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就读中国随班就读进展与反思

更新时间:2024-02-07 点赞:21044 浏览:94305 作者:用户投稿原创标记本站原创

【摘 要】随班就读作为特殊儿童接受教育的主要安置方式之一,在我国已经有了近三十年的实践,总结并反思这些历程有助于找到其存在的问题并思考解决之道,使这一具有中国特色的特殊教育模式焕发光彩。
【关键词】随班就读 历程 反思 建议
1674-4810(2013)20-0162-02
加大发展特殊教育是实现教育公平的基本要求,中国现阶段特殊教育的安置形式以特殊儿童少年进入特殊学校和进入普通学校随班就读两种方式为主,至2011年我国特殊儿童少年在校生总数为39.87万人,随班就读人数为22.52万人。①两种方式各有利弊,且将长期并存,但都有一个共同的目标就是最充分地促进特殊儿童的发展。随着随班就读学生人数的增加,办学规模的不断扩大,随班就读教育质量成为近几年特殊教育关注的焦点,对随班就读的发展进行必要回顾与反思,以期进一步推进随班就读质量的提升。

一、发展历程

1.自发阶段

特殊儿童的教育安置形式反映一定时期的特殊教育理念及国家的特殊教育政策,新中国成立以后,在普及教育的要求下,我国特殊教育也随之得到长足发展。1978年以前,我国的特殊教育办学形式以单一盲聋学校为主,少数轻度智力障碍的特殊儿童少年随班就读,但是早期的这种随班就读还不是理性的教育政策而是受当时教育条件所限的无奈之举。

2.实验及推广阶段

从1987年开始在全国15源于:论文标准格式范文www.618jyw.com
个县市进行随班就读的实验实践研究,并总结相关经验,呈现相关研究成果。1987年12月国家教委的《全日制弱智学校(班)教学计划》(征求意见稿)中明确提出“大多数轻度智力落后儿童在普通学校随班就读”,首次在国家文件中出现“随班就读”一词。1988年召开第一次全国特殊教育工作会议并出台普通教育机构招收特殊学生随班就读的政策,所以此后随班就读的在校生人数迅速增加。这一时期随班就读大量政策的出台主要源于特殊教育资源的不足,特殊学校的数量和规模不能满足特殊儿童少年入学接受教育的要求。

3.全面推进及普及阶段

1994年5月国家教委在江苏盐城召开全国残疾儿童少年随班就读工作会议,总结各地经验并规定了政府、普通学校以及特殊学校在开展随班就读工作中的职责。②1994年7月国家教委颁发《关于开展残疾儿童少年随班就读工作的试行办法》中规定特殊儿童少年就近入学,这成为普及义务教育提高特殊儿童少年入学率的有效途径之一,标志着我国随班就读政策和理念初步成型。21世纪,有关特殊教育的法规、文件更是不断出台或修订。2006年修订的《义务教育法》第19条第2款规定:普通学校应当接收具有接受普通教育能力的残疾适龄儿童、少年随班就读,并为其学习康复提供帮助。《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中指出“各级各类学校要积极创造条件接收残疾人入学,不断扩大随班就读和普通学校特教班规模。”随着这一系列法规文件的出台,随班就读人数大大增加。

二、总结与反思

随着我国特殊教育的高速发展,特殊教育的目标也从最初以提高特殊儿童少年入学率转为提高特殊教育质量。随班就读亦如此,这也是实习教育公平的终极体现。反思新中国成立以来随班就读的实施,还存在诸多最终影响随班就读教育质量的因素。

1.内部构成因素

第一,目标设置。目标设置不具体是影响随班就读教育质量的主要因素之一。1994年国家教委颁发的《关于开展残疾儿童少年随班就读工作的试行办法》中提出,“学校应当安排残疾学生与普通学生一起学习、活动,补偿生理和心理缺陷,使其受到适于自身发展所需的教育和训练,在德、智、体诸方面得到全面发展。”③这是首次明确对随班就读提出教育目标,德——“学校应当对残疾学生加强思想品德教育,培养其良好的行为习惯,使其逐步树立自尊、自爱、自强、自立的精神”;智——“对视力、听力语言残疾学生的教学要求一般与普通学生相同,特殊情况允许有适度的弹性。对轻度智力残疾学生的教学要求可以参考弱智学校的教学计划、大纲和教材作出安排。对重度智力残疾学生的教学和训练也应作出适当安排”。可以看出该文件试图提出具体可操作的教育目标以指导随班就读工作,其中关于视力、听力障碍学生的要求也基本是恰当的,但是,对随班就读智力障碍学生的学业目标却是不明确的,而我国随班就读的学生又以智力障碍学生为主,所以,目标不明确是智力障碍学生随班就读质量低下的原因之一。2003年教育部又颁发了《关于开展建立随班就读工作支持保障体系实验县(区)工作的通知》也只大概提出“使广大符合条件的残疾儿童少年能够顺利进入普通中小学,并能留得住、学得好”,对“学得好”的标准也没有具体说明。
第二,课程设置。课程是学校教育的核心,没有恰当的课程就谈不上恰当的教育。课程设置缺乏针对性是随班就读中主要的问题之一。随班就读的初衷是让特殊儿童和普通儿童融合在一起来获得学业和身心上的最充分发展,随班就读学生通常与普通学生一起接受相同的课程体系与安排,如上海市有随班就读的学校特殊儿童课程与普通儿童课程完全相同的占93%以上,有的学校甚至100%使用普通学校课程。④但是特殊儿童毕竟在智力、感官、情绪、肢体、行为、语言等方面与普通儿童有明显差异,所以这种充分发展不会自动出现,只有课程符合特殊儿童发展的要求才能有效促进其发展。普通学校进行的新课程改革显然还没有充分考虑随班就读学生的需要。
另外,在教学过程、教学评价等方面也存在“一刀切”的现象,不能照顾到特殊儿童的特殊需求。

