试论课堂教学建立合作学习型课堂教学微探

更新时间:2024-02-20 点赞:9342 浏览:34617 作者:用户投稿原创标记本站原创

【摘 要】 在实际的课堂教学中引导学生进行合作学习、关注学生的发展。首先应建立平等的师生关系。教师必须具有“平等、合作、发展”的思想,要平等地对待每一个学生。其次,要创造性地使用教材。教师对教材必须有透彻的理解和体系上、结构上的把握。这是前提、是基础。教师要有高于学科知识的更为广阔的知识储备。第三,课堂上要创造出一种积极的互依关系。第四,要建立一套有效的合作学习机制。合理搭配,确定小组,激发合作;建立各种有趣的评价机制,促进合作稳步发展。课堂上有效引导,明确要求,推动小组合作有序形成。
【关键词】 合作学习 课堂教学 微探
新课标指出,在课堂教学中要“倡导自主、探究、合作的学习方式”。于是在实际的课堂教学上也就经常看到小组合作学习的场面,四人或六人一组,在讨论着教师提出的某一个问题,场面看上去也很热烈,于是乎这就是在进行小组合作学习。实际上是在走形式主义的道路,这不能算是合作学习。因为合作学习的核心原则是“积极的互依和个人的尽责相统一”。离开了它,合作学习就失去了魂。而在我们的课堂教学中却到处存在着一种消极的互依关系。这种消极的互依关系在全班问答情境中体现得尤为典型。所谓全班问答,就是传统教学中常见的教师提出一个问题,认为自己能够回答该问题的学生便纷纷举手,然后教师指定其中一位学生来回答。这时,举手而又未被叫到的学生们便丧失了回答的机会,他们感到懊丧,同时也期待着回答问题的同学作出错误的回答。一旦那位学生答错,许多手又马上举了起来,他们为争取再次博得教师的关注和赞扬而竞争。而第二个回答问题的学生同样会成为“众失之的”,这样便造成了学生间消极的互依关系。这种消极的互依关系也不能体现“平等、合作、发展”的合作学习思想。
那么我们怎样遵循“积极的互依和个人的尽责相统一”这一原则,在实际的课堂教学中引导学生进行合作学习、关注学生的发展呢?在实际操作中,我们主要作了以下的探索:
1 建立平等的师生关系
要想在课堂教学中进行合作性的学习,首先教师必须具有“平等、合作、发展”的思想,要平等地对待每一个学生。在课堂上,师生关系是和谐、平等和融洽的。学生是学习的主人,教师只是学生学习的引路人、指点迷津者。鼓励学生大胆发言,学会交往,在学生学有困难时给予点拨和引导,决不包办代替。在研究性学习中,“学生在教师指导下”,就表明了学习活动中的师生关系,学生需要的是“指导”或“帮助”,不仅仅是“传授”或“教导”。因此,我们就必须转变传统教育中“师道尊严”、“惟师是从”的师生观,构建教学双方主体之间相互尊重、相互信任的、平等、合作的新型师生观。联合国教科文组织编写的《学会生存——教育世界的今天和明天》一书对教师的角色作了精辟的论述:教师的职责现在已经越来越少地传递知识,而是越来越多地激励思考;除了他的正式职能以外,他将越来越成为一位顾问,一位交换意见的参考者,一位帮助发现矛盾论点而不是拿出现成真理的人。
教师要努力营造积极的教学氛围,鼓励学生的质疑精神和求异思维,激励学生以独立的角色、建设性的姿态对教师作出科学性的批评,形成师生相互交流、其乐融融、共享教学的现代型“师生场”。教师在课堂教学组织中要达到“四个允许”:错了允许重答;答得不完整允许补充;不同的意见允许争辩;老师错了允许提意见。教师要切实把教学活动看成是一个不断面临新问题的过程,是一个知识扩展的过程,是一个与学生共同学习的过程,是以完全平等的姿态与学生一起查阅资料、寻求答案的过程,从而真正做到教师与学生之间“相互学习、相互切磋、相互启发、相互激励。这也是我们中华民族古已有之的‘教学相长’的一个优良传统”。
2 要创造性地使用教材
这次课程改革,无论是在课程设置上还是在课程内容及教材编排方式的更新上,都给教师提供了广阔的创造空间。它带来教学观念、方式的一大改变,就是要求打破原有的教学观、教材观,创造性地使用教材。长期以来,教材被视为是不可逾越的金科玉律,教师的教是为了更好地传输教材。而在单科中开展研究性学习时,学生的着眼点不再追求教学大纲上规定的内容与对书本知识的加深和拓宽,而是强调把学到的知识加以归纳概括、综合分析、判断反思,并到实践中去运用,从而增加对知识的感受和体验。因此,教师在教学中应从更高的层面和更广阔的视角把握教材,并根据研究性课题的内容和学生的发展需要作出新的构思和处理。不难发现,如果我们的教学还囿于教科书的范围内,甚至不敢越雷池半步,是很难实现课程功能转变这一课改重要目标的。要实现这一目标:
首先,教师对教材必须有透彻的理解和体系上、结构上的把握。这是前提、是基础。这种理解和把握表现在两个维度:一个是学科知识内在的规律和系统的知识结构,明了知识的内涵及发展变化摘自:毕业论文结论范文www.618jyw.com
