简论更有阅读,因指向了写作而更有深意

更新时间:2024-02-22 点赞:11756 浏览:47108 作者:用户投稿原创标记本站原创

“听说读写”的训练与落实向来被认为是阅读教学中的一个重要指标,但在实际教学中,在“听说读写”的落实过程中,我们往往只关注了前三者,即“听、说、读”的方面,至于“写”的方面,我们常常因多种原因而无法达成,或者难以达成,这样“写”就几乎成了当下阅读教学的一个“空白”,进而也造成阅读教学与写作教学的“隔阂”。其实阅读教学与写作教学是一对骨肉相连的兄弟,它们有着千丝万缕的联系,如果我们在阅读教学中将解读的视角指向写作,指向学生的语言运用,那么我们阅读教学定会因指向了写作而更有深意。

一、阅读,因指向写作而更接近本质

阅读教学是语文教学中一个非常重要的领域,是学生习得语言素养的一个重要渠道。然而传统的阅读教学,只关注了“听、说、读”的训练,只注重学生对文本知识的理解,只关注了学生对文本思想的感悟。这本无可厚非,但是阅读教学中还有一个指标“写”,却是常常被忘却的,要知道“写”才是语文学习核心,王尚文先生曾经说过:“语文学科与其他学科最大的区别在于:其他学科只关注了它‘说什么’的问题——即它们呈现了一种怎样的现状、表达了一种怎样的观念;而语文学科是以培养学生理解与运用语言文字能力为目标的,它特别需要关注‘怎么说’的问题。”
当然,我们的阅读教学并不能全盘否定“写什么”的问题,因为“写什么”的问题是“怎么写”的基础,没有对“写什么”问题的透彻了解,就很难做到“怎么写”。但是我们在教学时,要对“写什么”进行“廋身”,要将重点放在“怎么写”的问题上。例如《钱学森》这篇文本的教学,在教学过程中,首先要引导学生感知文本,在感知文本阶段,可以分两步进行,即先从整体上了解文本写了什么——钱学森爱国、归国,然后再从局部了解文本写了什么——归国时、归国前、归国后的情形。引导了解文本的梗概后,就应该转入正题,即引导学生关注这篇文本“怎么写”的问题,在这一过程中,我们也可以分成两步:一是文本通过什么样的手段表现钱学森的爱国——语言描写;二是文本是怎样组织素材的,即通过倒叙的手法组织语言材料……
当阅读教学指向了写作,对文本的理解与揣摩就不再是目标了,而在这背后,我们就会多了一层“怎么写”、“为什么写”的追问而变得更接近了本质。

二、阅读,因指向写作而更增添趣味

在阅读教学时,我们常常有这样一种困惑:如此简单的文本有什么好教的呢?是呀,我们单从“写什么”的角度来剖析的话,小学教材中有很多文本根本不需要我们教师作什么讲解,学生就能了解其中的内容,明白其中的意义。但如果我们将目光指向写作,指向“怎么写”的问题,阅读教学就会因多了一份解读的视角而变得更有趣味。
例如《狐假虎威》的片段教学。这是小学二年级课文,内容极其简单,具有基本阅读能力的学生都能读懂,如果我们还要针对此文进行“狂轰滥炸”的讲解,势必会使它“支离破碎”,也会使学生失去应有的学习热情,此时我们不妨从“怎么写”的角度进行分析。如文本中有这样一句“狡猾的狐狸眼珠子骨碌一转,扯着嗓子问老虎:‘你敢吃我?’”,其中“狐狸眼珠子骨碌一转”,表明了狐狸想出很多办法,可是作者却一字未提,为什么呢?此时,我们可以引导学生慢慢感悟作者布局的高明:不写狐狸的想法为的是慢慢铺开狐狸的计划,并引起读者的注意;其次,狐狸的应急处理是非常“机智”的,这个机智,我们既可以用“聪明”来形容,又可以用“狡猾”来形容,可作者为何使用“狡猾”一词呢?此时,我们可以引导学生从写作的角度来理解:作者之所以用这个词,完全是为了顺从全文的基调,即贬低狐狸利用伎俩来蛊惑人们的罪恶行径源于:论文格式怎么写www.618jyw.com
。有了这样的理解,学生自然会感受到“布局、用词”的讲究。总之,当我们有了一份“写作层面”的考量,阅读教学就会多了一份趣味。

三、阅读,因指向写作而更呈现深意

积累是语文素养形成的重要渠道,传统的阅读教学也关注了学生的语言积累,但这种积累在更多层面上是侧重“语言”的积累,至于“字词之妙”、“段感篇感的把握”、“谋篇布局之巧”等方面的积累则往往是空白的,以至于我们的学生在经过若干年的语文教学后,依旧不能推敲“字词之妙”、依旧不能整合“布局之巧”。为此,我们有必要将现行的阅读教学指向一个更高的层次——写作。
例如《理想的风筝》的谋篇之巧。引导学生了解文本的内容后,我们还要引导学生学习作者的谋篇布局之巧。为了表现刘老师的坚韧、风趣、乐观,作者选取了3件事——“讲故事”、“写板书”、“放风筝”。为了有机地安排这3件事,作者首先是从“课上”、“课余”的角度将这3件事分成两类,从而使刘老师的形象更为全面;其次是从“笔墨轻重”的角度进行有重点地描述,从而形成“详略得当”之巧;三是从“先后次序”的角度将3件事串联起来,从而形成一条有逻辑联系的主线,“残疾的原因”、“工作的艰辛”、“生活的乐观”,有了这样一条主线,学生自然会感受到生命感召的力量,当我们以写作的视角进行文本结构的剖析时,学生自然就多了一份超出“语言”层面的理解与感知。
总之,阅读指向写作,不是标新立异地要创造一种模式、一种主张,而更多地从学生写作的角度去找寻一条适合学生“听说读写”全面发展的思路。
相关文章
推荐阅读

 发表评论

共有3000条评论 快来参与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