 作者:用户投稿原创标记本站原创

摘要:《小学数学课程标准》指出:“人人学有价值的数学;人人都能获得必须的数学;不同的人在数学上得到不同的发展。”因此在设计数学习题时我们一定要体现出以人为本,让学生体会到生活中需要数学,让学生在学习的过程中体会到学习的乐趣,同时在习题的设计过程中要体现出学生个体的差异。
关键词:以人为本;习题设计;数学兴趣;学科联系;个体差异
1674-9324(2013)36-0252-02

一、在习题的设计中体现以人为本

素质教育的宗旨是让全体学生在学习过程中都获得全面发展,让全体学生生动活泼地主动展示自己。也就是要求我们的教学应当是“以学生发展为本”。而练习题是课堂教学中不可缺少的活动,是检验学生对新知识的理解程度。而缺乏人性化的练习会令学生讨厌、烦躁。《数学课程标准》指出:“数学是人类的一种文化。”既然数学是一种文化,在平时的教学和练习的设计中就应该体现出来。教师就要适当的改变策略,变换方式以使学生产生新鲜感,从而激发学生对练习题的兴趣,提高积极性,如低年级可以把练习题变成“找家”、“八戒吃西瓜”、“爬台阶”等,中年级老师可以把练习变成“把朋友送回家”、“习题超市”等,高年级可以是“攀高峰”等。源于:论文结论www.618jyw.com
学生可以根据自己的水平选择习题,这样不仅可以增加学生学习的兴趣,还可以让你的课堂充满活力。

二、在习题的设计中让学生体会到生活中需要数学

《数学课程标准》指出:“人人学有价值的数学;人人都能获得必须的数学;不同的人在数学上得到不同的发展。”数学应当成为有用的、生动的、生活中的数学。因此使学生学习用数学的思维去观察、感受、发现身边的事物,从而提高学生的数学素养尤为重要。我们在设计一些练习题的时候可以结合一些与我们日常生活有关系的生活问题,要让学生尝试着用以前数学中学到的知识和生活经验的方法去解决练习题,使学生认识到生活中有数学,数学中有生活。如:学习了“克”、“千克”、“吨”以后我们就应该让学生买东西时或生活中常用的物体,观察它们的质量单位,了解像“鸡蛋”、“方便面”等比较小而且轻一些的东西用“克”,像“面粉”、“大米”等比较的重一些的东西用“千克”,而像“汽车的重量”、“桥的承重量”等用“吨”。学习了长方形、正方形的周长后,让学生测量数学书的周长,带领他们一起测量教室地面的周长和窗子的周长。课后再让学生们回家测量自家鸡窝围栏的长度等。再如学习了长度单位“米、分米、厘米和毫米”后让学生测量自己或同桌的身高,测量一步的长度,测量自己裤子和上衣的长度,测量水杯的高度等,以此加深对长度单位的理解,巩固了用刻度尺测量物体的方法。学习了“分数”后,设计了“数学与交通”的练习题,让学生耳目一新。在这些活动中既提高了学生的学习兴趣,又培养了学生的生活能力,让学生感觉生活中处处有数学,数学中又有生活的事。

三、在习题的设计中让学生体会到学习的乐趣

和上课相比,练习题是比较枯燥乏味的。但即使这样,练习题还是要继续做的,练习题能检验我们这节课学习的怎样,因此我们教师就应该动一下脑筋了。我们设计的练习题首先要有趣味性,“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只有这样才能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如:我设计“对称轴”这一课练习题时,先用课件播放一段民间艺术的剪纸图案,以及服饰工艺品等让学生欣赏。学生看到后说“哇,真漂亮”,学生的乐趣一下就调动起来了,以致在后面做对称轴的练习题时学生一下就画出了图形的对称轴。还有“镜子中的数学”,我让每个学生带一个小镜子,遇到不会的练习题时,用镜子照一照会有什么情况出现。学生们都很乐意这样做,他们不但玩耍了,也把练习题做完了。再如学习“快乐旅游”一课时,为了能够让学生更好地体验旅游的乐趣,我让三个学生当“小老师”,再让“小老师”们布置学生们去想办法租最便宜的车,谁租来最便宜的车就奖励谁坐在前面。学生们都争着、抢着出谋划策,乐趣十足。这样的数学课,做练习题让学生嗅出藏在游戏后的“数学味”,极大地引发了学生的学习热情,也使学生体会到了生活中处处有数学。我们课堂教学可以让学生离开座位,教室的每个角落、每个同学都可以作为学生的练习场地与合作伙伴,也可以让学生走出教室,来到操场上,来到生活中。这样学生的课堂练习激活了,也灵活了,才能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四、在习题的设计中各个学科之间要有联系

常听说数学老师比较呆板固执,因此数学课堂也是死水一滩,没有活力。在课改以后提倡学科之间要有联系。上数学课时,老师要像语文老师一样那样语气温和婉转,设计的练习题题目要有语文的色彩,比如“森林旅游”、“旅游中的数学”等;也要有体育课的风采,比如:“体育中的数学”,学生在操场上学会了算比赛场次和排列方法。还有配比各种浓度、种子的比例等与科学有关系。在“配菜”这节课里数学与人的品德离不开,不但学习了如何配菜,还懂得了节约粮食是美德,也是我们的责任。因此各学科之间的联系是分不开的,学生不但学会了知识,也懂得了数学不是一门独立的学科。

五、在习题的设计中要尊重学生的个体差异

著名哲学家莱布尼茨说过:“世界上没有两片完全相同的树叶。”这就说明事物之间是有区别的。认识事物也总是由易到难,由浅入深。同时,学生的素质不可能是一致的,学生的个体差异是客观存在的。这就要求我们教师在教学的过程中不能用一个标准去衡量学生,因此说习题的设计更要考虑学生的个体差异,练习时应有坡度,有阶梯性,要体现出一定的层次性。就习题内容而言,可分为基本练习题和提高练习题。基本的练习题可先设计一些模仿性的练习,要带有普遍性,比如学了“两位数乘一位数”和“两位数乘两位数(不进位的乘法)”,再学“两位数乘两位数(进位的乘法)”时,让学生计算习题时有些学生就根据学过的知识就会计算,那是因为习题难度适中带有模仿性。而提高的练习题是要针对那些分析能力比较强而且思维敏锐的学生,比如练习册每节课都有“思维拓展题”,这些学生就爱做这样的题。这类题富有挑战性,能给他们带来学习数学的乐趣。“人人学有价值的数学,人人都能获得不同的数学;不同的人在数学上得到不同的发展。”这是我们每一个数学老师寄予学生的愿望。我们也要把每一次的作业看成是学生成长的起点。只有通过我们每一位教师不断的探究,精心的设计,辛勤的培育。我们的教学历程中才能百花齐放、人才辈出。
参考文献:
教育部.全日制义务教育数学课程标准(修改稿)[S].2011.
阮龙培.课堂教学以学生发展为本[Z].普陀区教育学院.
[3]教育部.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纲要(试行)[Z].教基〔2001〕17号文件.
相关文章
推荐阅读

 发表评论

共有3000条评论 快来参与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