,且形成一套可操作的能让学生迅速建立这种知识体系的运作策略;另一个是学科知识与现实生活、学生经验的结合点,即例子,也可以说是问题情境,这是由教科书走向教材进而创生课程的生长点,许多教师只会教教材而不会用教材教的主要原因就在于找不到生长点。一个教师如果只会教课本上体现出来的知识点,甚至只会按课本顺序讲一遍课本内容,举一些课本和教参上的例子,而不会结合学生的实际举一些现实生活中的例子,不会设计一些问题情境引发学生认知上的冲突进而激发学生的兴趣,那么就不会引起学生的积极参与,没有了交流、互动,课程的创生就成为一句空话。
其次,教师要有高于学科知识的更为广阔的知识储备。过去经常说“要给学生一杯水,自己要有一桶水”,现在又提出来只有一桶水还不够,还要有一池活水,要不断更新自己的知识,否则的话自己囊中羞涩如何与学生交流?而教育的现实状况并不乐观,在学校里年龄超过45岁的有多少人还能继续上课?又有几个人还能教好课?“医生越老越值钱,教师越老越不受欢迎”,造成这种状况的原因可能是多方面的,而其中最重要的原因就是“越是教书的越不看书”,有多少教师能做到经常“与大师对话、与现实中创造出来的优秀文化成果对话”?又有多少教师能坚持记教育日记、写教学反思?“百无一用是书生”这句话用在一些教师身上最为恰当不过了:教了一辈子的书,就只会自己所教的那一门学科的那一个学段的知识(教初中的是初中水平、教小学的是小学水平),而随着年龄的增长、记忆力的减退,参加自己所任教的那门学科考试也不及格;没有爱好,没有所长,一旦退休连个乐子都找不到。“勤于学习,善于思考”不仅是对学生的要求,更应该是教师的身体力行,也只有如此,才能做到“与学生共同成长”,否则就要被学生抛在后边,被社会抛在后边。 3 创造出一种积极的互依关系
为了避免在课堂上出现消极的互依关系,使每一个学生都能积极地参与到学习中来,获得共同的发展,我首先将全班分成若干合作小组,各组都有学业成绩好、中、差的学生,每个组员分别被定为1号、2号、3号……教师在提问后一般不急于让学生回答,而是先用很短的时间让学生在组内交流一下,由于学生不知道教师将会指定几号学生来回答,因此所有学生都必须积极思考。为了全组的荣誉,成绩好的学生会主动帮助成绩差的,成绩差的也会努力去领会问题。最后,当教师指定某个编号的学生作答时,各组同一编号的学生都可以举手。教师可以选其中之一,也可以让所有的同一编号的学生一一作答。在这一过程中,回答问题的学生能感受到组内同伴的鼓励而不是敌视。在实际操作中过程就显得特别重要,至于答案本身就显得次要了。
这只是组内之间的积极的互依关系的确立。在此同时,还必须建立合作性的班级集体,形成一种“一荣俱荣”的导向。我在此基础上,又制定了一个合作性的班级计划,让每一个小组承担全班计划的一摘自:本科生毕业论文范文www.618jyw.com
个部分;也可以设计一个班级积分进度表,把各组的积分都归在上面,当班级达到某一个积分目标时,全班就花一点时间来举行一次学生喜欢的庆祝活动。
在这一方案的实施过程中,为了使每个学生都尽心尽责,不产生偷懒的现象,我又采取了个人得分与小组得分相结合的原则,教师提问后让各组准备时,学生并不知道教师将要叫几号的学生回答,每个学生都必须认真准备,相对进步记分制度使学生感受到,并非只有少数尖子学生才能对小组甚至班级目标作出贡献,人人都有机会,人人都有应尽力。
4 要建立一套有效的合作学习机制
4.1 合理搭配,确定小组,激发合作。工作伊始,“大班化”问题首当其冲,如何把众多的学生合理搭配、小组合理布局,使小组合作学习真正落到实处呢?首先,教师将全班学生分成若干个异质学习小组,然后用一定的时间讲课。我们通过对学生仔细观察、分析,最后决定采用6人为一个小组,共分为10个小组。每个小组里的成员都是经过多方考虑组合在一起的,比如,比较内向的同学和比较活泼的同学同一组,这是“异质合作法”,有利于互补互促;同样优秀的同学也安排在一起,这是“同质合作法”,有利于更深层次的提高等等。我们在小组选出自制力较强、组织能力较好的同学为小组长,负责小组的合作组织、检查监督、表扬批评等,让学生管理学生,把权利下放,有助于学生间的交流,有利于小组合作的顺利开展。我们对小组长进行了“岗前培训”,使其清楚小组长的职责,带领小组进入角色,开展合作,增强小组竞争力。同时,为了让小组成为学生的快乐家园,我们用动物的名称来为小组命名,由学生自己商定自己小组名字,比如有“小孔雀”、“小蓝猫”、“小刺猬”、“小金鱼”、“小熊”等等,非常孩子气、儿童化,强烈的趣味性使学生对小组合作产生浓厚的兴趣,激发起他们的合作。

