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论归纳化学知识归纳能力养成大专

更新时间:2024-02-22 点赞:34078 浏览:158036 作者:用户投稿原创标记本站原创

摘 要:中学生学习化学的主要任务是比较系统地掌握化学基础知识和化学基本技能;培养和发展观察、思维、实验和归纳总结能力,形成科学的世界观和良好的道德品质。化学学习的成效主要取决于精选的学习内容与学生智力活动融合程度的高低。教师可从多方面探讨如何增强学生归纳化学知识的能力。
关键词:总结规律;进行三联;归纳能力

一、教给学生点金术

任何一门学科都有其内在的规律性,化学也不例外,在平时的教学中教师应帮助学生总结归纳规律,帮助学生自学。例如,在学习氧化还原反应时,教师应帮助学生总结规律。氧化还原反应存在着四个规律:

1.强弱规律

任何氧化还原反应都可用通式表示为:氧化剂+还原剂=还原产物+氧化产物,而氧化性(得电子能力)的强弱是:氧化剂>氧化产物;还原性(失电子能力)的强弱是:还原剂>还原产物。根据这条规律就可以帮助学生解决实际问题。

2.归中规律

含不同价态同种元素的物质在发生氧化还原反应时,该元素价态的变化一定遵循“高价+低价一中间价”,不会出现交错现象。例:SO2与浓H2SO4不可能发生反应;■与浓H2SO4只能反应生成SO2

3.先后规律

一种氧化剂与几种还原剂反应时,总是还原性最强的还原剂先被氧化,再依次进行;一种还原剂与几种氧化剂反应亦然。
例如:向NaBr和NaI溶液中通入Cl2,首先发生的是:Cl2+2NaI=2NaCl+I2,再发生:Cl2+2NaBr=2NaCl+Br2

4.守恒规律

在任何氧化还原反应中,氧化剂得电子(或共用电子对偏向)总数与还原剂失电子(或共用电子对偏离)总数一定相等。
通过归纳这些规律就可以帮助学生独立解决有关问题。还可以帮助学生挖掘规律的内涵,掌握一些解题技巧,提高解题效率。
在高一我们学习过的氧化还原反应的配平,这部分内容是整个高中阶段的难点,为了突破这个难点,就可以用上述的第四个规律:守恒规律。
配平氧化还原反应方程式归纳出几种常用的技巧。
(1)全变左边配
氧化剂、还原剂中某元素化合价全变的反应,一般从反应物着手配平。
Pt+HNO3+HCl——H2PtCl6+NO↑+H2O

确定了Pt+HNO3的系数分别为3和4之后,再用观察法配平其余物质的系数,得到:
t+4HNO3+18HCl=3H2PtCl6+4NO↑+8H2O
(2)自变右边配
自身氧化还原反应(包括同一种物质中同种元素变价和不同种元素变价两种情况),一般从生成物着手较好。
(NH4)PtCl6■Pt+NH4Cl+HCl↑+N2↑

确定了Pt和N2系数分别为3和2之后,再用观察法配平其他物质的系数可得:
3(NH4)2Pt■t+2NH4Cl+16HCl↑+2N2↑
(3)部分变两边配
Zn+HNO3-Zn(NO3)2+NH4NO3+H2O,先确定Zn和NH4NO3的系数分别为4和1之后,再用观察法配平Zn(NO3)

2、HNO

3、H2O的系数,依次为4、10、3。

(4)多变要整体配 Cu2S+HNO3-Cu(NO3)2+NO↑+H2SO4+H2O
Cu2S中的Cu和S同时失去电子,应从反应物中把Cu2S当作一个整体来处理。

确定了Cu2S和NO的系数分别为3、10之后,再用观察法确定H2SO4、Cu(NO3)

2、HNO3、H2O的系数依次为3、6、28。

掌握了以上技巧,就基本上掌握了我们中学阶段所学的氧化还原反应方程式的配平。

二、总结规律,进行三联

所谓总结规律,是指学习元素化合物部分应力求结合元素周期表,从元素性质的周期性变化中掌握它们的规律性。例如,要了解硅酸的性质,可以从第三周期各元素最高价氧化物水化物性质递变的规律去判断。其规律是从左到右,碱性渐弱、酸性渐强,根据氢氧化铝是氢氧化物,磷酸是中强酸,那么按照规律,可推知硅酸必定是弱酸,根据同主族元素最高价氧化物其酸性自上而下依次减弱的规律,可进一步推知硅酸的酸性比碳酸更弱。
对非金属的原子结构,聚集状态、熔点、沸点、主要化学性质、气态氧化物、含氧酸的酸性、氧化—还原性、稳定性、金属的性质和金属活动性顺序表,离子能否大量共存,以及重要的有机化学反应类型等等的知识,都可以总结出规律。
所谓“三联”是指联系基本要领和基础理论联系化学实验,联系化学计算。这样既可以增强学生的理论知识,又可以检验学生的运算能力,更好地落实“双基”。
总之,增加学生归纳化学知识的能力,还有许多方法,有待于从今后的工作中去探讨;而归纳化学知识能力的养成,对于高中生学好化学是至关重要的,帮助学生归纳知识能力的形成既是学生制胜的重要因素,也是化学教师的职责所在。
(作者单位 吉林省实验中学) 源于:论文怎么写www.618jyw.com
相关文章
推荐阅读

 发表评论

共有3000条评论 快来参与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