探讨道德教育浅谈如何在教学中渗透生态道德教育生

更新时间:2024-03-18 点赞:12953 浏览:50089 作者:用户投稿原创标记本站原创

【摘 要】 针对学生环保意识淡薄,对生命漠视的这种现象,我们有必要在教学过程中渗透生态道德的教育。在教学中渗透生态道德教育,可让学生从身边的小事做起,引导学生尊重敬畏生命,通过科学课堂教学渗透有关内容,抓住适当时机,帮助学生加深理解。
【关键词】 生态道德教育;环境保护;尊重生命;和谐相处
2095-3089(2013)32-00-01
“我家隔壁李大妈家院子里有好多漂亮的花,晚上我们去摘点吧。”“现在池塘里有很多的青蛙,我们去抓点玩吧。”“张某抓了只鸟,把它翅膀上的羽毛都拔光了,挺好玩的。”听着学生下课闲聊时的对话,我觉得很揪心,感觉他们对于生命的漠视,作为一名科学教师,我觉得在课堂上渗透生态道德教育责无旁贷。总书记曾强调指出“可持续发展,就是要促进人与自然的和谐,实现经济发展和人口、资源、环境相协调,坚持走生产发展、生活富裕、生态良好的文明发展道路,保证一代接一代地连续发展。”而现在的学生处处以自己为中心,根本不知道和谐发展的重要性,这就要求教师在课堂上及时的进行这方面的教育。
生态道德教育是指教育者从人与自然相互依存、和睦相处的生态道德观出发,引导受教育者为了人类自身的长远发展,自觉养成爱护自然环境和生态系统的生态保护意识、觉悟和相应的道德文明习惯。
为了使学生能更好的节约资源,保护环境与自然界和谐相处,我主要是从以下几个方面对学生进行渗透教育的:

一、让学生从身边的小事做起

给学生介绍西南大旱时的情况,那边水资源的紧缺,展示一些大旱时的图片,另外再讲述一些小故事,如有个人过六十大寿,他的女婿的贺礼是20斤的水,这足见水的珍贵。然后让学生自由发挥一些节水的方法:用完水后要关紧水龙头,要使用节水龙头,用淘米的水来浇花,在校期间可以让学生互相监督有没有自觉节水,回家后提醒家里的父母也来参加这个节水行动。除了节水外,还需要节约电能,当天气晴朗或教室无人时及时将教室里的灯关闭,回家后电视机关闭时不要处于待机状态,开空调时夏天温度不要打太低。另外还可以强调环保,教室里的一些废纸,及饮料罐等可以回收的物品,都可分类处理,然后去卖给收废品的,这样既可以使资源回收,又能有一定的收益,以上这些内容可在课堂里当涉及到此内容时进行强调延伸,也可作为主题班会进行讨论得出。

二、引导学生尊重敬畏生命

花鸟虫草都是有生命的,正是由于它们的存在,才让我们这个世界变得绚丽多姿,针对学生攀折花枝,小动物等各种漠视生命的现象展开讨论活动,“假如没有花草树木,我们的世界将变得怎么样”“假如世界上没有其它的动物,这个世界会变得怎么样”通过该活动让学生透彻的理解每条生命都有他存在的价值,都是不可被忽视,被随意剥夺的。而在平时的生活中也应该时刻指点,让学生之间相互监督提醒。我们教师不仅要期望学生尊重、爱惜生命,而且要以身作则,身体力行,感化学生。特别是生物学实验中利用动植物为材料时(如:植物标本的采集与制作、昆虫标本的采集与制作、观察蚯蚓等),不能选择珍稀物种,尽量不用动植物活摘自:本科生毕业论文www.618jyw.com
体,或实验中不能伤害活体,之后把其放归自然。科学不能随随便便地牺牲一些生命来换取,如果是那样的话,会导致科学的异化、人的异化,清华大学计算机系的刘海洋拿硫酸泼向熊猫就是一个典型事例。