4.2 建立各种有趣的评价机制,促进合作稳步发展。

4.2.1 营造氛围。我们把10个代表小组名字的的动物画在后面黑板上,营造一种精神家园,并且让小组之间的竞争看得见。
4.2.2 小组评价。小组间合作得好,便在墙上的“合作愉快”栏目中盖上一颗小星星,达到10颗小星星可得到一个奖杯,贴在后面黑板的动物上。在日常的合作学习中,经常性地进行小组竞赛,也有助于小组合作更好得开展。
4.2.3 个人评价。在合作学习中,或是朗读得有感情、或是写字漂亮工整、或是回答问题踊跃响亮、或是乐于帮助同学等等,只要表现好、有进步,便可得到小组长的“大拇指”或者表扬赞美:“你真棒!为我们小组争光!”也可以得到老师颁发的一颗小星星。5颗星星可以换一个“快乐小苹果”,8个"快乐小苹果"可以得到一张“红花征章卡”,3张“红花征章卡”就可以在升旗仪式上换到“雏鹰奖章”了。这些评价机制犹如一个个台阶,指引着学生前进的步伐,促进了小组合作学习的稳步发展。
4.3 课堂上有效引导,明确要求,推动小组合作有序形成。小组合作并不是“放羊式”的无的放矢,特别是一年级学生,在小组自主学习中往往会不懂自律,形成表面看似热闹,实际没有达到合作目的的局面。因此教师要在小组合作前明确提出要求,并且要细化要求,不可过宽过泛。比如,可以分步提要求,在这次的合作学习中要求“找出生字,并圈画出来”,等这个任务完成,再要求“试读课文”。又比如,有很多学习任务都可以在小组中完成,“请你说说你是怎么认识这个字的?”“请读读这个字,看谁读得好。”“读了这首诗,你有什么想法?”……这些都是在小组长的带领下进行合作学习的,老师平常就要做好正确引导,让小组合作学习成为一种习惯,有序形成学生乐于接受的学习方式。
小组合作学习这个课题我们也是刚刚起步,尚在探索之中。我们将继续深化,继续积累,让小组合作学习更好地开展。
相关文章
推荐阅读

 发表评论

共有3000条评论 快来参与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