2.外部支持和保障因素

第一,师资队伍。师资是教育的灵魂和基础,事实上随班就读的教师除了应有的特殊教育理论方法外,还应具有随班就读学生家长咨询指导、学生升学、就业专业指导特殊儿童的康复训练技能等能力。在我国,绝大部分普通学校并不配备特殊教育专业教师,普通教师也通常没有接受过特殊教育专业培训,这势必影响随班就读的教育质量。以条件最为优越的北京、上海为例,2010年北京市随班就读的教师中具有特殊教育专业的只占教师总数的6%,而且工作年限短;67%的教师只有1~2年的经历,经验不足,较多;70~80%的教师兼任每周6节以上教学任务,显然没有足够精力放在随班就读工作上。⑤上海市,2010年随班就读的普通学校844所,没有配有专门或随班就读资源教师的学校占69%,随班就读教师没有参加过特殊教育培训的学校占43%。⑥教育部2007年对随班就读师资的调研结果也表明只有37.8%的随班就读师资接受过特殊教育培训。这样的师资状况必然制约随班就读质量的提升。 第二,硬件设施。硬件的投入是教育教学顺利实施的保障。可以说我国对教育的投入正在逐步加大力度,但是随班就读的投入仍是整个基础教育最薄弱的环节,据教育年鉴公布的数据,1998~2008年特殊教育学校教育经费总数和特殊教育学校学生人均国家财政性教育经费逐年增加,10年净增加22.58亿元,而占特殊儿童在校生人数6成以上的随班就读经费则增加缓慢,除了个别省区教育厅有专门的常规性的随班就读经费外,大多数地方都没有专门的拨款,有16.05%的随班就读学校上级部门从来没有专门拨款,38.46%的随班就读学校有上级拨款但非常少且不是常规性拨款。⑦以资源教室的建设为例,截止2012年,北京市随班就读学校1091所,随班就读学生5616人,资源教室148个,⑧显然还远远不能满足需要,而且资源教室的设备、功能单一,也不能满足特殊儿童多方面的需要。上海市未建资源教室的学校占随班就读学校的69.67%,有的学校是因为场地、资金,而有的学校是不认可资源教室。⑨值得欣慰的是近年来,国家和地方政府都在努力探索如何提供随班就读的有力保障。

三、改革建议

在一定时期内,扩大随班就读规模,提高随班就读教育质量是实现教育公平的要求,以下建议以期对促进随班就读发展有所促进。

1.保障经费投入

随班就读是我国和国际“全纳教育”“融合教育”“去标签化”等思潮结合的产物,是符合我国实际的有效的特殊教育模式,因而特殊教育经费应当更多地投向随班就读的学校,保障基本的需要实现优质教育资源均衡化。除了国家拨款专款专用外,地方财政给予专项配套拨款,更重要的是保障这些资金能真正用在随班就读的学生身上。同时,要保证投入的资源能充分使用,避免重复建设和资源浪费。

2.促进随班就读师资专业化发展

我国《残疾人保障法》和国务院转发的《关于进一步加快特殊教育事业发展意见的通知》都明确要求师范院校和有条件的综合院校开设特殊教育课程,使更多有可能从事教育工作的人了解和掌握特殊教育的理论及技能。对于普通学校的随班就读教师应具备更高的专业技能,除普通教育技能外,可从职前教育、职后培训等方式摘自:本科毕业论文致谢词www.618jyw.com
获取相关资格准入证书。在付出更多精力承担更多责任的同时给予相应的匹配待遇,在评优、职称评定等方面给予倾斜以增加岗位的吸引力,吸引更多、更优秀的人才进入该领域。

3.设计随班就读合理的课程框架

随班就读的课程实现普通课程和特殊课程相结合,学习普通课程使特殊学生能更好地融入社会,同时根据不同类别的学生特点选择不同的课程(如定向行走、手语),或根据个别化教学计划选择合适的内容。同时两类课程之间要有相应的契合点,真正实现“融合”的精神,使随班就读的学生能顺利地升学就业。

4.加强随班就读工作的质量监控

普通学校普遍负担都很重,大多数学校都没有精力也没有能力顾及随班就读的质量,而各地对于如何监督、评价学校工作也没有具体要求,所以事实上随班就读开展的效果不容乐观。制订不同类型随班就读学生的评价指标为实施随班就读的学校提供工作依据、为教育主管部门的管理监控评价提供依据是必要的。这就要从政策法规、教育主管部门、随班就读的实施学校等多方面入手,才可能真正实现随班就读质量的提高。
注 释
①中国教育事业发展统计简况,2011
②肖非.中国的随班就读:历史·现状·展望[J].中国特殊教育,2005(3):3~4
③国家教育委员会.关于开展残疾儿童少年随班就读工作的试行办法(教基〔1994〕16号)
④⑥⑨于素红.上海市普通学校随班就读工作现状的调查研究[J].中国特殊教育,2011(4)
⑤⑧孙颖.北京市资源教室建设现状与发展对策[J].中国特殊教育,2013(1)
⑦王洙、杨希洁、张冲.残疾儿童随班就读质量影响因素的调查[J].中国特殊教育,2006(5):13、17
参考文献
赵小红.近25年中国残疾儿童教育安置形式变迁——兼论随班就读政策的发展[J].中国特殊教育,2013(3)
〔责任编辑:肖薇〕
相关文章
推荐阅读

 发表评论

共有3000条评论 快来参与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