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析高效设计有效提问试述构建高效课堂

更新时间:2024-02-21 点赞:9339 浏览:35192 作者:用户投稿原创标记本站原创

提问是教学过程中教师和学生之间常用的一种相互交流的方式,通过提问,可以了解学生对知识的理解程度,诊断学生在学习中遇到的障碍,反馈教学效果,对学生进行个别指导。课堂的有效提问是激发学生积极思维的动力,是开启学生智慧之门的钥匙,是信息输出与反馈的桥梁,是产生情感共鸣的纽带。课堂有效提问,不仅能培养学生阅读理解能力和想象能力,还能增进师生之间的信任和理解,构建高效课堂。那么,如何设计有效提问,建构高效课堂呢?

一、巧设悬念

教师要根据文本,把握文章的脉络,巧设悬念,把学生的思路集中在本课的学习任务上。如,我在教学六年级《凡卡》一文,在结尾设计提问:爷爷有没有收到信?作者为什么用凡卡的梦来结尾?问题提出后,学生们带着问题去阅读,纷纷发表了自己的看法:有的说,用梦结尾,说明凡卡要回到爷爷身边只是一个美丽的梦,永远也实现不了;有的说,凡卡的信没有贴邮票,也没有写清地址,收信人是收不到的,所以他回不到爷爷的身边,只有在梦里才能和爷爷团聚;也有的说,用梦来结尾非常含蓄,意味深长,给人留下回味的余地……瞧,一石激起千层浪,教师设计的问题容量大,就会充分调动学生说话的积极性。

二、难易适度

提问难易程度必须与学生的年龄特点、知识水平、接受能力等相关联。如,教师在教四年级的《九寨沟》这一课时,就可以提几个不同程度的问题:最易的——为什么称为“九寨沟”?较难的——为什么说九寨沟是一个童话世界?更难的——为什么会像一幅幅五彩缤纷的画?说出你最欣赏的地方?采用的提问方式,应根据班级的知识基础和学生的能力差异,恰当选用,使提问难易适度。问题难易适度,学生才会获得成功,才能促进学生产生自豪感。

三、拓展想象

学完课文,教师朝深处拓展,让学生展开想象,激起学生深入学习的趣味,培养学生丰富的想象力,如,有位教师上第二册《棉花姑娘》一课,在课尾,她提问:棉花姑娘会怎么感谢七星瓢虫呢?学生纷纷展开大胆的想像力,有个孩子作出了有趣的回答:“棉花姑娘会用棉花做成被子送给七星瓢虫让他冬天盖,好暖和暖和。”她给予了学生及时有效的评价:“你真懂事,是个心怀感恩的好孩子。”孩子听了,露出了满意的笑容。这样既培养了学生想象创新的能力,又教育了学生做人要知道感恩。

四、把握时机

在课堂教学过程中,教师提问要注意把握时机。如果时机得当,能够最大限度地调动学生的积极性,起到事半功倍的效果。如果时机不当,则会分散学生的注意力,起到适得其反的作用。最佳提问时机,既需要教师敏于捕捉、准于把握,也需要教师巧于引发、善于创设。在课堂教学中要洞察学生心理,善于捕捉时机。哪些地方学生易于产生疑惑?为什么会存有疑惑?如何旁敲侧击令其去疑解惑?如:学习《詹天佑》一文,抓住课文的中心句是学习全文的关键,我围绕中心句设计了一系列的问题:全文的中心句是什么?“杰出”是什么意思?课文围绕中心句写了哪些内容?重点写了什么?从哪些词句可以看出詹天佑是杰出的工程师?詹天佑的爱国思想表现在哪里?以上设计的一系列问题,都是围绕全文的中心句引发的,首先让学生读懂中心句,初步明确课文的中心,然后弄清围绕中心句所写的内容,使学生理清了文章的思路,同时又对学生进行了逻辑方面的训练,最后抓住关键词语,把握课文的中心。
再如有位教师在教《月光曲》一文时,对“陶醉”一词的理解,他是通过三个步骤让学生加深理解,正确运用的。
他首先提问:“听着贝多芬弹奏美妙的乐曲,兄妹俩怎样了?”
学生立刻齐声回答:“陶醉了!”
“‘陶醉’是什么意思呢?请大家查查字典。”
学生翻查字典,了解“陶醉”的词义。这时,他又问:“兄妹俩为什么被‘陶醉’了?”
这个问题比较灵活,没有现成的答案,他引导学生把词放到课文中去理解体会。
经过思考、议论,学生找到了答案:兄妹俩生活贫苦,又渴望亲耳聆听到贝多芬的演奏。而一次偶然的机会,他们的希望突然变成了现实时,自然就陶醉在美妙的乐曲声中了。穷兄妹俩在他们破旧的茅草屋里听到了世界上最著名的音乐家弹奏的曲子,他们非常激动,完全沉浸在乐曲的意境之中,所以被动摘自:毕业论文提纲格式www.618jyw.com
听的乐曲所陶醉。
他笑着点点头,又不失时机地提了一个问题:“‘陶醉’一词还可以怎样用?”
学生争先恐后地发言,大家在轻松愉快的学习环境中牢固地掌握了“陶醉”一词的词义及正确的用法。
总之,在教学过程中,只有进行有效的课堂提问,才能激发学生积极思考,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课堂有效提问既是一门科学,也是一门艺术,教师要根据课前的准备和课堂生成的问题而灵活地变化,在课堂实践中让课堂提问的有效性表现得淋漓尽致,从而构建高效课堂。
(作者单位:江西省瑞金市金都小学)
相关文章
推荐阅读

 发表评论

共有3000条评论 快来参与吧~