探索小学数学小学数学课堂提问有效性对策

更新时间:2024-03-29 点赞:5186 浏览:14114 作者:用户投稿原创标记本站原创

【摘要】 提问是数学课堂中不可或缺的教学环节,同时也是小学数学教师最常用的教学方法之一. 但在具体的教学实践中,一些教师的课堂提问存在着误区,影响了数学课堂提问的效果. 本文试结合有关教学实践,提出相应的对策.
【关键词】 小学;数学;提问;误区;对策
作为课堂中不可或缺的教学环节,课堂提问不仅是教师在教学中常用的一种教学方法,更是教师在教学中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促进学生自主学习的重要教学手段. 随着新一轮课程改革倡导实施和深入发展,课堂提问在教学中的意义和作用日益引起了业内人士的关注. 纵观当前小学数学课堂,甚至是一些公开课和观摩课,一些教师的课堂提问也显得差强人意,影响了数学课堂教学的整体效果.
小学数学课堂只有切实提高课堂提问的有效性,才能促进学生思维发展,达到最佳教学效果. 笔者以为,小学数学课堂提问的有效性应该从以下几个方面进行探求.

一、有效提问要创设问题情境

课堂提问的情境是指任课教师在教学过程中根据教学内容与学生的实际,有目的、有意识地创设各种问题情境,引发学生认知过程中的冲突与困惑,引导学生在模拟仿真的问题情境中去质疑、去探索、去求解. 创设课堂提问的情境的目的是帮助学生突破难点,切入重点. 有助于学生激发学习的兴趣,提高探究问题的,促进思维的发展,对展开教学内容、活跃课堂气氛都具有积极的意义. 许多教学实践表明,少年时期学生的心理特点往往会影响课堂提问时学生回答的表达效果. 在不利于学生回答课堂提问的情境下,学生的个性难以张扬,学生的创造性受到束缚,有时仅仅是因为一点点紧张的情绪,便使课堂提问的效率大打折扣. 这就要求教师在课堂上要想方设法地创设一种良好氛围,营造有利的答问情境. 例如,在学习苏教版五年级上册的“认识负数”时,教师可以创设生活情境,导入教学:“同学们上课之前,让我们先来做个游戏. 游戏的名字叫‘与我相反’. 游戏规则是:老师说一句话,大家迅速地说出与这句话意思相反的话.”师说:源于:科研方法与论文写作www.618jyw.com
① 1路公交车从正阳桥站上来3位乘客,学生齐答:下去3位乘客. ② 这个学期五年级转学进来了15名学生,学生齐答:转学出去了15名学生. ③ 小明打乒乓球,赢了三局,学生齐答:输了三局. 师说:上、来、赢都是正数,用符号表示就是“+”;而下、出、输都是负数,用符号表示就是“-”. 在生活中,还有许多地方,会用到正数和负数,大家能说出来吗?
在课堂活跃气氛下教师让学生在熟悉的生活情境中初步了解负数,知道负数和正数的读、写方法. 这里教师以现实生活中的素材为教学切入口,创设一种具体的生活情境,并以此为据展开提问,不仅突出了数学知识源于生活,服务于生活的教学理念,而且激发了学生的好奇心,将抽象的数学知识和学生的生活经验紧密联系起来,使枯燥无味的数学知识变得趣味盎然.

二、有效提问要把握教学重难点

把握教学内容的重点和难点是教师引领学生展开探究,获取新知的关键点. 教师在数学知识的关键处提出问题,能帮助学生迅速扫除学习上的各种障碍. 在知识点的关键处提问,对实现知识的正迁移,建构和加深所学的新知都具有重要的作用. 例如,在教五年级上册“圆的面积”时,推导圆面积的计算公式是整堂课的教学难点,而让学生理解由圆转化的近似长方形与圆的各部分之间的关系是教学的重点. 教学过程中,教师利用教具,使用拼割法将圆转化为近似长方形后,其中内在的知识联系是拼割后的近似长方形的面积与原来圆的面积相等的关系;近似长方形的长与宽是原来圆的周长、半径的关系. 教师为了让学生更好地理解掌握两者之间的关系,可以指导学生将一个圆平均分割成8份、16份,拼接成一个近似长方形. 然后教师在知识的关键处适时提出问题:① 把这个圆继续平均分割为32份、64份……那么拼出来的图形会是什么样的?② 近似长方形的长和宽与原来的圆的哪些部分有关联?③ 如何通过长方形的面积公式来推导圆的面积公式?一连串的提问,使同学们通过知识的连接,激活了思维的通道,产生了丰富的联想与猜想,知识的正迁移,使学生迅速地推导出了长方形面积公式和圆的面积公式. 可见,在数学知识的关键处提问,可激发学生积极思考,让学生在学习新知识的基础上,探寻得到了新的规律,使之享受到了探索与学习的乐趣.

三、有效提问要抓住知识的思考点

在课堂教学的知识深化环节,教师要精心设置问题,循循善诱,给学生提供充分的分析、判断时间. 引导学生自己发现问题、归纳问题、得出结论;教师的作用就是通过一个个提问,启迪学生思维,进一步激活学生的思维.
如教 “长方体和正方体”时,设置问题“一个长方体,假设增高了2厘米,就变成了一个正方体. 它的表面积也比原来增加了48平方厘米. 那么,长方体的体积是多少?”教师先让学生自己思考,过了一会,反应寥寥. 这时教师可以用提问的方式相机引导:
(1)计算长方体的体积,按照常规的方式有几种方法?(生答:两种. V=Sh和V=abh)
(2)能根据题目已知的条件,直接计算吗?(不能)
(3)根据题目的第一个条件,你有什么想法?再根据题目的第二个条件,又能看出什么?(生答:表面积增加了48平方厘米)
(4)表面积为何会增加?从“48平方厘米” 可以解决什么问题?[生答:增加的每个长方形的面的面积是48 ÷ 4 = 12(平方厘米)]
(5)根据这个条件,能计算出长方体的体积吗?
学生通过上述的分析、判断,在教师的步步引导下列出了算式:48 ÷ 4 = 12(平方厘米),12 ÷ 2 = 6(厘米),6 × 6 × (6 - 2) = 144(立方厘米).
教学中,教师根据学生的思维特点,由浅及深、从易到难,层层引导,步步递进. 合理设置坡度,降低问题难度,精心设置提问,导向预设目标. 让学生“跳一跳,摘到果子”,完全符合小学生的认知过程和数学学习的规律. 既巩固了新学的知识,把学生思维引入最佳状态,又培养了学生的推理能力和分析能力.
有效的课堂提问是一门科学,更是一门以学生为主体的艺术. 要掌握这门艺术,教师就必须不断学习,深入钻研,只有具备创新的意识、开拓的精神,才能真正达到提高小学数学课堂提问有效性之目的.
相关文章
推荐阅读

 发表评论

共有3000条评论 快来参与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