三、通过科学课堂教学渗透有关内容

如在讲完“绿色植物对水分的吸收和利用”时提出:如何理解前人种树,后人乘凉这句话?通过引导学生分析、讨论总结出:是因为绿色植物的光合作用和蒸腾作用。进而阐明,一棵树,能感觉到它给人类带来如此的好处,那么一片森林呢?这里有一组数据:一棵生长了50年的树、砍伐后产生的经济效益约合300美元,而这棵树因为制造O2、消耗CO2、保护臭氧层、防止水土流失等而创造的经济效益约合30万美元,从中可感受到森林在环保中的巨大作用,使学生从小树立保护树木,多植树造林的思想。
在做实验时尽量不要伤害小动物的生命,如在“用显微镜观察小鱼尾鳍的血液流动”这个实验时,要求学生先练习显微镜的使用,然后进行这个实验。这样可以缩短小鱼离开水的时间。实验时有的学生为了减少鱼体表面水分的蒸发,在用湿润的脱脂棉把鱼鳃包起来后,又用保鲜膜把整个鱼体包起来,从而减少小鱼的死亡机率。对完成该实验所用的时间我们做了统计:平均在5.5分钟内完成,最快4分钟,最慢8分钟。我们做过一个统计,当做完该实验后,小鱼无一死亡,然后我们又把它们放生了。
当在学习九下《发展过程中的资源与环境问题》后可以布置个小作业,收集自然环境被破坏的资料,然后制成板报,可以让学生多了解一些相关的内容,学生收集的资料非常丰富,如长江上游的树木大面积被砍伐,水土大量流失,诱发了1998年的洪水泛滥,中下游人民的财产遭到严重的损失;由于工业废水的排放,2007年6月19日在无锡太湖梅梁湾西部水域出现大面积的蓝藻聚集,致使水利部调1.9亿吨的长江清水注入太湖,自来水公司每天投资6万元去除水异味,由于自来水遭污染又导致市民抢购纯净水,所以严重的污染事件不仅带来健康问题,也会造成社会问题;而我国是土地荒漠化最严重的国家之一,目前我国荒漠化土地占国土面积27%,并以每年2000km2的速度扩大,全国有将近三分之一的国土面积正受风沙危害,每年的经济损失达几百亿人民币;而且污染是没有国界的,DDT的滥用,致使南极的体内也发现了DDT。这就会使学生意识到全球环境是全人类共有的资产,任何人对环境的破坏都会侵犯他人的利益,而最终也会损害到自己。
当在学习光合作用和农业生产后,可以适当的介绍一下生态农业,生态农业是指在保护、改善农业生态环境的前提下,遵循生态学、生态经济学规律,运用系统工程方法和现代科学技术,集约化经营的农业发展模式。按照生态学原理和农业生态工程方法,从当地资源与生态环境实际出发,设计与实施适宜的生态农业模式;使农业废弃物资源化,对其进行多层次综合、循环利用,实现无污染的清洁生产;对农业生态经济系统进行科学调控,实行现代集约化经营管理等。然后可以举几个如“桑基鱼塘”之类的事例。

四、抓住适当时机,帮助学生加深理解

针对学生提出的一些生态问题,进行适当点拨。如有位学生问:“我爷爷种蔬菜的大棚里有很多的蚊子,该怎么办?”有的同学说了:“用灭蚊剂,用杀虫剂之类的。”“那能否使用生物防治的方法呢?”我适当的提醒。马上就有学生接话了:“引入它的天敌壁虎之类的。”学生回家后就去操作了,一星期后就回来反映他爷爷大棚里的蚊子很少了。从中也更好的说明我们所学的科学知识能应用与实践,是有所学有所用的。
进行对应的专题讲座及法制教育。如结合环境纪念日进行专题讲座,在“中国植树节”(3月l2日)、“世界水日”(3月22日)、“世界卫生日”(4月7日)、“中国爱鸟周”(每年的四五月份为期一周)、“世界地球日”(4月22日)、“国际无烟日”(5月31日)、“世界环境日”(6月5日)、“世界土地日”(6月25日)、“国际禁毒日”(6月26日)、“国际保护臭氧层日”(9月16日)、“世界粮食日”(11月16日)、“世界人口日”(6月11日)、“清洁地球日”(9月第三个周末)、“荒漠化日”(6月17日)举行相应的专题讲座,进行相关的宣传活动;甚至可以介绍一下我国关于这方面制定的一些法律法规,如《土地管理法》、《水污染防治法》、《森林法》、《草原法》、《海洋环境保护法》、《渔业法》等,通过学习,使学生认识到我国生物资源的开发、利用和保护正逐步走上法治的轨道,树立保护生态环境和生物资源的法制意识。
以上几点是我在这几年的教学生涯中,在对在“如何将生态道德建设渗透在教学”中的一些粗浅认识。我们生存在这个世界上,地球上的各个物种都是与我们息息相关的,如果破坏自然,无异于自掘坟墓。而生态道德正逐步作为新的道德观向人们推行开来,青少年的生态道德更应引起人们的广泛而深刻的思考,作为一名科学教师,对该教育的展开是责无旁贷的,而这工作又是任重而道远的。
相关文章
推荐阅读

 发表评论

共有3000条评论 快来参与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